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昵称:峨眉雪</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37045676</b></p> <p class="ql-block">观看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唤起了我重游鸡足山的欲望。趁着春暖花开来到了大理,这次是乘坐动车过来的,比起十八年前乘坐长途大巴轻松许多。也许是周末吧,去鸡足山的人特别多,我到汽车站只买到9:00出发的班车,到山门口已经10:30,使得当天的行程十分紧张。</p> <p class="ql-block">鸡足山也叫九曲崖,明朝改名鸡足山,因前有三座山,后拖一条长尾巴,形似鸡足。鸡足山是迦叶( she )真者的道场,据传2500年前的佛经中就有记载,佛陀多次提到东方丝绸。考古证明,早在公元四世纪初就有一条从四川经过云南、缅甸,到达印度(古代叫身毒)的古道,在汉代称为蜀一身毒道,即今天的南方丝绸之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鸡足山下有个白草龙村,传说这里的村民是释迦年牟尼的父亲净饭王的弟弟白饭王的后裔。</span>明朝时有一位净月的和尚想在此建一座寺院,在挖土时无意中挖到一块石碑,上刻有"迦叶入定,八明王歌颂佛于此地"。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村民们认为,是迦叶真者让这片森林充满了灵气。</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观光车停在半山腰的香会街口,香会街是购物餐饮的场所,附近有祝圣寺、石钟寺、五华庵、悉檀寺遗址等。我先去了祝圣寺,这是虚云老和尚修建的的第一座寺院,也是鸡足山最大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文献记载,大理国22代君王中有16位舍弃王位、剃度为僧。宋代,远在敦煌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慕鸡足山宾颐卢颇罗堕和尚的大名,发函邀请他赴敦煌做大法会,鸡足山作为迦叶尊者的道场那时已名扬四方。到明朝末年时,鸡足山已形成36寺72庵的宏大规模,僧尼多达二、三千人。山中一百零八寺,夜夜钟声响云天。</p> <p class="ql-block">虚云禅寺是后人为纪念虚云大师而建的。1889年,49岁的虚云来到华首门,发愿重振鸡足山道场,然而终未如愿。"西来福地拥禅关,绝壁悬岩耸翠鬟。洞里天机千万劫,门前月色几重山。"</p><p class="ql-block">13年后的1902年,虚云再次来到鸡足山,被当地山民赶下山,他只得在大理一带继续讲经传法。1904年,在大理提督和宾川知府的支持下,来到鸡足山下的迎祥寺,修善破败的寺院,接待前来的信众。1906年光绪皇帝剌封虚云为佛慈弘法大师,钦赐虚云《龙藏》、紫衣、钵具、玉印、锡杖,并加赠迎祥寺为护国祝圣禅寺。现在的大雄宝殿重檐上有梁启超题写"靈嶽重辉",孙中山题写的"饮光俨然"匾额。</p> <p class="ql-block">1959年农历9月13日,虚云老和尚在云居茅屋内圆寂,享年120岁。出家时间长达101年,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数百粒,舍利塔位于寺院后。今天的寂光寺就是当年的云居茅屋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鸡足山还与徐霞客有不解之缘。明朝崇祯九年,51岁的徐霞客来到到鸡足山,途中偶遇南京迎福寺僧人静闻禅师。静闻发愿,刺血写《法华经》一部来鸡足供养,两人结伴而行。不料在过湘江时遇盗贼,静闻不治而亡。临终前托咐徐霞客客将骸骨到鸡足山。徐霞客守诺,背骨5000余里,历时两年到达鸡足山,将静闻骸骨埋于文笔峰下。写下了"别君口许携老骨,夜上空泣杜鹃"。这也是徐霞客一生中最经典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祝圣寺下2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悉檀寺遗址,一棵苍劲的古杉见证了那段历史。1639年9月,徐霞客再次来到鸡足山,寓居在这里修《鸡山志》,并完成了《徐霞客游记》最后一篇,后离开鸡足山,踏上了归乡之路。</p> <p class="ql-block">为了节省时间,游览更多的景点,我选择观光车到玉佛寺缆车站,然后乘缆车到金顶寺,然后步行下山。</p> <p class="ql-block">缆车上可以看到脚下曲折陡峭的步道和远处山脊上缥缈的云雾。从缆车上站到金顶寺还有几十米高差,必须步行约三十分钟。金顶寺位于鸡足山主峰天柱峰极顶,海拔3240米,在此可东观日出,南观彩云,西观苍洱,北观玉龙雪山而被称为"四观峰"。</p> <p class="ql-block">金顶寺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后经数次修建终成大寺。明崇祯十四年(1641)黔国公沐天波迁昆明鹦鹉山太和宫金殿至此,金顶寺因此得名。现在的金顶寺,由睹光台、大门、弥勒殿、楞严塔、大雄宝殿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金殿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论是善男信女还是俗人,都争相一睹佛祖的真容,只有金殷后的楞严塔历经几百年依旧庄严矗立着,傲视众生。</p> <p class="ql-block">楞严塔后是大雄宝殿,殿前的香炉里烈火团团,香烟滚滚,直上云霄。上香并不代表信仰,只是一种善意的向往和流露,或许也是一种心灵的宽慰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14:00左右我开始下山,按路标指示,途中我将依次经过铜瓦殿和华首门。铜瓦殿是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因建寺时山上干燥风大,泥瓦易破裂,改用铜瓦覆殿顶,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华首门位于铜瓦殿背后的山崖上,它是一道壁立石缝。华即花,佛教视一切诸法如花开放,首是根本的意思。传说每天都有一位罗汉乘云而来,朝拜迦叶尊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玄奘《大唐集西城记》记载,迦叶寂灭入定前将正法传给阿南,然后来到鸡足山发愿说,我今以神通力使身体不坏,67亿年后弥勒将来此访问,我即把释迦衣钵传付于他,成此大事因缘。立誓完毕,迦叶打开石崖,劈作石门,携舍利佛牙,捧金蘭袈裟,进入其禅定,并以大愿的力量使石门关上。</span></p> <p class="ql-block">下至半山腰,忽见一高入云端的台阶,犹如一架云梯。共有160级连续台阶,不仅陡峭,而且中途无缓脚的地方,在国内寺庙中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迦叶殿有三重大殿,一重为弥勒殿,供弥勒佛和四大天王。二重为观音殿供千手千眼观音。殿内画有"灵山会"场境壁画。紧靠迦叶殿南侧为祖师殿(寺僧称四重殿),内塑释迦牟尼塑像,殿壁画释迦牟尼和随身弟子、十八罗汉壁画。</p> <p class="ql-block">15:45到达玉佛寺,为了确保在18:00前到山门口,我只好放弃游览此寺。</p> <p class="ql-block">虽然时间紧迫,但沿途猴群的出色表演还是让我多次暂停脚步。你看这一家,猴妈在仰望树上什么?怀里的奶猴却吸吮得很投入,猴爸、猴哥只有旁观的份。</p> <p class="ql-block">途中吸引我的不光是猴子,还有各种高大粗壮的古树,比较这种高山栲的树在鸡足山上比较多见。</p> <p class="ql-block">穿越在参天古木环绕的步道上,时间如林间溪水般悄然流逝着,很快就到了碧云寺。</p><p class="ql-block">碧云寺初建于明天启年间,得名于一对对联"碧云流成任意景,云山幻出自然图"。现今的碧云寺是后在原址上重建而成,碧云寺的风格和其他寺院有所区别,它是仿唐建筑风格,青瓦白墙,高楼庙宇,建筑古朴厚重,简洁大气,非常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以下至鸡足山宾馆的景点在我上山时已经游览过,所以下山途中几乎是一路跑下来的。</p><p class="ql-block">17:00左右到达路标中指示的空心树,这棵古树名为"静禅古树",树干中空成穴,据说可容纳20人,是修行者静心冥想的绝佳场所,相传明代万历年间,广西高僧如正曾在此树中苦修40年,最终得道并驯服巨蟒使其皈依佛门。这一传说使空心树被赋予"弃恶从善、忏悔罪过"的神圣象征。</p> <p class="ql-block">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行,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几乎小跑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路上又经过了大士阁、报恩寺、九莲寺等,虽然庙宇建筑各有特色,但内容大同小异,真所谓"法无异辙,殊途同归。”</p> <p class="ql-block">当我走出山门时,天空飘着奇异的云彩,如大海中起起落落的潮水。回眸牌坊上的匾额:"灵山一会",也许作为一个俗人,我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但就象当年很多人不能理解徐霞客一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世界上除了理解还需要包容心,惟如此,生活才是美好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