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总在等待一场彻头彻尾的改变,总停在原地。——题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晴。上午睡到自然醒,其实是不小心睡过头了,且睡得很深。随着年岁的增加,越来越觉得深度二字于个人身心的意义,比如深度呼吸,深度睡眠,深度阅读,深度思考,深度运动,深度交流等等。黄昏和老乡们聊天,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讲到中美关税战和当下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的,时局如棋,波谲云诡间尽显变化。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制?中国经济的韧性从何而来?</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中美关税战的核心矛盾是特朗普2.0所提出的从“遏制中国”到“自我重塑”战略升级,凸显出中美冲突具有时代必然性。其实本不应就关税而论关税,而是要透过双方博弈后的反思效应,认识到我们下一步的战略定位。这不是偶然的摩擦,而是大国格局重构的必然。中美关税战背后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缩影——美国的遏制逻辑与中国的崛起路径激烈碰撞,而中国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韧性,正在这场博弈中经受考验。中美关税战的深层逻辑是从“遏制中国”到“自我重塑”风起云涌时势变。虽然美对华关税加征至245%。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p><p class="ql-block"> 特朗普重返白宫短短3个多月,从2月1日对中加墨打响贸易摩擦第一枪,到4月2日对等关税落地,对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面开战。短短十余天内,中美关税战以四连跳突破历史极值,本以为125%税率背后是供应链的全球重组与霸权焦虑的超级对决,而白宫于当地时间4月15日宣布对华关税加征至245%,进一步升级关税战。这一轮“极限施压”与“战略反制”已远超传统贸易摩擦范畴,成为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缩影。事态的极速发展一度呈现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局面。</p><p class="ql-block"> 其实从2017年特朗普当选开始,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已经全面凸显出中美之间的冲突具有时代必然性。透过表层的政治喧嚣,我们不难发现,特朗普2.0所提出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已经从单纯的对华遏制战略上升为对美国进行体系性、格局性的调整,以关税、汇率、安全三大维度展开。他的关税战表面上以减少贸易赤字为名,其实有三个目的,一是促进再工业化与产业链重构,就是想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吸引制造业回流,解决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二是维护美元霸权,借助汇率干预和金融手段,巩固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三是遏制中国崛起,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延缓其科技与产业升级进程。</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来的战略已从“单纯遏制中国”转向“提升自我竞争力与遏制中国并举”。不能就关税而谈论关税,而是要意识到这种“双轨战略”背后,美国正试图以打压中国为代价,为自身产业升级争取时间窗口。他们试图通过对中国的高关税政策减少贸易逆差,同时以“弱美元战略”以提升本土制造业竞争力。但其实这一策略存在根本矛盾,强势美元与贸易逆差并存的难题仍未解决,产业空心化也不是靠干预关税就能逆转。美国竞争力下滑的本质是产业空心化与金融过度扩张,而中国崛起仅是触发其焦虑的表因。</p><p class="ql-block"> 也许,中美关税战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全球的贸易秩序、金融秩序、治理秩序发生了拐点性巨变。比如美国的关税政策已引发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对华关税导致美国科技股暴跌、国债收益率波动,甚至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苗头。由于美国股市对关税战反应极为敏感,加征关税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盈利预期下降,进而引发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股价暴跌。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则反映出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投资者在避险情绪驱使下,对国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收益率不稳定。缓解金融市场压力,美国不得不对半导体等部分关键商品实施豁免,此外,美国在产业链上对中国存在较强依赖,尤其是在稀土、医药原料等关键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药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众多美国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依赖中国。依赖与脱钩的悖论恰恰揭示了美国经济结构的深层脆弱性。更关键的是,美国的盟友体系正在松动。他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策略,不仅削弱了美国主导的“反华统一战线”,反而为中国与欧洲、东盟深化合作提供了契机。看似政策博弈的外表之下,暗藏的是全球资本秩序重塑的制度锚点,也为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利用杠杆力量完成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战略契机。</p><p class="ql-block"> 面对短期纾困与长期布局面对美国的压制,中国如何破局?当前中国迅速出台一系列短期应对举措,以稳定经济基本盘。短期纾困重点在于定向救助与政策加码。关税战对出口企业冲击最大,尤其是依赖美国市场的行业。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压力,包括订单转移、税收减免、稳定就业、供应链补贴等方式。针对受关税冲击严重的企业,采取定向救助策略。由于众多外贸企业因关税增加,订单大量流失,面临巨大生存压力,政府引导这些企业将目光转向内需市场,通过政策扶持和搭建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国内销售渠道,将原本用于出口的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同时充分发挥平台经济优势,为企业提供流量支持、降低入驻门槛、优化物流配送等服务,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政府还通过定向采购等方式,直接购买企业产品,缓解企业库存压力,帮助企业维持生产经营。另外,平准基金的设立旨在稳定资本市场,通过在市场低迷时买入股票等资产,提振市场信心,防止股市过度下跌。同时,政府鼓励国企进行股票回购,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股票回购行为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增强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必要时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对冲资本外流压力。因为降准可释放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降息则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定经济增长。</p><p class="ql-block"> 在扩大内需方面,加快消费刺激政策实施步伐。其中工资机制改革很重要,通过合理调整工资结构、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房地产仍是宏观经济的压舱石,降低房贷利率,减轻购房者还款压力,刺激住房消费需求。在产业链突破上,要加大在半导体研发领域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国际合作方面,要深化与欧洲、东盟等经济体的合作,加强与欧洲在绿色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总在等待一场彻头彻尾的改变,总停在原地。”而能改变一切的,不是时间,而是你。我们很多人一生未必见过硬碰硬的超级对抗,这正是中国人生活在和平时期和全球化时代的体现。但从历史视角看,从英国霸权到美国崛起,大国更迭必然伴随冲突。但冲突本身也是创新的催化剂。以后冲突才是常态,但我们要有信心,只要中国坚持扩大开放、深化内需改革、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就能在风雨中锚定方向,于变局中开新局。且要努力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敢进窄门,愿走远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