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三王坪两只会飞的红腹角雉

<p class="ql-block">红腹角雉,是鸡形目雉科角雉属鸟类。</p> <p class="ql-block">它的体形和大小同家鸡差不多,雄鸟体长44-66厘米,体重930-1800克。雄鸟的羽色非常艳丽,在头顶上生长着乌黑发亮的羽冠,羽冠的两侧长着一对钴蓝色的肉质角,精巧而美丽,这就是“角雉”名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红腹角雉雄性的脸颊裸出,露出天蓝色的皮肤,周缘围着一圈桔黄色的羽毛。头、颈的后部和上胸为橙红色,尾羽为棕黄色,杂有黑色的虫蠹状斑,并具有黑色的横斑和端斑。其余体羽都是深栗红色,上面布满了圆圆的灰色眼状斑,背部的较小,胸、腹部的比较大,就像是红色的锦缎上洒满了大大小小的珍珠。由于雄鸟美丽的羽色和体态,人们还给它起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名字,如“秀鸡”、“星绣鸡”、“岩角鸡”、“大红鸡”等等。 </p> <p class="ql-block">它们的虹膜为褐色;嘴黑色或角褐色;腿、脚粉红色或灰褐色。</p> <p class="ql-block">红腹角雉栖息于海拔1000-3500m的山地森林、灌丛、竹林等不同植被类型中,其中尤以1500-2500m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最为喜欢,有时也上到海拔3500m左右的高山灌丛,甚至裸岩地带活动。</p> <p class="ql-block">红腹角雉生活于原始森林中,喜欢居住在有长流水的沟谷、山涧及较潮湿的悬崖下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针叶林下丛生灌木、竹类和蕨类的地方,在1000-3500米之间均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它们喜欢单独活动,只是在冬季偶尔结有小群。主要以乔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嫩芽、嫩叶、青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为食,兼食少量动物性食物,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已经记录到的就有40多种。春季和夏季喜食鳞毛蕨、宝兴冷蕨、报春花等的嫩叶和嫩芽等;秋季除蕨类外,还有玉竹、花楸、悬钩子等的叶、茎和果实,以及山蜗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冬季则以常扒开雪被,啄食早熟禾、铁线莲、鹿耳韭等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叶。</p> <p class="ql-block">它的胆子很小,走过林间小路时,常常先从灌丛边伸头张望,确认没有危险时才迅速通过。每当夜幕降临时,它们就悄悄地飞到树上过夜,雄鸟和雌鸟在相距不远的树上分别栖息。</p> <p class="ql-block">性情机警,善奔走。鸣声似小孩啼哭的“哇、哇”声,故当地群众叫“娃娃鸡”。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亦常集成2-5只,甚至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白天活动。多数时间都在林下地面活动和觅食,有时也上到树上觅食,夜晚则栖息于树上。</p> <p class="ql-block">中国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往东至云南北部、贵州东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南部、广西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等地。</p> <p class="ql-block">每年三月红腹角雉进入繁殖期,这段时间的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寂静的森林中都会传出雄鸟“哇……哇……”的占区叫声,此起彼伏,十分响亮,很像婴儿的啼哭声,所以当地村民又叫它“娃娃鸡”</p> <p class="ql-block">红腹角雉是一种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鸟类,早在前世纪就被输入到欧洲。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四川主要栖息地的调查,繁殖种群数量为4只/k㎡,冬季种群数量为8只/k㎡。它们的栖息地和种群正受到林木砍伐、采药、偷猎和拾取鸟蛋等人类干扰和威胁,应加强管理和保护。已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N级。</p> <p class="ql-block">今年四月,我随摄友从昆明自驾来到重庆三王坪专程来拍摄漂亮的红腹角雉,我被眼前会飞的两只雄性红腹角雉所惊艳,为了能吃上可口的食物,两只会飞的红腹角雉上下左右飞翔,本来就漂亮美伦美幻的红腹角雉如仙子降临……</p> <p class="ql-block">你看左边这只红腹角雉一、二、三起飞……</p> <p class="ql-block">右边这只红腹角度飞起……</p> <p class="ql-block">一次又一次红腹角雉漂亮的飞姿令我迷醉……</p> <p class="ql-block">红腹角雉以它漂亮的羽毛和多彩的颜色被人们喜爱,在民间被誉为“鸟中贵族”与“吉祥鸟”,象征着幸福、长寿、好运以及和谐美满。让我们祝福三王坪的红腹角雉们健康成长!再见,天然大氧吧三王坪!再见,美丽的三王坪红腹角雉们!</p> <p class="ql-block">(特别说明,本文红腹角雉习性均來自百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