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到雨生百谷时,谷雨节气通常在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之间。这个节气以“雨生百谷”命名,反映了其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降水量显著增加,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气温逐渐回升,北方桃花开放,南方即将进入夏季。</p> <p class="ql-block">这个节气兼具农耕时令与人文习俗的双重意义,既反映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也蕴含祈福健康的智慧。其风俗南北差异显著,但核心均围绕“雨润万物”展开。</p> <p class="ql-block">谷雨节气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谚语,这些谚语不仅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p> <p class="ql-block">多年前我在农村当知青时期曾记录了不少关于节气的农谚,比如说有关谷雨节气的农谚:“谷雨在月头,秧多不用愁。” 如果谷雨节气出现在月初,预示着今年的庄稼将会有大丰收。古人认为谷雨在月初意味着一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这句谚语描述了谷雨节气的天气特点,预示着天气逐渐变暖,过了清明节就不再会下雪了,过了谷雨节气就不再打霜了,到了播种插秧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这句谚语强调了谷雨时节降雨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认为这样的雨水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p> <p class="ql-block">“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节气的这天如下雨,预示着全年风调雨顺对种植棉花有好处,强调了谷雨时节对棉花种植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这句谚语说明了谷雨时节是栽种红薯的好时机,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薯苗的移栽,强调农民抓紧时间,机不可失。</p> <p class="ql-block">这些谚语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也为农民提供了宝贵的农事指导。通过这些谚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以及他们在农耕生活中积累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节气中,华夏民族有许多传统的习俗,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包括摘谷雨茶、赏牡丹花、走谷雨、祭海、观赏花卉、户外活动和食香椿、饮谷雨茶、饮食养生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农业的敬畏与感恩。</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习俗中对我们老年人来莫过于体验茶文化,谷雨时节邀上三两好友,手捧香茶静坐堂前品茗听雨何等惬意。说到茶文化我想起郑板桥的一首七言诗《谷雨》:“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描绘了谷雨时节的宁静与闲适,翠竹挺拔,新茶飘香,展现了暮春的优雅与恬淡。赞美了谷雨时节的生机与美好,展现了暮春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总之。谷雨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无论是田园风光、茶香四溢,还是自然景色的变化,都让人感受到谷雨的诗意与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