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故事006——秦王破阵乐

昆仑山人陶光葆

<p class="ql-block"> 秦王破阵乐</p><p class="ql-block"> 《秦王破阵乐》以其磅礴激昂的旋律,生动描绘了秦王李世民率军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英勇场面,展现了唐军玄甲铁骑横扫千军的雄浑气势。</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在隋末军阀混战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参与了父亲李渊的起兵反隋,并在攻占长安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与各路军阀和隋朝势力的斗争中,李世民屡立战功,逐渐确立了自己在唐军中的领导地位。</p><p class="ql-block"> 平定薛举父子:李世民在618年6月攻打并击败了割据陇右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五个月后薛仁杲兵败投降,唐朝占有陇右。</p><p class="ql-block"> 讨伐刘武周、宋金刚:620年,李世民击败了河东军阀刘武周及其心腹大将宋金刚,重新夺回了李唐王朝发祥地太原,并恢复了对代北的统治。</p><p class="ql-block"> 打败王世充、窦建德:在长达十个月的中原之战(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与王世充、窦建德进行了激烈的较量,最终成功击败了王世充、窦建德,一战擒两王,收复了河南、河北、山东等广大北方地区,将唐朝的版图扩展到黄河以北。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一战役不仅奠定了李唐王朝统一全国的基础,也成为了李世民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 击溃刘黑闼:窦建德被处死后,其部下刘黑闼起兵反抗。李世民采取了南北合围的战略,与罗艺一起将刘黑闼的部队压制在洺州(河北邯郸永年县)附近,使其无法自由行动。经过激烈的战斗,李世民最终成功歼灭了刘黑闼的主力,取得了洺水之战的胜利。这场胜利基本消灭了刘黑闼的有生力量,稳定了当时的李唐政权。</p><p class="ql-block"> 贞观三年(629年)至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徐世绩、侯君集、苏定方、薛万彻等人平定了东突厥,将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纳入唐朝版图。这一系列战争不仅巩固了唐朝的北方边疆,还极大地扩展了唐朝的领土。</p><p class="ql-block"> 在平定东突厥之后,李世民继续面对薛延陀的挑战。薛延陀在东突厥衰弱后崛起,试图取代东突厥的地位。李世民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一方面册封薛延陀首领为可汗,另一方面扶持东突厥残余势力牵制薛延陀。最终,在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民派遣徐世绩迎战薛延陀,成功阻止了其南下的企图,进一步巩固了唐朝在北方的统治。</p><p class="ql-block"> 在统一西北的过程中,李世民还派兵征服了吐谷浑和高昌,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的疆域。这些军事行动不仅显示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也为唐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军事改革和战略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注重选拔和培养军事人才,合理配置军事资源,建立了高效的指挥系统。此外,他还强调军队士气和士兵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精通《孙子兵法》等古代兵书,擅长制定战略计划,并能在战场上灵活调整战术。他骑术精湛,箭法准确,常常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与将士们同艰共苦。在多次战役中,他展现出过人的勇气和卓越的个人武艺,赢得了将士们的敬佩和追随。</p><p class="ql-block"> 1400年前,李世民亲自捉刀上阵,和一群音乐家创作《秦王破阵乐》乐曲,并命令魏征、虞世南、李百药、褚亮等创作歌辞:“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秦王破阵乐》的创作背景是唐太宗早年在隋末唐初平定四方、统一中国的伟大历程,特别是他在渭水之滨大败突厥,以及太原起兵后破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秦王破阵乐》由128人演奏,发扬蹈厉,声韵慷慨;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序曲由马军2000人,引队入场,尤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秦王破阵乐不仅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还在唐代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影响到邻近国家,成为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象征之一。该乐舞在唐代宫廷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每逢重要庆典或外交场合均会演出,用以彰显国家实力与帝王威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