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古渡下司行——踏春黔行(3)

蓝夜星空

<p class="ql-block">  3月19日从镇远到达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在这里住了三天,以凯里为轴,游览了下司古镇、西江千户苗寨和荔波小七孔景区。</p><p class="ql-block"> 到达凯里的下午,游览了清水江畔的下司古镇。</p> <p class="ql-block">  这次出行前才知道在贵州还有一个叫“下司”的古镇,网上资料这样介绍的:下司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府凯里市下司镇,地处清水江上游,是“古苗疆栈道”东线主线区域。古镇房屋多为青瓦木楼,沿河而建,隔江相望,融合了少数民族、西洋、徽派和闽南派等风格,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此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年间,在麻江宣威设立平定长官司,下司位于长官司的下游,因而得名“下司”。古镇的发展源于水运的兴起。 从清雍正七年开始随着河道的疏通,下司逐渐发展成为水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有省内外商帮长驻镇上,停泊商船成百上千。嘉庆十三年,下司被正式辟为商埠。民国初年下司已为闹市。1949年后,商贸仍然繁荣,为黔东南较大农村集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座清水江上的风雨廊桥就看到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下司牌坊是一座八柱三开间清代建筑,正反两面的抬梁穿枋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和人文故事,是进入下司古镇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座牌坊走进了古镇。</p> <p class="ql-block">  古镇规模不大,却山水园林兼备,名胜古迹众多,典雅精致,古韵浓郁,往日曾有 “小上海”之称,有着清水江上明珠的美誉。主要景点有古戏台、阳明书院、禹王宫、下司牌楼、古码头等。</p> <p class="ql-block">  下司古戏台,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建筑精美,大气恢宏。从新旧程度看,应该是重建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阳明书院修建于明代后期,明万历年间,王阳明再传弟子孙应鳌来到下司传播阳明心学。后人在孙应鳌讲学的旧址上修建了阳明书院,以此延续阳明文化。</p> <p class="ql-block">  禹王宫又称两湖会馆,由湖南、湖北两省的富商、乡绅出资兴建,建于清代中晚期,也叫"寿福寺"或"两湖会馆",为纪念大禹功绩、祈求行船安全所建。</p> <p class="ql-block">  禹王宫建筑规模宏大,做工精美,保存完好,确是一座难得的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会馆建筑都会带有鲜明的故乡地域风格,两湖会馆和这座广东会馆都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下司镇的码头街是临江的一条商业街,商业街有通往江边码头的石板路,小码头为官运码头,又称为接官码头。修建于明末清初,大码头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有99级石阶。</p> <p class="ql-block">  飞檐翘角下是通往江边码头的石阶小路。</p> <p class="ql-block">  街头路边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闲地打发着时光,时光在这里慢下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江南码头街的石阶也留下了我们一行塞北人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从码头通往老街路口也矗立着一座牌坊,不知哪个年代的产物,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为码头老街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码头环望,清水江浩浩奔流,两岸青山连绵,岸边商户、民居建筑鳞次栉比,一幅江南水乡美景跃然而出。只是古码头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功能,红火繁忙的航运景象已成陈年往事和昔日荣光,站在码头上怀古思今,让人感慨,清水江流依旧,岸上早已换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  古镇里春色宜人,园林景观别致,各类建筑精美,桃红柳绿,娴花照水,古韵悠悠,舒适安宁。走在古镇春天里,让人会油然而生“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  下司古镇这一带为苗族、侗族、仫佬族聚居区,在下司古镇会不时看到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女子,也分不清是外来游客还是当地人,为古镇增添了几分边地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  此行下司古镇,不止观赏了风情美景,还知道了这里是中国名犬“下司犬”的故乡,在这里“下司犬”不时可见。</p> <p class="ql-block">  古镇确实不大,两三个小时就逛得七七八八了。逛下司古镇的感觉颇为轻松悠闲,在商品化浪潮里,许多古镇完全沦为商品的附庸,眼中皆是林立的店铺,琳琅的商品,攒动的人头,喧嚣的市井失去了原有的古朴清幽。庆幸我看到的下司古镇则依然坚守着几分质朴,留有几分清幽,让清水江畔这片烟火显得祥和安宁,古韵悠长。</p> <p class="ql-block"> 古镇禹王宫墙上展框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倾诉着下司人对自己家乡的挚爱:</p><p class="ql-block"> 下司的美,如八百里清水江绵延悠长,如下司古镇隽永持重;下司的美,似船歌阵阵马蹄声声引人入胜,似浪花奔腾潮水拍岸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昨天和今天,自然与人类,传统和变化共存;在这里,典雅与质朴,宁静与热闹,庄重与绮丽并立。昔日的市井、古朴的民居、秀美的田园共同构成了一幅古镇人家山水画。这画中,最灵动的是街巷中偶然瞥见的,一幅幅寻常百姓家的温暖生活,是间或传来的几句悠长的地方小调。下司的美,因人而美。</p><p class="ql-block"> 车水马龙,舳舻千里,“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王学精神在下司不断传承;文化发展,教育蓬勃,求学经商、报效家国的志士先贤层出不穷;仫苗共兴,汉风侗俗,民族融合的壮美画卷斑斓瑰丽。每一个下司人,汇聚成下司的历史,见证着下司的变迁,也书写着下司的未来。下司的美,因人而彰。</p><p class="ql-block"> 下司,静伫百年,等待着每一个命定与它相遇的你,等你来发现它的美,找寻它的历史,做清幽的美梦。梦中春光明媚,堂前一春树,东风入西邻;凉爽夏日,接天莲叶碧,映日荷花红;金秋时节,稻花香丰年,蛙声成一片;冬雨绵绵,拨火煨霜芋,围炉咏雪诗……</p> <p class="ql-block">  感谢丰禾、振礼、萍踪侠影、六时吉祥等好友提供了部分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