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有腮红的鸟:红耳鹎

秋风如海

<p class="ql-block">红耳鹎,学名Pycnonotus jocosus,是雀形目鹎科中的一员。它体长约17至21厘米,体重通常不超过50克。其头顶高耸的冠羽,宛如一位精心打扮的贵妇,因此得名“高髻冠”。</p> <p class="ql-block">从额至头顶为黑色,头顶耸立着黑色羽冠,眼后方点缀着一抹鲜红,恰似腮红,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围黑色;上体呈褐色,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末端有白色斑点;下体洁白,尾下覆羽呈红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整体色彩搭配和谐,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这种在南方常见的鸟类,虽看似平凡,却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尤其在乡村,老一辈人视其为报喜的象征,认为它的出现预示着家中将有喜事降临。尽管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偏爱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之中,也常见于林缘、路旁、溪边和农田地边等开阔地带的灌丛与稀树草坡,甚至偶尔会飞至庭院和村寨附近的竹林、树上或灌丛中。</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性格活泼,善鸣叫,常常十几只聚成小群活动,有时也会集成二三十只的大群,偶尔还能与红臀鹎、黄臀鹎混群活动。它们整天多数时间都在乔木树冠层或灌丛中穿梭,觅食嬉戏。</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为杂食性鸟类,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啄食树木和灌木的种子、果实、花和草子,特别是榕树、棠李、石楠、蓝靛等树木和灌木的果实。动物性食物则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及其幼虫。</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红耳鹎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往东经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南部一直到广东西部和香港,为留鸟,常年栖息于此。</p> <p class="ql-block">红耳鹎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及《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受到国家的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