<p class="ql-block"> 车轮滚滚向前,载着我们夫妻二人的欢笑与期待,奔赴未知的远方。每一段路程都是惊喜的邀请函,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是大自然馈赠的动态画卷。停驻时,随时能邂逅山间晨雾的温柔、海边浪花的热情,这种自由掌控节奏、随心探索的畅快,让快乐从方向盘蔓延到心底。</p> <p class="ql-block"> 三月十五日清晨,我们从惠州启程,290公里的路程,仿佛是一场与自由的约定。三个半小时的飞驰,汕头这座向往已久的海滨之城终于在眼前铺展。我们慕名来到汕头小公园,踏入这片骑楼建筑群的瞬间,就好像穿越回了老时光。墙体爬满岁月痕迹,雕花窗棂在阳光下投下细碎光影,骑楼回廊间人潮熙攘,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交织成生动的市井乐章。</p> <p class="ql-block"> 汕头小公园并非单指一座公园,而是以中山纪念亭为核心、环形放射状骑楼街区的统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在此处仿照巴黎街区格局建设成片骑楼,这里建设了有假山、喷水池,并树有“万国来朝”牌的街心公园。1934年4月续建八角楼,名为“中山纪念亭”,因中心建有圆形街心公园,且面积相对小巧,市民习惯称其为“小公园”。历经岁月沉淀,这里不仅保留着骑楼建筑的南洋风情,更是汕头人记忆里最热闹、最有生活气息的老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汕头骑楼古街,欣赏着南洋风格的骑楼、那斑驳的老字号招牌、雕花木窗,无不诉说着昔日“百载商埠”的繁华。骑楼下,飘着工夫茶的醇香,响着潮剧的唱腔,街头巷尾的粿品店、海鲜摊热气腾腾,这里既是老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更是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活化石,承载着一代代汕头人的乡愁记忆。</p> <p class="ql-block"> 汕头小公园里的骑楼古街,曾经是汕头这座城市最繁华的所在,见证了“百载商埠”的辉煌历史,骑楼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精华,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古朴典雅,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精致细节,形成了独特的“南洋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汕头骑楼古街布局精妙,以小公园为中心,骑楼古街呈放射状分布,路网格局独特。街道两旁的骑楼建筑连绵不绝,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环形街区,临街架空的骑楼为行人提供了遮阳避雨的空间,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令人感叹宏大的建筑规模,更让我们沉浸在这巧夺天工的设计与唯美的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还体现了华侨文化,汕头是著名的侨乡,大量的华侨回乡投资建设,骑楼建筑就是华侨文化的代表之一。这些华侨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国外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理念,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与风格。</p> <p class="ql-block"> 骑楼古街犹如一本厚重的民俗文化典籍,流淌着潮汕文化的独特韵味。每逢年节,青石板路上便架起临时戏台,潮剧演员水袖翻飞,字正腔圆的潮音戏,引得楼上楼下挤满踮脚张望的戏迷;铿锵有力的英歌舞在街道中央激情开演,舞者们画着夸张脸谱,手持短棒腾挪跳跃,节奏激昂的鼓点震得骑楼墙面的灰塑都仿佛跟着跃动,引得围观人群不住喝彩。</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行在小公园骑楼的光影里,斑驳的墙垣与雕花窗棂诉说着百年沧桑,街边小贩的特色吆喝,皆是可遇不可求的风情。我举着相机,贪婪地捕捉每一帧动人画面,从骑楼拱廊的独特线条,到街角老人手作糖画的专注神情,将这座老城的韵味尽数珍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循着空气中飘散的鲜香,我们踏入“老大鱼丸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师傅每日清晨便开始精心挑选新鲜海鱼,经剔骨、捶打、捏丸等多道工序,才成就这一颗颗Q弹饱满的鱼丸。滚烫的鱼丸在奶白的高汤中上下沉浮,咬上一口,弹牙的外皮裹着鲜美的汁水在舌尖绽放,让人直呼过瘾。品尝过美食后,我们的行程也已圆满完成。 </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小公园,回望热闹的古街,心中满是不舍,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味一食,都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这里的灵魂,就藏在这新旧交织的烟火里——既有南洋风情的浪漫怀旧,又有潮汕人敢闯敢拼的鲜活力量,如同那杯回味甘甜的工夫茶,历久弥新,让人念念不忘,编织成一段温暖而难忘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