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缘象甲(Naupactus leucoloma Boheman)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广泛分布于南非、美洲、澳大利亚等地 。其雌虫体长8 - 12mm,呈灰褐色,鞘翅后端毛长,头部两侧有白色条纹;雄虫罕见。该虫为多食性害虫,可危害40余科近400种植物。行孤雌生殖,卵多产于植物茎基,幼虫蛀食茎杆与根部,在根部越冬后化蛹,对农作物和观赏植物威胁较大。</p> <p class="ql-block"><b>一,生物学特征</b></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成虫:体长约10-15毫米,身体呈黑色或深褐色,具有白色的边缘和斑点,因此得名白缘象甲。</p><p class="ql-block">幼虫:幼虫为白色,身体弯曲,头部为褐色,具有三对胸足和一对腹足。</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食性:白缘象甲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片、嫩枝和树皮等。</p><p class="ql-block">繁殖:成虫在春季和夏季交配产卵,卵通常产在植物的叶片或树皮上。幼虫孵化后在植物上取食,经过几个龄期后化蛹,最后羽化为成虫。</p><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白缘象甲分布于北美洲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区,包括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家。</p> <p class="ql-block"><b>二,入侵机制</b></p><p class="ql-block">自身特性</p><p class="ql-block">繁殖能力强:白缘象甲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雌虫每次可产卵数十粒至数百粒不等,且一年可发生多代,这使得其种群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p><p class="ql-block">适应能力广:该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多种气候条件和不同的植被类型中生存和繁殖,如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可危害多种农作物、果树和观赏植物等。</p><p class="ql-block">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自然扩散:白缘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然扩散,寻找新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其可随苗木、花卉、水果等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如在国际贸易和国内地区间的植物调运过程中,若检疫措施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其传入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生态因素</p><p class="ql-block">缺乏天敌:在新入侵的地区,往往缺乏白缘象甲的自然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和病原菌等,使得其种群数量在初期能够不受控制地增长。</p><p class="ql-block">食物资源丰富:白缘象甲的食性较杂,能够取食多种植物,新入侵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有利于其种群的建立和扩张。</p> <p class="ql-block"><b>三,与当地物种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与植物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取食危害:白缘象甲的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为食,尤其偏好豆科植物,如苜蓿、三叶草等。它们通过啃食植物的叶片、茎干和根系,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p><p class="ql-block">传播疾病:在取食过程中,白缘象甲可能会传播植物病毒和病菌,进一步危害植物健康。</p><p class="ql-block">与其他昆虫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竞争关系:白缘象甲与其他食草昆虫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共生关系:白缘象甲的体表可能寄生有一些昆虫或螨类,这些寄生生物与白缘象甲形成共生关系,可能对白缘象甲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p><p class="ql-block">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捕食关系:白缘象甲是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如麻雀、田鼠等。这些动物通过捕食白缘象甲,控制其种群数量。</p><p class="ql-block">生态平衡关系:白缘象甲的存在和数量变化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数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p> <p class="ql-block"><b>四,对人类生存的威胁</b></p><p class="ql-block">农业方面</p><p class="ql-block">作物减产:白缘象甲的幼虫和成虫均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它们以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严重时甚至死亡,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p><p class="ql-block">增加农业成本:为了控制白缘象甲的危害,农民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农药、杀虫剂等防治措施,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p><p class="ql-block">生态方面</p><p class="ql-block">破坏生态平衡:白缘象甲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大量繁殖,与本地物种竞争食物和生存空间,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破坏生态平衡。</p><p class="ql-block">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白缘象甲的大量存在可能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影响土壤结构和肥力,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p><p class="ql-block">人类健康方面</p><p class="ql-block">传播疾病:白缘象甲可能会携带一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在与人类接触或污染食物、水源时,可能会将这些病原体传播给人类,从而引发疾病。</p><p class="ql-block">引起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可能对白缘象甲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身体碎片过敏,接触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p> <p class="ql-block"><b>五,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自然传播</p><p class="ql-block">飞行扩散:白缘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飞行,从而实现自然扩散和传播。</p><p class="ql-block">水流传播:白缘象甲可以随水流漂移,尤其是在河流、溪流等水域附近,成虫或幼虫可能会被水流携带到其他地区。</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p><p class="ql-block">贸易运输:白缘象甲可能会随植物材料的贸易运输而传播,如苗木、花卉、木材等。成虫或幼虫可能会隐藏在这些植物材料中,被运输到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的农机具、灌溉设备等也可能成为白缘象甲的传播媒介,成虫或幼虫可能会附着在这些工具上,被带到其他农田或地区。</p> <p class="ql-block"><b>六,防控措施</b></p><p class="ql-block">农业防治</p><p class="ql-block">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可减少白缘象甲的虫源积累。</p><p class="ql-block">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及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其越冬场所和食物来源。</p><p class="ql-block">物理防治</p><p class="ql-block">利用白缘象甲的假死性,在其盛发期,可通过振动植株使成虫掉落,然后进行人工捕杀。</p><p class="ql-block">可设置黑光灯诱捕成虫,减少虫口密度。</p><p class="ql-block">生物防治</p><p class="ql-block">保护和利用白缘象甲的天敌,如鸟类、捕食性昆虫等,以控制其种群数量。</p><p class="ql-block">可使用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这些微生物可感染白缘象甲,使其死亡。</p><p class="ql-block">化学防治</p><p class="ql-block">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期,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氯氰菊酯、敌百虫等。</p><p class="ql-block">也可使用辛硫磷等药剂进行土壤处理,以杀死土壤中的幼虫和蛹。</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邀“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学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志愿者;网络。如有雷同、相同之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p><p class="ql-block">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曾汉龙</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