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里的烟火气——成都东大街掠影

道法自然33010108

<p class="ql-block">今日成都的气温记录,竟达35度之高,仿佛从春日的乍暖还寒直接跃入夏日的炽热怀抱。然而,黄昏下东大街的烟火气息,却让这高温也显得黯然失色。从走马街出来,沿着东大街春熙路南口,步行至东大街东门大桥锦江河畔,不过一公里的距离,却仿佛穿越了时光。时尚的高楼与光影交错,密集的餐店与候坐的人群,慢行的车流与轻柔的锦江,往来的船帆……静心观察,这条集时尚与烟火于一体的东大街,让人沉醉其中。这是我生活了数十载的东大街,熟悉又带着些许陌生。记忆中的画面如此清晰,以至于今日再行至此,仿佛时空交错,百感交集。东大街,作为成都历史悠久的街道之一,承载着这座城市从传统市井到现代繁华的变迁。它的“烟火气”,既源自市井生活的热闹,也历经时代浪潮的冲刷,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记忆。</p> <p class="ql-block">翻开明清时期的东大街历史,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走廊,物资集散的重要通道。商贾云集,茶馆、酒肆、钱庄林立。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在此交融,各地会馆与手工作坊兴起,东大街奠定了多元的商业基因。民国时期,东大街成为成都近代化的缩影。百货公司、西式餐厅、银行相继入驻,与传统的布匹店、中药铺共生。市井气息浓厚,夜市小吃、街头杂耍、评书茶馆交织出“老成都”的烟火画卷,新旧共生,裂变中孕育着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21世纪,成都向东扩展,昔日的东大街转型为金融一条街。两旁高楼林立,低矮的民居不见了。传统店铺藏匿于周边小巷,烟火气一度被冰冷的玻璃幕墙稀释。曾几何时,烟火气息又回归,和时尚大楼毫无违和的交相辉映,东大街又活起来了。东门市井保留,茶摊、火锅与文创融合。太古里的时尚、九眼桥的夜生活辐射到东大街,酒吧与街边蹄花店、烧烤摊形成反差式共存。这是时尚的高冷,和烟火的回归的化学反应。东大街真正复活了,这似乎也是历史回归到了本源,这是成都的幸运。潜意识当中,我对自己从北京退休后,迫不及待的回到成都,找到了一个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