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步入云南沙溪古镇,迎面而来的便是兴教寺那庄重的牌匾,它无声地诉说着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荣耀。岁月的痕迹深深浅浅地刻在背景墙上,那些装饰元素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历史的悠长。</p> <p class="ql-block"> 兴教寺的大门敞开,仿佛在欢迎每一位来访者。两块牌匾高悬其上,“一溪名胜”与“兴教寺”几个大字熠熠生辉。红色灯笼在两侧摇曳,神兽雕像栩栩如生,木质结构的传统建筑在阳光下散发出古朴的气息,让人不禁驻足凝视。</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沙溪镇寺登街中心地带的古戏台,古戏台位于沙溪古镇寺登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位置,是沙溪古镇最高的建筑。它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一座典型的三重檐土木建筑。古戏台对面是兴教寺的山门,古戏台和山门共同构成了兴教寺的建筑群落。大殿巍然屹立于庭院中央,飞檐翘角的设计让整个建筑显得格外庄严宏伟。游客们或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这里的过往,或独自一人静静拍照留念,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 介绍牌上的文字详细记载了兴教寺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这片占地六千多平方米的土地承载了无数的故事,如今已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 <p class="ql-block"> 寺庙的核心建筑分布很有讲究,从东到西依次是戏台、山门、观音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庭院内的一棵大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木质结构的房屋上覆盖着灰色瓦片屋顶,墙壁红褐色调,门框上的镂空花纹装饰精致,石板地面与木制长椅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沙溪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是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旺力”(即阿阁梨)佛教寺院。牌匾上的文字记录着这里的历史与保护单位的相关信息,让人感受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一条石板小路蜿蜒通向正殿入口处,树木枝繁叶茂遮挡部分天空。庭院内环境宁静祥和,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慢了下来,让人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 传统建筑群落的木质结构雕花精美,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斑驳光影。绿植点缀其间,石板小径通向深处,仿佛在引导着人们探索这里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红木色的传统建筑外观精致,雕花窗棂透出古典韵味。二楼阳台栏杆设计精美,一棵枯枝斜倚其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这里有沙溪文化传承馆。 展板上首先介绍了沙溪古镇的历史沿革。 这里的传统民居富有特色。 展板介绍了沙溪一些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 沙溪一些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 这里文物古迹引人入胜。 这里多元文化相融,民间文化艺术有当地特色。 兴教寺大殿、二殿均为明代建筑遗存,是云南较早的木构建筑。其现存构件绝大多数是原件,有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其梁柱肥硕,气势稳健壮观,斗拱浑厚大方,结构精巧,木雕装饰精美,保存完好,独具魅力。 介绍“文仪”。 兴教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和白族的建筑特点,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这里还有兴教寺海棠的介绍。 古老的海棠和其它树种是这个院子特色。 大殿又称万佛殿,重檐歇山九脊顶式,殿内无落地柱,内墙有12根柱子,穿斗台梁式结构。 二殿古称天王殿,为悬山式五脊顶。其廊檐、悬山檐口、攀间均施斗拱。 兴教寺,建筑结构严谨大方,制作技艺精良,建筑风格雅典古朴,富有民族特色。其高低长宽尺度与梁柱之数,与白族木工匠艺所遵之《木经》歌诀中“九五出六,用墨逢六”之数相合,是研究古代白族建筑工艺的宝贵实物资料。 这可是明代的文物。 这可是唯一女性佛祖像的藏宝地。 别看这庙门面不大,院子也没多豪华,但它的历史分量沉得能砸穿茶马古道。院中古木参天。 院中绿树成荫。院子里两株250岁的圆柏默默守护着主殿,绿意盎然,把它衬托得像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低调又有韵味。 古建斗拱浑厚大方,挑檐飞角,气势稳健壮观。 该寺大殿今存20多幅壁画,绘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殿古称天王殿,悬山九脊顶,平面长方形,南北阔19米,东西进深16.5米,面阔五间,进深亦五间。观音楼坐西朝东,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悬山顶,面阔三间,门楼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二层楼房。其中两幅壁画堪称“镇店之宝”。一幅是《南无降魔释迦如来会》,这是全国仅见的女性释迦牟尼像,女性!释迦! 大殿内保存有明代佛教壁画,这些壁画重彩描金、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层次鲜明,艺术风格与宋代《大理国梵像卷》一脉相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摩尼!这在佛教艺术中几乎是“独一份”,堪称“文物界的独角兽”。另一幅《太子游苑图》,则用生动的画笔重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宫廷生活,既是艺术瑰宝,也是研究西南古代历史的绝佳资料。 兴教寺院中环境幽静,游人不多。 这是兴教寺的建筑模型。在云南这种南方潮湿的气候环境下,木建筑能熬过几个世纪简直是奇迹,兴教寺就是这么“硬核”,成为了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代表建筑,也是现存唯一的明代白族佛教寺院。 <p class="ql-block"> 兴教寺的一座殿堂内,上方悬挂着写有“广兴三教”的木质牌匾,两侧柱子上贴有对联。门前树木的部分枝叶隐约可见,为这座殿堂增添了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 木结构建筑的雕花门窗与栏杆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气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在石板路上形成美丽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初春季的古建筑群与远处连绵山脉相映成趣。阳光洒落斑驳光影,石板小径蜿蜒曲折,绿植点缀其间,游客穿梭于其中,享受着宁静的时光。</p> 走出兴教寺,是一片豁然开朗的湛蓝的天空。 街道上有沙溪匠心手作馆。 古镇街道展现了这座古镇的悠久历史与人文积淀。昔日茶马古道美食馆、沙溪八大碗、茶馆、火腿、西餐、咖啡馆“六件套”等令人印象深刻。 沙溪兴教寺,看似低调,却藏着云南顶级的木构建筑和稀有的艺术珍品。这座古寺在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依然站稳脚跟,凭借这些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存,成为了中国古迹圈里的“顶流玩家”。藏于古镇中的国保,出乎人们的想像。我们这一趟旅行,真的收获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