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博物馆寻古之旅

大宏美摄

<p class="ql-block">昵 称: 大宏美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0195191</p> <p class="ql-block">四月的浏阳,春意正浓,花香四溢。上周末,我们有幸入围“房车生活家·花young姐姐”小分队成员,驾驶着六辆房车,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对历史的敬畏,来到了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除了昨晚欣赏闻名遐迩的浏阳烟花秀外,此行的重中之重,便是参观浏阳博物馆,那里藏着浏阳的千年岁月,等待着我们去探寻。</p> <p class="ql-block">山,流传着故事,雄奇壮美;水,流淌着欢乐,亦歌亦画。浏阳,因水而得名。境内环山贯河,绵延的大围、连云、九岭三山成天然屏障,蜿蜒的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穿境而过。五干平方公里的土地,浏阳人自古就在这里谱写历史;十几万年前远古人类穴居野处,用石器开拓洪荒;约5000年前先祖栖居河畔,学会渔猎农耕;约3000年前古越人与楚人杂居共处,沃地拓荒求发展;公元209年“孙吴”设有“刘阳”县;宋元之际浏阳人勤耕苦读,“彬然称儒雅之乡”;明清以来本地人与移民相融共建,励精图治,崇文尚教传承文脉,催生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成就了一部地方经典!</p> <p class="ql-block">首先在一楼参观,浏阳古代历史文化陈列,以人类学视角展示浏阳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梳理崇文重教的文化脉络,展示浏阳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先秦·栖居九曲河畔】先秦时期,人们栖居于九曲河畔,与自然和谐共生。九曲河蜿蜒曲折,宛如一条灵动的玉带,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河畔的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正如古诗所写:“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空绿。”(朱熹《九曲棹歌》)先民们依水而居,捕鱼狩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简朴的生活方式书写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九曲河畔,是先秦岁月里最温暖的家园,也是岁月长河中最质朴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汉唐·盛世奠基立业】汉唐盛世,国力强盛,文化昌盛,浏阳亦在这辉煌的时代奠基立业。戴复古曾赞:“浏阳谁谓小,桑柘万家春。”(《送王仲彝制机宰浏阳》)在那个繁荣的时期,浏阳虽地处偏僻,却因勤劳智慧的人民而充满生机。桑柘繁茂,田园如画,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文化逐渐兴起。浏阳的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传承着湖湘文化的精髓,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唐的繁荣,不仅为浏阳带来了经济的腾飞,更赋予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宋元明·勤作尚文号儒乡】宋元明时期,浏阳以“勤作尚文”著称,被誉为“儒乡”。欧阳玄曾赞:“浏江江水色幽幽,两岸青山云木稠。”(《浏阳八景诗·其一·双江锁钥》)这一时期,浏阳书院文化蓬勃发展,文靖书院、南山书院等声名远扬,成为培育英才的摇篮。士子们勤学苦读,尚文重教之风盛行,文人墨客辈出,如欧阳玄等,他们以卓越的才学和高尚的品德,为浏阳赢得了“儒乡”的美誉。勤作尚文的精神,不仅推动了浏阳的文化繁荣,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这片土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浏阳地境偏僻,但仍未能逃过三国战乱。虽然如此,此时期建县刘阳,隶属长沙郡,正式纳入县治之下。初设为“刘阳”,后更名“浏阳”历代统治者加强对浏阳的管辖与治理,奠定了浏阳历史发展的基业。浏阳境内的人们因勤于劳作,寒耕热耘,生活相对安定与丰盈。</p> <p class="ql-block">宋元明时期,浏阳的经济、人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宋元时期,浏阳出现了全国著名的炼铜官府作坊——永兴场,陶瓷生产亦开始自给自足。明代浏阳赋税倍增,还承担了官府摊派的南京城砖烧造任务,浏阳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求存,发展民生。浏阳文脉自宋代大儒杨时任县令时肇基,从城南讲学到文靖书院的建立,浏阳的官办教育和民间教育日益兴盛,人才辈出,“彬然称儒雅之乡”。</p> <p class="ql-block">北宋大儒杨时任浏阳县令时,为浏阳奠定了文脉之基。他于城南讲学,培养人才。去世后,后贤又在其讲学之地建立文靖书院,传承有序,直至元明时期,育英不辍,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欧阳玄(1283-1357),湖南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元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祖籍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为欧阳修族裔。祖父欧阳逢泰,潭州学录;父欧阳龙生,文靖书院山长。欧阳玄曾主持编修宋、辽、金三史、《元实录》等,有《圭斋文集》16卷、《睽车记》传世。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逝后追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谥号“文”,后世建“圭帝祠”纪念。</p> <p class="ql-block">【清至民国·成就浏阳经典】清至民国,浏阳成就经典,文脉绵延,英杰辈出。黄遵宪曾叹:“头颅碎掷哭浏阳,一凤而今剩楚狂。”(《己亥续怀人诗·其二十二》)这一时期,浏阳不仅是烟花之乡,更是革命与文化的热土。谭嗣同以热血唤醒民众,秋瑾以豪情书写传奇,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浏阳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同时,浏阳的教育与文化蓬勃发展,书院林立,文风昌盛,为后世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清至民国,浏阳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登上二楼,《浏阳近现代杰出人物展》,分为“光辉历程”和“为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作出突出贡献的浏阳人”两个单元,选取重要历史事件,展示浏阳人在近代革命史上的突出贡献,集中介绍近现代浏阳英杰,体现浏阳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担当。</p> <p class="ql-block">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危机重重。浏阳人民秉承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奋起抗争,匡时救国。干年古县浏阳逐渐融入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历史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在浏阳这片热土上,先后发生了萍浏醴起义、建立地方党组织、爆发湘赣边秋收起义、成立红一方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浏阳,这片英雄的土地,孕育了无数为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展现了浏阳人“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用热血与生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立下不朽功勋,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博物馆中穿梭,仿佛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随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为我们揭开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那些曾经在书本上看到的历史,如今变得鲜活起来。我们看到了古代浏阳人的智慧与勤劳,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杜甫在《双枫浦》中所写:“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浏阳的自然风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历经沧桑却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程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不禁为浏阳的历史感到自豪。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从古老的烟花技艺到传统的民俗文化,浏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正如刘腴深先生所写:“江海狂澜向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这句诗不仅赞美了浏阳河的壮美,也象征着浏阳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p> 感谢您的雅评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