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路漫漫 方言俗语话铜梁<br>天府之乡四川人,<br>民风纯朴出精兵,<br>勤劳智慧品行正,<br>方言俗语显精神。<br>少云小名二娃子,<br>喜听故事龙门阵,<br>立志参加解放军,<br>光宗耀祖立功勋。<br> 这是一首用方言,表达铜梁县贫苦娃子邱少云心里活动的诗。<br>我和王远炽在铜梁县采访收集中,得知没有读过书的二娃子邱少云就是一个喜欢听“龙门阵”的娃子,听了故事后,少云的心里巴适得很。三娃子邱少华告诉我们,小时候,他的二哥邱少云,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常到一个铁匠铺里,听一个名叫张铁匠的人摆“龙门阵”。从摆龙门阵中,邱少云晓得了共产党,晓道了毛主席,晓得了只有共产党,只有毛主席,才能推翻压在空人脑壳上的三座大山,才能让老百姓翻身解放。<br>方言俗语,反映了四川人,反映了钢梁人的性格,也反映了邱少云的性格。在与四川省铜梁人的交谈和接触中,我们有意识地感触和采撷感受和体会了四川人和邱少云的性格品性、风俗习惯和语言风格。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川人,不管是男女老少,当然也包括邱少云兄弟在内,他们都特别爱吃辣椒,爱吃胡椒,喜欢吃味道冲鼻子的莞荽、花椒、八角、回香和大蒜,每一种菜里他们都要放上这些麻辣味重冲人鼻子的东西。用了这些佐料,炒出来的菜,虽然是有一些辣人冲鼻子,辣人嗓子,但吃起来就特别的有味,越吃越香越下饭。也许是长年吃这种麻辣食物的缘故,四川人的性格就充满了像辣椒那样火辣辣的豪爽,他们忠厚诚实,勤劳善良,有一种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实干苦干、一往无前的精神。当年在邱少云的身上,就有这种倔强的四川人的的品质和精神。四川人的语言更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他们把讲故事叫做摆“龙门阵”,把喝酒叫做“吃酒”,把什么叫做“啥子”,把是的叫做“对头”,把可以、行、中,说成“要得;”把自己的大小儿子分别叫大“朗白”和小“朗白”,或者是叫“老大”和“么儿子”;或者大娃子、二娃子、三娃子,“玩一玩”叫“耍一耍”;在表达感情称呼自己发表感叹时,喜欢说“格老子”,对别人不满时或者亲呢时,爱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你个“龟儿子”;把到市场上买卖“赶集”说成“赶场”,或者“赶墟”,女方称自己的丈夫叫咱“老汉”等等。这些收集到的四川方言,对今后我们写作《邱少云》的故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br> 铜梁县方言,也称为重庆铜梁话,是铜梁人民的智慧结晶,她具有独特的语音和词汇特点,以下是铜梁的一些有心的文化人收集和总结的铜梁的一些个方言俗语的一些主要的特点:<br>语音特点:<br> 使用了一些普通话中不常见的发音,如“朒”(gǎ)表示“肉”,“凊”(qìng)表示“凉”,“奓”(zhā)表示“张开”等。<br>词汇特点:<br> 包含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汇,如“偷油婆”(蟑螂),“盐老鼠”(蝙蝠),“癞疙宝”(癞蛤蟆),“雀雀儿”(麻雀),“么蚊”(蚊子),“哲蛛”(蜘蛛),“叮叮猫”(蜻蜓),“格蚤儿”(跳蚤),“抓蜢”(蚱蜢),“皮巴”(枇杷),“恩桃”(樱桃),“刺沟儿”(马蹄),“柑儿”(橘子),“恨儿”(杏儿),“甘子”(甘蔗),“陈子”(柚子),“螃凯”(螃蟹),“桑泡”(桑葚)等。<br>表达方式:<br>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铜梁方言也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例如使用“曲黑”(黑)代替“黑”,“讯白”(白)代替“白”,“抿甜”(甜)代替“甜”,“蛮苦”(苦)代替“苦”,巴适,代替舒服等等。<br>这些特点不仅展示了铜梁县方言的独特性,也反映了当地文化的独特性。<br>儿娃子,女娃子,狗姐,肚儿,奶娃子,带把儿,赔夲的丶拖油瓶,病克郎丶黑疍,狗娃、前半儿,后半儿,响午些儿(上午下午中午),癔症(头脑不清),清省(懂事),麻缝雨(毛毛雨),酒泡姓儿(小酒杯),坎班儿货(混混),旮旯肢儿(腋窝),波罗盖(膝盖),坷垃(土块),老爷儿(太阳),劳儿(感谢人的客气话),稀客(向客人说的礼貌话),牢欠(好吃或嘴馋),日噘(大人对小姓子的训斥和辱骂),搅嚎(不听话闹事),阿杂(说人坏话),搅茬(找借口和理由),小意(为人谨慎,处事低调),杠子头(直来直去不圆滑)。<br> 摆龙门阵,代替聊天、闲谈,霸道,代替厉害、牛气。扯谎缭白,代替扯谎,胡说八道;扯拐,代夫出问题,闹别扭;拽实,代替结实、强壮;焦人,令人烦躁、焦虑;毛焦火辣这哈儿,代替现在此刻,还有龟儿子、神戳戳、打脑壳、格老子等等。<br> 四川重庆方言还有一些个例句,如:莽莽,释义:饭(叠词卖萌说法)例句:“宝宝乖,来吃莽莽了~”;豁飘,释义:喝汤(“豁”=喝,“飘”=汤表面漂浮的油或菜,例句:“冬天喝碗羊肉汤豁飘,暖和得很!”梭梭摊,释义:偷偷溜走。例句:“他一看要付钱,立马梭梭摊了!”扯扑鼾 ,释义:打呼噜 。例句:“你昨晚扯扑鼾,吵得我睡不着!”吃欺头,释义:占小便宜。例句:“超市试吃别吃欺头哈!”<br>打王逛,释义:闲逛、无所事事。例句: “放假天天打王逛,无聊得很!”哈(há)。用法:句尾表疑问或强调。<br>例句:“你走哪点儿去哈?”。撒(sà),用法:句尾加强语气,类似“嘛”。例句:“你个人去撒!”。哦豁(ō huō),<br>释义:哎呀、糟了(表遗憾)例句:“哦豁!手机掉地上了!”。<br>儿化音多:如“娃儿”(小孩)、“火锅儿”。<br>声调变化:重庆话四声调值较普通话更低,部分字音变,如“做啥子”读作“zuá子”。这里只列举了少量的重庆铜梁的方言<br>重庆铜梁的这些个方言俗语,其中有不少的,也流行在湖北老河口。这说明,四川和湖北在语言的某些个方面是相通的。<br>这些收集到的四川方言俗语,对今后我们写作《邱少云》的故事,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br>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br> <p class="ql-block">图片是山清水秀的重庆铜梁区:铜梁是一个充满方言俗语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铜梁区凤山上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方言是劳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味:四川重庆方言还有一些个例句,如:</p><p class="ql-block">莽莽,</p><p class="ql-block">释义:饭(叠词卖萌说法)</p><p class="ql-block">例句:“宝宝乖,来吃莽莽了~”</p><p class="ql-block">豁飘,</p><p class="ql-block">释义:喝汤(“豁”=喝,“飘”=汤表面漂浮的油或菜)</p><p class="ql-block">例句:“冬天喝碗羊肉汤豁飘,暖和得很!”</p><p class="ql-block">梭梭摊,</p><p class="ql-block">释义:偷偷溜走 </p><p class="ql-block">例句:“他一看要付钱,立马梭梭摊了!”</p><p class="ql-block">扯扑鼾 </p><p class="ql-block">释义:打呼噜 。</p><p class="ql-block">例句:“你昨晚扯扑鼾,吵得我睡不着!”</p><p class="ql-block">扯二七十 ,</p><p class="ql-block">释义:闲聊、吹牛 </p><p class="ql-block">例句:“莫扯二七十,赶紧干活!”</p><p class="ql-block">吃欺头 ,</p><p class="ql-block">释义:占小便宜</p><p class="ql-block"> 例句:“超市试吃别吃欺头哈!”</p><p class="ql-block">打王逛,</p><p class="ql-block">释义:闲逛、无所事事</p><p class="ql-block">例句: “放假天天打王逛,无聊得很!”</p><p class="ql-block">哈(há),</p><p class="ql-block">用法:句尾表疑问或强调。</p><p class="ql-block">例句:“你走哪点儿去哈?”。</p><p class="ql-block">撒(sà)</p><p class="ql-block">用法:句尾加强语气,类似“嘛”。</p><p class="ql-block">例句:“你个人去撒!”。</p><p class="ql-block">哦豁(ō huō)</p><p class="ql-block">释义:哎呀、糟了(表遗憾)</p><p class="ql-block">例句:“哦豁!手机掉地上了!”。</p><p class="ql-block">儿化音多:如“娃儿”(小孩)、“火锅儿”。</p><p class="ql-block">声调变化:重庆话四声调值较普通话更低,部分字音变,如“做啥子”读作“zuá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流行在重庆和铜梁的两个字:“巴适”,是舒服美气的意思,例如:重庆铜梁的菜,顿顿都是火辣辣的,让人吃得很巴适。</p> <p class="ql-block">流行在重庆铜梁的三个方言:瓜娃子、老子和锤子。</p> <p class="ql-block">重庆铜梁方言。!</p> <p class="ql-block">重庆铜梁方言。</p> <p class="ql-block">生动的重庆铜梁方言:出租己叫做托儿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