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时期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以下是关于她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身份信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关于花蕊夫人具体是谁,存在一定争议。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她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贵妃,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市东南)人,费姓,歌妓出身。也有说法认为历史上有多位被称为“花蕊夫人”的女子,如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又称徐淑妃、小徐妃)也被后人称为花蕊夫人。为便于区分,后蜀的花蕊夫人可称为“后蜀花蕊夫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人物特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容貌绝美:花蕊夫人有着如花般娇艳的容颜,美目流转间仿佛能勾走人的魂魄,她的美貌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描绘美女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才华出众:她精通诗词歌赋,擅长音律,对书画也有独到的见解。她的诗作清新脱俗、才情横溢,令无数文人士子为之倾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生平经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后蜀时,花蕊夫人得孟昶赏识,被赐号为花蕊夫人,孟昶对她宠爱有加。孟昶为她描眉、作诗赋,还在池上建筑了水晶宫殿,并且命全国官民大量种植牡丹,在宫中开辟“牡丹苑”供她赏玩。然而,好景不长,公元964年,北宋赵匡胤率军南下进攻后蜀,后蜀军队毫无斗志,纷纷弃城而逃,孟昶最终不得不打开城门请降,后蜀灭亡。花蕊夫人随夫君流亡北行,在葭萌驿站题下了《采桑子》的半阕,表达国破家亡的哀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达开封后,孟昶被赵匡胤封为秦国公,但不久后离奇死亡。花蕊夫人则被赵匡胤纳入后宫,封为贵妃。她偷偷绘制孟昶的画像,夜深人静时对着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后来赵匡胤偶然看到画像询问,花蕊夫人谎称那是送子之神张仙的画像。最终,花蕊夫人在一次围猎中,被赵光义一箭射中,结束了她传奇而又悲惨的一生,但也有说法认为她是被赵匡胤所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 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花蕊夫人宫词》:这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但关于其作者也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前蜀王建妃花蕊夫人所作,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后蜀孟昶妃所作。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浦江清考证后认为此书的真正作者为前蜀花蕊夫人。这部宫词内容多描写宫廷生活的琐事、景致以及宫女们的情感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是花蕊夫人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她对后蜀亡国的悲痛,也透露出对那些不战而降的将士的愤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采桑子》:“初离蜀道心将碎,遗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这首词是她在随孟昶流亡北行途中,在葭萌驿站所写,抒发了她国破家亡的哀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蜀花蕊夫人的《采桑子》全词内容为:</p><p class="ql-block">“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首词是花蕊夫人离开蜀国,途经葭萌关时所作。上阕中“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表达了她离开故土时内心的痛苦和不舍,“春日如年”形容路途上的时光漫长难熬,“马上时时闻杜鹃”,杜鹃的啼叫在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着悲伤和哀怨,更增添了她的愁绪。下阕“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描述了曾经后蜀宫中宫女们的美貌和争奇斗艳的情景,“髻学朝天”可能是指当时蜀地的一种流行发髻样式,而“今日谁知是谶言”则充满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曾经的繁华如梦,如今却沦为亡国之人被押往汴京,曾经的一些行为或现象如今看来仿佛是一种预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