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理平

<p class="ql-block">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道德经》:“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就是要人们遵循道(规律)去作为,去做事,去品味。要反对以烦琐的禁令人为(伪)地去捆住人们的手脚。如,过多的行政干预,人为(伪)地干预经济、干预股市、干预房地产市场等;要反对以个人的主观意志限制、扰乱和禁锢人们的思想自由!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等、自由的思想和行为对侍生活,对待自然、对待社会、对待地球、对待宇宙。老子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老子理想中的遵循道的人(“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在这里,老子从不主张执政者任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只要是个人的主观意志(思想),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局限性、劣根性,以某某1人的思想去把持和垄断所有人的思想,必然是把人类的无限精神财富“私有化”于某某1人,必然会掉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某某1人的思想自由必然会剥夺其它任何人的思想自由,当所有人的思想被代表、被把持、被垄断时,所有的人就只能沦为无思想、无理性、无悟性、无灵性的低等动物“白猫黑猫”,整个世界就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就会产生“人人害我,我害人人”,“人人征服自然,自然惩罚人人”的恶性循环(癌症)。“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品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人类的思想是看不见的,又是无限的,“味无味”就是要从看不见的无限的思想自由之中“品味”出无限的精神财富,使之转化为有限的物质财富,这样的人类才会实现质的飞跃,才会有真正的灵欲合一、日月合明的巨人诞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