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正如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p><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时期在上海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科求学的云南籍共产党员张永和与其同班同学陆定一,是五卅运动的亲历者,他们的回忆资料和有关著述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见证。 今年5月30日是五卅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依据他们的有关著述,回顾历史,以继承和发扬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原交通部南洋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b> (一)五卅运动发生经过</b></p><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五卅运动。上海南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多数学生在共产党员张永和及国民党左派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参加了这次运动,成为上海各学校参加运动的领头单位,并在运动中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p><p class="ql-block"><b> 运动爆发的导火索顾正红惨案</b></p><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以"存纱不敷"为借口关闭工厂、停发工资。工人领袖顾正红带领工人冲入工厂理论时,遭日本资本家开枪射击,身中四弹牺牲,另有十余名工人受伤。惨案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全市大规模的罢工、罢课活动。日方却变本加厉,勾结租界势力进行武力镇压,逮捕数名 工人和学生。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发起一场广泛的反帝爱国运动,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 日商内外棉七厂</p> <p class="ql-block"> 顾正红烈士(1905年—1925年5月16日)男,中共党员,江苏阜宁(今属滨海)人</p> <p class="ql-block"> 南洋大学学生获悉这些情况后,愤慨不已。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准备发动学生参加这场斗争。共产党员张永和即通过学生会来做组织领导工作。南洋大学学生会下有两个机构,一个叫执委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另一个叫班长会,讨论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成员大多为共产党或国民党员。交大学生会是上海学生联合会的成员之一,服从上海学联的领导,而上海学联执行委员会主任张永和既是共产党员又是交大学生会负责人。南洋大学起先是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要求学生会讨论支援罢工工人和被捕学生的问题。出于爱国反帝的要求和对死难工人的同情,交大学生会中意见非常一致,并于五月 18日发表《南洋大学学生会第一次宣言:援助被害华工》,五月29日又发表了《南洋大学学生会为日人惨殺华工第二次宣言》 ,先后两次发表宣言,誓为支援工人“我们情愿做前驱!”并决定发动全校学生参加营救被捕学生的活动。学生会还派张永和等人到上海总工会,请他们派人来报告事件的真相,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斗争趋势。</p> <p class="ql-block"> 1923-1926年在南洋大学求学时时期的张永和,1924年加入国民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共产党,是交通大学的第一名共青团员和第一名共产党员,五卅运动的亲历者。</p> <p class="ql-block"> 5月29日,张永和邀请上海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华来到交大,在班长会和执委会上报告了日本资本家如何剥削压迫工人、残暴枪杀顾正红、工人在斗争中生活困难等情况。这两个机构的学生听后大受感动,认为应当向全体学生报告实情。学生会就把这件事情在食堂里宣布了,并贴出了大字海报。当时学生们情绪异常高涨,大家都在注视着事态的进展情况,对这次报告都很重视。</p><p class="ql-block"> 历来到交大演讲的,都是名流学者,不是穿长袍马褂,就是着西装革履。29日晚上,当穿一身短打工人衣裳的刘华来交大向交大全体学生作报告时,学生们感到很新鲜,到会的特别多,把能够容纳五六百人的大礼堂——文治堂挤得水泄不通。</p><p class="ql-block"> 刘华详细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残酷压迫和顾正红被杀的经过,他的讲话沉痛而又愤激,很富于鼓动性,更加激起了学生们的民族义愤。在群情愤激中,大会主持人张永和当场提出几项议案:(1)捐出3天的伙食菜金200余元,支援罢工工人;(2)5月30日举行罢课,全体学生结队前往公共租界游行示威。两项议案全获通过。交大的声望在上海各大学中是首屈一指的,交大学生即将要走出校门举行示威游行,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号召力,对上海各校必然产生较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交大学生会立即将这次会议的情况及议案,由一个共青团员向团江浙区委书记贺昌作了报告,团江浙区委立即把这个消息通知各学校的团组织、团员和积极分子。上海学生联合会立即作出决定,30日要各学校学生到租界里去游行演讲。复旦、同济、文治等校学生都行动起来。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大学,更是积极参加。上海总工会知道学生第二天要示威游行,连忙为学生印制了大批传单。只一天一夜的功夫,大量的传单就排印出来了。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p> <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领袖、上海工人运动领导者之一刘华、五卅运动烈士</p> <p class="ql-block"> 30日上午8时半,交大和附中学生400多人,在学校大操场集合,分为17个演讲队,在总队长骆美轮的指挥下陆续出发,从徐家汇步行到闸北华界。交大的演讲地点是华界北火车站到海宁路一带。各演讲队在这一带散发传单,揭露英、日帝国主义的暴行。交大演讲学生被海宁路捕房捕去百余人,至下午2时即被释放。</p><p class="ql-block"> 各校学生得知交大学生被捕,乃逐渐集中在南京路一带讲演。下午3时左右,上海学联通知交大学生:4时到交涉使公署集合,为被捕同学及被杀工人请愿。交大是游行队伍的第一总队,共产党员张永和等4位学生负责接运宣言、传单,并将传单转送给学生们沿途散发。队伍进行中,复旦、上大、大夏、同济等校的很多学生陆续加入,沿途听讲的群众也愈聚愈多。3000多人的游行队伍由福生路、河南路,继续经北京路转浙江路,由先施公司转向西行,经广西路转入南京路。在公共租界南京路附近,游行学生向群众散发传单,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口号,响彻了整个上海的中心地带。学生们在马路上演讲,群众都聚精会神地倾听着,个个显出极为愤慨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联组织上海各学校学生举行示威遊行,抗议日本内外棉七厂资本家杀害工人代表顾正红的暴行。</p> <p class="ql-block"> 1922年在南洋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的陆定一</p> <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亲历者陆定一1926年在南洋大学的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交大1926届电机科的学生陆定一在南京路北面、天津路浙江路口,向一家店铺借了一张凳子,站上去向群众演讲。由于川流不息的电车阻碍了游行队伍的活动,张永和跃上领头的一辆电车,拉闸停车。一连串车子都停了下来,司机也下车加入爱国群众行列,数万群众拥挤在老闸捕房门前。面对游行队伍的是全副武装的英、印巡捕,他们举起警棍向站在前面的群众殴打,头破血流者无数。学生们英勇无畏,只见旗帜挥舞,传单满天飞扬和“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一片口号声。下午3点37分,持枪英帝巡捕向徒手的群众队伍开枪,一连44响!当场打死的爱国学生何秉彝等12人,重伤15人,被捕53人,制造了震撼全球的五卅惨案。交大附中学生陈虞钦在五卅运动中英勇牺牲。附中学生吴恒慈,也为五卅惨案激愤而死。</p> <p class="ql-block"> 五卅惨案”烈士流血牺牲地</p> <p class="ql-block"> 上海《申报》刊登五卅惨案消息</p> <p class="ql-block"> 五卅烈士陈虞钦,原籍广东增城,父亲陈晏棠是马来西亚经营椰子的华侨商人,家住婆罗洲山口洋。陈虞钦幼时曾在新加坡道南学校读书,后被父亲送回国,进入交大附小读书,1924年升入附中。他善吹小号,被安排在游行队伍前面司号。英国巡捕向游行学生开枪,他当即饮弹倒地,血染南京路。学生们冒险将他抢救出来,送往仁济医院救治。经医院检查,他腰部和上腹都有伤口,肠子中弹穿孔达7处之多,经多方面医治无效,于5月31日下午7时去世,时年仅16岁。</p> <p class="ql-block">五卅”烈士交大附中学生陈虞钦 </p> <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交大烈土吴恒慈 </p> <p class="ql-block"> 1925年6月11日,陈虞钦烈士的父亲陈宴棠致交大校长函</p> <p class="ql-block"> 陈虞钦烈土的父亲陈晏棠在获悉儿子牺牲后,抑制着悲愤致函交大:“6月2日接得贵校来电,谓小儿被害身死。为争回外权,奋勇身先,爱国牺牲,死得其所,绝无怀怨。惟望贵校同仁及上海各团体的学生等声援,坚持最后的胜利。”这样的深明大义!交大师生深为感动。陆定一晚年提起陈虞钦时说:“他的形象至今仍印在我的脑子里,我还珍贵地保留着他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25年6月16日,在“五卅运动”中,交大受伤学生聂光犀记《五月三十日惨杀始末》</p> <p class="ql-block">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同胞同学的鲜血,进一步激起交大、上海学生反帝爱国的情绪。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三罢”斗争。20多万工人实行总同盟罢工,5万多学生罢课,大部分商人也进行罢市。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己陷入瘫痪状态。这时上海的全国学生联合会加强活动,由共产党员李硕勋担任会长,并选举产生了上海全国学联的执行委员会,交大、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被选为执行委员,并由南洋大学张永和担任全国学联执行委员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 在党组织领导下,全国学联、上海学联积极组织推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照片为1925年7月第六、七两届全国学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合影。后排右3为第七届全国学联会长李硕勋,右2为第七届全国学联执行委员会主席张永和,右1为全国学联执行委员会委员余泽鸿。</p> <p class="ql-block"> 6月初,作为上海各界反帝爱国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向英、日帝国主义进行交涉,提出了英、日海陆军永远撤出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办五卅惨案凶手等17项条件。由于北洋政府对帝国主义一味忍让,英、日帝国主义不但没有接受这些条件,甚至变本加厉继续屠杀、逮捕工人和学生。6月间,罢工、罢课活动仍然持续着。</p><p class="ql-block"> 学期很快就要结束,即将举行学期考试。但是在国家蒙受奇耻大辱、同胞惨遭残酷屠杀的时候,交大不少进步学生怎么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安心坐下来准备功课,经常终日为学生运动奔波。作为全国学联执行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交大需要派人到上海学联去,学生会派了张永和、陆定一到全国学联工作。</p> <p class="ql-block"> 当时英国租界当局工部局出版一份小报叫《诚言》,对五卅运动竭尽诬蔑歪曲之能事。上海学联决定出版《血潮日刊》来揭露它的无耻行径,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陆定一参加了《血潮日刊》的编辑工作,这是他走出学校做文字宣传工作的开始。上海学联在南市租了一所小房子办公,设备非常简陋,只有几张桌子和椅子,工作人员打地铺睡觉。《血潮日刊》于6月4日出版,针对《诚言》的种种谣言和破坏学生运动、离间各党派和爱国学生关系等勾当,进行了有力地驳斥。《血潮日刊》和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互相呼应,在群众中起了很好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由于帝国主义的软硬兼施,以虞洽卿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妥协;国民党右派戴季陶等人又提出所谓“友谊协商”;北洋政府屈服于内外反动势力,于7月中旬封闭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9月,上海总工会也被封。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存力量,停止了工人的总同盟罢工。中小商人的罢市和学生的罢课不久也结束了。全国学联也基本上停止了工作。</p><p class="ql-block"> 张永和按照党组织和团中央恽代英、贺昌的指示,利用暑假于1925年8月回到家乡昆明,代表全国学联和上海学联宣传五卅惨案。在此期间张永和分别发展了云南学生进步组织青年努力会的负责人李国柱和骨干成员陈祖武、严英俊、吴澄(女)等四人加入共青团,并将四人的组织关系带回上海上报团中央,9月经团中央批准,成立了共青团云南省特别支部,由李国柱任支部书记。云南共青团组的创建,为其后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p><p class="ql-block"> 张永和回到学校后,又在南洋大学相继发展了陆定一、周赞民、陈育生等人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在中共上海徐家汇支部的指导下,于同年末在南洋大学校内創建了党团支部,张永和为首任党支部书记,陆定一为首任团支部书记。使得南洋大学成为全国最早创建党团支部的高等学校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25年11月21日,交大举行陈虞钦、吴恒慈烈士追悼大会</p> <p class="ql-block"> 1925年11月21日,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全体教职员学生、家属和各界代表,为陈虞钦、吴恒慈两烈士举行了隆重盛大的追悼会,张永和在大会上致辞,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表示了复仇雪耻的决心,学习两烈士为国牺牲之精神。当天交大师生还决定在校园里为两烈士建立一座永久纪念柱。五卅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在交大建立组织,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b>(二)五卅运动纪念碑和碑文</b></p> <p class="ql-block">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内的五卅运动纪念柱</p> <p class="ql-block"><b>修建历史:</b></p><p class="ql-block"> 该纪念柱建于1955年,正值五卅运动30周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发起,旨在纪念交通大学在五卅运动中所发挥的带头作用和在运动中牺牲的交大学生。纪念柱位于徐汇校区,高约10米,柱身刻有“五卅运动纪念柱”字样及运动简介,周围环境清幽,常有师生前来缅怀。</p> <p class="ql-block"> 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五卅运动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修建历史:</b></p><p class="ql-block"> 该碑于1985年五卅运动60周年之际动工修建,1989年完工,由上海市政府设立,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象征上海人民对五卅运动的铭记。纪念碑高约15米,由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五卅运动纪念碑”及运动浮雕,底座刻有运动简介,陈云同志为纪念确题写碑名,陆定一同志为纪念碑撰写碑文,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五卅惨案发生地的五卅运动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修建历史:</b></p><p class="ql-block"> 该碑建于1995年,五卅运动70周年时设立,位于南京路步行街,靠近运动爆发地,旨在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纪念碑高约8米,由青铜和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五卅运动纪念碑”及运动浮雕,底座刻有简介,现为南京路步行街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b> 以上三处纪念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提醒人们铭记和传承五卅运动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五卅运动纪念碑前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纪念碑背面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b> 五卅运动纪念碑和碑文</b></p><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纪念碑,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坐落于上海市人民公园的一片绿地之中,1985年奠基,1990年5月落成。主体雕塑“五卅魂”是从“五卅”两字变化而来,高15.6米、宽21米、重50吨,似鲲鹏展翅,象征着振奋、腾飞向上的精神。中间是一座由两个不屈不挠的工人形象组成的青铜圆雕,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南北两侧的两块碑体,背面各有一组展现五卅斗争历史的青铜浮雕。碑体、地坪、道路和基座的花岗石,均采自泰山,寓意烈士的牺牲重于泰山。纪念碑由陈云题写碑名,陆定一撰写碑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7年3月14日,陆定一致信张永和,征求“五卅运动纪念碑”碑文意见</p><p class="ql-block">永和同志: </p><p class="ql-block"> 上海要在人民广场建“五卅运动纪念碑”,要我写一碑文。现将“二稿”送上,请提意见,然后告我。</p><p class="ql-block"> 敬祝 健康</p><p class="ql-block"> 陆定一 1987.03.14</p> <p class="ql-block"> 张永和复陆定一同志信</p><p class="ql-block">定一同志:</p><p class="ql-block"> 示函奉悉并拜读《五卅运动纪念碑文》(二稿)。前此还阅读过您给《五卅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集》的题辞。 碑文深刻总结五卅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p><p class="ql-block"> “五卅”前后,贺昌同志是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区委的负责人,负责青运和学联等方面的组织发动工作;余泽鸿同志专职负责全国学联工作。他们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先烈。可否在党的领袖人物的名次中加上贺昌,在代表学联的名次中加上余泽鸿。 耑此敬祝 健康!</p><p class="ql-block"> 张永和 1987年3月29日</p> <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纪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b> 五卅运动纪念碑碑文</b></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工人、学生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枪杀上海、青岛工人的暴行,到南京路上宣传,竟遭到英帝国主义巡捕的大屠杀,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p><p class="ql-block"> 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激起了上海工人、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全市罢工、罢课、罢市。全国各地的广大群众纷纷响应。六月十九日,香港十余万工人为支援上海工人斗争举行总罢工;二十一日,广州沙面工人也举行了罢工;二十三日,英帝国主义者又在广州制造沙基惨案,促使省港大罢工进一步发展。于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广大人民的觉醒,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开辟了道路。</p><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蔡和森、瞿秋白、任弼时、恽代英、向警予、贺昌都参加了运动的领导工作。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号召中国国民党党员投身运动,“努力以竟其领袖未竟之志”。广东革命政府领导人廖仲恺等积极促进运动的开展。于右任对北洋军阀封闭上海大学提出抗议。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给予了坚决有力的支持。同时,共产国际和各国正义人士和团体也给予声援和同情。</p><p class="ql-block"> 在斗争中诞生的以李立三、刘少奇、刘华为代表的上海总工会,以李硕勋、余鸿泽、林钧、张永和为代表的全国学生联合会和上海学生联合会,和以王晓籁为代表的上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组成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统一领导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对五卅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上海总工会是它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继五四运动之后,唤醒了全国人民的革命觉悟。五卅运动中,在上海先后光荣殉难的已知姓名者有:顾正红、何秉彝、陈虞钦、尹景伊、王纪福、邬金华、唐良生、石松盛、金念七、杨连发、蔡阿根、谈金福、徐桂生、魏国平、罗文照、谈海根、詹仲炳、陈兆常、朱和尚、傅芳贵、王宝奎、陈兴发、徐洛逢、王芸生、姚顺庆、刘华等二十六位烈士。其中,顾正红、何秉彝、刘华是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在五卅运动以后,经过了几次失败和胜利,结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再接再厉,牺牲奋斗,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又用和平的方法,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以来的历史,向中国人民反复证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即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同时又反复证明,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抄别国的“模式”也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必须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振兴中华,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中华民族对于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上海人民为了纪念五卅运动,曾在江湾五卅殉难烈士墓前建立纪念碑。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沪战争,原碑被日本侵略者毁坏。现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总工会根据广大人民的愿望,重建五卅运动纪念碑,以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遗志。承嘱敬撰碑文如上。</p><p class="ql-block"> 五卅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陆定一 敬撰 一九八七年四月</p> <p class="ql-block"><b> (三)五卅运动的历史作用</b></p><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 反帝爱国火焰迅速燃遍全国</b></p><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的发生,激发了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6月1日,上海全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成为五卅运动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五卅运动的领导和推动工作,高擎爱国主义旗帜,号召动员全国人民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五卅运动期间全国有600余座城镇、1700万人、近万个民众团体、海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参加这次运动。“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为殉难同胞报仇”的呼声响彻华夏大地,五卅运动的反帝爱国火焰迅速燃遍全国,奏响了反帝爱国最强音,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 共产党第一次领导大规模群众性运动</b></p><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领导大规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伟大实践。党不仅是这场运动的坚强领导核心,而且在运动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p><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15日顾正红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紧急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党在运动中及时成立以上海总工会为中心的统一领导机构,提出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凶、赔款等17项要求,明确五卅反帝运动统一的斗争目标,有效地团结各界反帝力量,迅速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中心、联合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规模空前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为打破帝国主义的舆论封锁,中共中央还创办《热血日报》,及时向广大群众传达指导方针政策,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极大鼓舞了工农群众的反帝斗志。经过五卅运动的洗礼和锻炼,中国共产党扩大了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初步在斗争中积累起领导大规模群众运动的宝贵经验,为以后的革命活动奠定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 团结群众、依靠群众</b></p><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顾正红牺牲后,中共上海地委派李立三赴小沙渡工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在了解和掌握工人群众反抗要求强烈的实际情况后,决定扩大罢工。五卅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和上海党组织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充分讨论学生、工人、雪耻会、国民党方面的具体情况,作出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发动各阶层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正确决策。在运动一线到处都有共产党人的身影:演讲示威活动由党组织指挥;各爱国团体中亦有党的骨干分子积极推动;工人大罢工由中共中央成立的上海总工会直接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与广大爱国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及时了解形势变化,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反抗帝国主义的磅礴力量,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b>对党团组织发展的推动作用</b></p><p class="ql-block"> 五卅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起了重大的作用。这年年初党的四大召开时共有党员994人,同年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更达到1万人,比五卅运动前增加了10倍。上海在五卅运动前共有支部15个,党员220人;据10月1日的统计,已有支部68个,党员963人。随着运动向全国推进,党组织派出了许多党员到内地和边远地区,在不少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了党的组织,<b>如云南、广西、安徽的安庆和芜湖、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b>党在斗争中受到很大的锻炼,提高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扩大了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p> <p class="ql-block"> 1986年6月陆定一与入党介绍人张永和两位老战友在北京重逢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第二编 党在大革命时期;第五章 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p><p class="ql-block">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p><p class="ql-block">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出版</p><p class="ql-block">2、《陆定一文集》</p><p class="ql-block">人民出版社 1992年2月 第一版</p><p class="ql-block">3、《永励后昆 —— 张永和纪念文集》张安胜 夏 明 主编 </p><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2年11月 第一版</p><p class="ql-block">4、【交大党史故事】《战斗在五卅运动中》</p><p class="ql-block"> 网有链接 <a href="https://news.sjtu.edu.cn/ztzl_jddsgs/20210324/143859.html"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网页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