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昵称Pleasure</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9456814</b></p><p class="ql-block"><b>游记散文</b></p><p class="ql-block"><b>图自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记得那一年那一月,半城烟火半城仙,历史文化古城泉州,拍摄古老的建筑时,雕梁画栋,拱檐飞天,古老建筑随处可见,回头和她看那一眼,似乎已经穿越了时空。在寻寻觅觅中,我和妮妮坐飞机来到了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在喧嚣嘈杂的生活都市中,为了寻觅一片宁静,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那么人人皆称的佛国,满城皆是圣人的泉州,无疑找到了穿越千年历史,与古丝绸之路,与海滨千年历史旅行穿越的钥匙,那就是千年古城泉州,千年鲤城泉州,在那一刻随着鲤鱼跳龙门,似乎来到了繁华锦绣的大宋时代,古色古香,悠远深邃的古建筑,在泉州随处可见,那是可观可欣赏的古迹,也是赏心悦目古代儒家、佛教、道家等众多文化思想熏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来到泉州文庙, 自从那千年历史的钥匙,打开了千年古城泉州旅行之时,那么和泉州古城,再也离不开了,泉州古城从盛唐起,经历了宋元明清在发展对外贸易,不断的兴盛与繁华中,市井繁华,万国朝商,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厚。俱往矣,在泉州古城的西街、金鱼巷等30多条历史街道与文化交错中,历史的文化和文末至今保留着,刺桐城可以说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不但展现着他的繁荣繁华,已将六百多座古建筑以及近现代历史文化传承,诉说着他的曾经现在未来。 </b></p><p class="ql-block"><b> 泉州府文庙集中的宋元民情建筑的风格,坐北朝南,不但有儒家思想教育祭祠的古建筑程,周围也有明清祭祠文人墨客的宋代风格建筑群,尤其是祭奠孔子的庙宇,也是泉州古代核心大成殿,黄色琉璃瓦,龙文柱,彩绘等艺术元素融合到建筑设计融中。文庙建筑群,时刻诉说着历朝历代,对古代官方教育的推崇以及历史文脉的展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街土地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来到泉州北街土地宫。泉州北街的土地公又称为北门土地公宫,位于泉州鲤城区境内,此来泉州最大土地庙,作为财神和保护神的传承,他早已成为闽南文化一种信仰和传承。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在这里落难时,曾经削发为僧,后来统一全国,建立大明王朝后,于是册封这里土地公为福德正神,从此以后,泉州兴起了供奉土地公的习俗。土地公建筑独特,以红色为主调,土地公不但是神明的象征,也是古代闽南老百姓祈求平安,是农耕文化的发展和见证遗址,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泉山门,还是美食与历史文化交融的西街,面对庄严肃穆的古庙古寺古街道,可想而知福建人对土地公独有情种,而对于那些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等人人皆知晓的神仙大伽似乎并不感冒,为土地公,在这里更接地气。</b></p> <p class="ql-block"><b> 虽然土地公的级别很低,虽然土地公的面积非常小,可是却承载着福建泉州人很多精神寄托,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仔细回想这些红色的古建筑,为何是红红火火的?曾经的孙悟空能上天入地大闹天宫,可是最后栽在了如来佛的五指山下,可是那经历的500年岁月中,土地公时刻在保护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而且不受唐僧的限制,所以被称为福德正神,成为了泉州人的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老百姓还是商人时刻祈福保平安,在泉州土地公土地庙,就是他们的信仰,就是他们相依相随的朋友,可以说泉州古城北门的土地宫,作为将近有600多年历史的传承,好刻吸引着八方游客。无论是火红火红的灯笼,还是祈福保佑一方平安的对联等等,都是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弘扬。“泉州的非遗文化够繁荣!”妮妮望着我万般感慨。“不知道走到哪里才是个头?”我静静的望着清盈的秀发从我脸前飘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尤其是中秋和元宵时节的听香习俗,时时刻刻洋溢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圣地,它的建筑风格,传承了宋代的文化,融合了明清的建筑艺术手法,无论是从局部到细部,那些图案还是浮雕雕刻精美,不仅是雕塑艺术的传承更是宋代文化寺庙建筑的见证者,穿越了将近千年,无论是一砖一墙,还是一瓦一庙,早已成了川州古城青年文化和历史的信仰和文化的传承。尤其是每年腊月十六时尾牙,是福建东南沿海土地神焚香膜拜,庆祝土地公生辰,息息相关,而且临近春节,泉州人准备了三牲五果,和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幸福,六畜丁兴旺有关,无论是贡品还是祭拜还是鞠躬,还是燃香、烧金纸,放鞭炮都成为了传统习俗。而准备的食品主要是润饼和刈包,分别寓意着包金包银,财源滚滚,寄托新年新春平安发财,纯粹朴实的愿望。这些礼节完毕后是换来年年岁岁平安,在除瘟疫恶疾之后,祈愿的是生活平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泉州游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走进的泉州古城,无处不是传统习俗,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丰富多彩,震撼人心的民俗盛宴,这赶上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游神仪式,在这神奇而古老的欢喜雀跃中。那热闹非凡的场景;那锣鼓喧天的喜气洋洋;那那鞭炮闪烁的盛大狂欢;在潮水般涌动中,我和其他游客都期待着,妮这个时候似乎有丝惶恐,紧紧的抓住我的双手,“无论是传统色彩的服饰,还是形特各异的礼仪,让人瞠目结舌!”其实我也从未进见过,那红衣旋风,那精神抖擞,不法铿锵有力,那精心准备的神像雕像,被人们高高举起时,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前行。无论是形形色色的花旦戏旦,还是神色不一的欢喜,在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神像的灼灼生辉,那至诚至圣的光芒,让人多了一丝敬畏和神往。当她的秀发从我耳边飘过时,有一丝木兰花香。</b></p><p class="ql-block"><b> “其实就是泉州的传统游神,民俗活动而已!”她忍不住惊叹。我无限感慨,走到哪里,千年古城泉州千年历史的文化时时刻刻在展现,在传统戏曲与文化交织中,在古老信仰与民风习俗长河的顾盼生姿中,相互融合中,诉说着全州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妮静静合起双手时,那红色的丝绸,红色的服饰,红色的飞舞,神圣隆重,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观光注目,泉州独特的文化习俗魅力,无处不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店传统文化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和妮妮继续前行,来到五店传统文化街,随着人潮流动,其实我眼中的泉州古城就是一副绚丽多彩的水彩画卷,无论是垂着长溪的古榕树,还是在树枝之间嬉戏追逐的麻雀,当夕阳笼罩这一切时。回想西街木门吱吱作哑的声响,茶香菩提铁观音的焦香味;三月初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刺桐花;古船博物馆的佛船龙骨月牙,在万国商脚人声鼎沸中,找已停留在九日山的石刻中;蓝色火苗簇中的德化白瓷,飘过洛阳桥的纯洁纯澈的月色,早已随着南音洞箫声南;时时刻刻激荡着我的心扉,无论走到哪里,那文化那习俗,永远难以消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当她把艾草香囊悄悄地挂在我的腰带上,我才知道是她偷偷放进去,穿越在街市中,她时刻告诉:“寻寻觅觅,旅行寻求的就是一种宁静祥和,何必发牢骚,泉州的美食和民俗文化随处可见。”我点点头,泉州传统文化间表现出独特的风情,那街头巷尾吸引我的木偶戏艺人,独特的木偶似乎多了春的生命力,那丰富多彩的故事;那传统提线木偶独特的制作工艺,无论是从选择材料到细节雕刻图案,图文的完成,以及色彩的渲染,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凝聚着工匠的智慧和心血,还是一刀一张纸,精妙绝伦剪纸指艺术创意 ,无论是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还是花鸟山水风景画卷。还是充满南音戏曲,内容范围,题材广泛,给予更多的是赏心悦目,抑郁更多的是历史文化的升华。在这个传统文化街,时时刻刻上演着传统手工艺,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但是传承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干,更是千年古城艺术瑰宝。</b></p> <p class="ql-block"><b> 在泉州古城,何止随处可见文化习俗和非遗文化,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是展翅欲飞的凤凰,时时刻刻和红砖红瓦有关,不仅有浓浓的历史文化渊源,更是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闽南本土文化,穿越在西街中,漫步在古老的青石路板上,穿越在人海茫茫的斑驳岁月中。那些青苔弥漫的古建筑,静静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和与繁荣。无论是香火鼎盛,人声鼎沸的开元寺;宁静致远,道家文化范围浓郁的天后宫;还是充满异国风情,多种文化和建筑相融合的清净寺;还是巍峨庞大,气势恢宏屹立天地之间的开元寺双塔,还是听后宫妈祖文化的传承,不但影响着泉州人的信仰和寄托,也让更多的游客到这里游玩观光,这些寺庙建筑不仅仅是泉州的形象代言人,更是传统文化的弘扬。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泉州这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观园,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文化信仰,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泉州文化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尤其是在西街,这条保证了最完整的古老街,从唐朝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保留了木楼群,名人摘地等等,是唐宋时期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再仔细瞧!人潮涌动,形形色色的店铺美食。那香气扑鼻的肉粽;韵味悠长的面线糊;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和小吃,时时刻刻吸引着我的眼神,无论是肉粽的丰富馅料,还是各种食材味道的交融;还是面线糊的口感细腻,还是满满的泉州味道;还是蚵仔煎新嫩可口,让人回味无穷,再配上特制的酱料,可以说,泉州的文化不仅是味蕾视觉的碰撞,更是原汁原味生活和历史碰撞的交融。这一切就出现在西街,对于这里的各种特色小吃,只有吃不完,无论是姜母鸭还是豆花糕等等,在灯火交融中,在优雅抒情的生活节奏曲中,在欣赏千年的历史文化景点和历史遗迹中,西街无时无刻展现着美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美好生活和浪漫爱情旅行的绝美画卷。</b></p><p class="ql-block"><b> 作为泉州人妮慢慢诉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美食,正是因为有了有了这些独特的标志性镜头,所以亲临古城泉州充满了诗意的灵魂,充满了人间半烟火生活的诗情画意。”</b></p><p class="ql-block"><b> 那琳琅满目的小吃和商铺,我难以割舍。西街的饮食文化无处不在,无论古老悠远的钟楼,还是充满人烟火气息的西街,我想不会放淡忘。因为他早已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者,无论是唐宋时期的市井生活文化,还是现代美食文化潮流,它以独特的人间烟火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少林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来到闻名天下的南少林寺,这座建于1377年泉州少林寺,曾多次被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皇帝为了铲除福晋的反清力量,于是又焚烧了南少林寺。后来又重建,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古刹名寺之一,也是南派少林寺的发源地,位于泉州的清源山,和少林十三棍救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南少林寺,丛林密布,环境宜人,景色优美,不但是修身养性之处,也是南派少林罗汉拳,白鹤掌等等武士的传承发源地。</b></p><p class="ql-block"><b> 南少林寺寺庙是仿唐代和宋代的建筑风格,尤其是观音阁是南少林寺旗帜性的建筑,采用了八角攒尖顶,展现了古代建筑对称于集中的美,尤其是供奉的观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红木观音,雕刻之精美,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少林武僧的武术表演,时时刻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泉州少林寺建于唐朝,翻身时是两宋时期,在历史上,曾经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东达东岳山,西至东门护城河等,跨越面积极大,和嵩山少林寺是一脉相承。文化和佛教氛围相依相生。白来被战火或人为元所毁,泉州少林寺不仅是武术与历史的文化交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体现。经历了这种文化旅途的穿越,妮妮告诉我:“泉州有代表性的风景区和习俗还在前面。““太累,走不下去了!”我只好咬着牙跟着她继续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洛阳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离开南少林寺之后,我的脚一刻就不想移动,妮妮推推我;“别任性,还像个三岁小孩,没有想过你如此天真,已经到洛阳桥了!”“春风十里不如春,即使来到了洛阳桥,其实那并非真正的洛阳,我只是想在洛阳桥等你一千年!”穿越红砖古墙,韵味悠长的骑楼等,感受了鲤城区桥文化和闽南文化融合的文创商店、充满活力的青春旅社等。洛阳这座横跨,洛阳江的石桥是中国跨海最大的石桥之一,站在石桥之上,这座千年石桥,和千年古城泉州一样,在岁月长河中,凝聚了无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桥体是用花岗岩精心雕琢,长731米。石狮形态不一,活灵活现;石亭造型独特,古朴端庄;石塔气势厚重, 韵味悠长,随处可见。尤其是万古安澜,宋代古老幽远深邃的摩岩石刻,苍劲有力诉说他的曾经与往事。近代弘一法师李叔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很想把洛阳桥用诗词书画来歌颂一番,“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曾经的早已过去,长亭古道也不在,古往今来,还有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能给洛阳桥,一个最美好的礼赞。</b></p> <p class="ql-block"><b> 夕阳西下时,春光无限美好,晚霞静静笼罩在桥面上时,祥和宁静。镀上一层金色时,它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睦共处,回想夜晚的时候,灯火璀璨辉煌,那迂回曲折的白色链静静的躺在碧水清波中。在水波荡漾中,碧绿清澈,和淡淡的云霞阳光笼罩洛阳古镇时,此时此刻的洛阳桥别有一番情趣,永远感觉的就是历史的悠久,时光的流逝,十眠幽随文化历史的沉淀感。无论是潮起潮落,面对传统的万安村时,无论是水流的湍急,还是缓慢,都会静静的向下游流动。这座桥细节竞争微的独特设计,和周围万安村相依相随的寺庙,构成了独特的风情画卷。不愧为世界文化遗产,堪称泉州的独特文化遗产,只因很早的时候叫万安渡,又称洛阳渡,似乎又何千里之外的洛阳城息息相关,所以后来取名洛阳城。可想而知千年的历史,遥相辉映,各自承担着历史的风风雨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崇武古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随着一路前行,终于来到了以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著称的惠安崇武古城,他以丁字形结构,保存了明代最完整的古城古民居等等,人间烟火气息之浓,春意盎然之浓郁,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古城内外30多个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无论是香火鼎盛的城隍庙;还是人来人往的关帝庙等等,以及古老的海防防御遗址,让我时刻感受到旅行的目的地终于到达了,她多了一丝欢愉;“仔细的瞧!无论海岸的风光,还是站在古城墙上,令我都能感受到那份历史古老悠远深邃的厚重感。”目之所及,那远古的气息,让我热血澎湃。</b></p> <p class="ql-block"><b> 无论是崇武文庙的古雅纯粹,在穿越历史时空中,那古老的小巷或石桥,时时刻刻养育着泉州浓郁的历史气息,一花一草,诉说着曾经过去;一砖一瓦,诉说着曾经经历的沧桑风雨。古老的城墙,古老的防御遗址,是明代戚继光为了防御倭寇在沿海地带作乱,从而成了坚固的防御阵型,望着崇武古城的悠远,深邃的海滩,海风轻轻飘过时,碧水浪涛涌过来时,那一丝清新弥漫,似乎淹没了曾经的沧桑风雨。但是她在耳边告诉我;“在感受包车旅行的文化氛围时,其实我们的旅行还没有结束。”我频频点头。</b></p> <p class="ql-block"><b> 这座600多年历史的石头城,崇武古城,依山傍海,见证了泉州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璀璨,更是诉说着传奇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之城横空出世的来源,而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其实抗击倭寇是在6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建立了60多座城堡,建立了烽火硝烟的锤炼,仅留下的只有崇安古城,其实能看到全部是用巨大的石块堆积而成,我牵着她的手,山原漫步在古城中,无论是沧桑斑驳的老屋垛口,是古老悠远的街一道石头,让人感觉回到了崇武古城与泉州古城完全不同,它不再是红砖石套,而是方形巨大的石块,少了人间烟火的温柔浪漫,多了大漠孤烟直,不破楼兰终不悔的辽阔苍茫气势。这里的建筑不但有浓郁的闽南色彩,而且那些雕梁画栋时刻展现着精湛细腻的工艺美和文化美。这里的山水鸟类,各种石雕艺术随处可见。“</b></p><p class="ql-block"><b> 其实每一种图案或花草承载着一段故事,诉说着曾经的历史和璀璨辉煌的文化。”我和妮妮两眼相视,如果不去石雕艺术博览园欣赏那些形态不一的雕像,是很难感受到这里包含着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众多的艺术人物,可是,面对高大威武10.8米的戚继光雕像时,泉州英雄儿女的热血风采, 早已传承发扬下去。漫步在崇武古城,和这些抗倭寇的英雄后裔静静的生活在这里,感受春光的温馨浪漫时,在沙滩碧波的笼罩中,终于感受到崇武古城纯粹生活气息的那种宁静祥和。“别发呆了!还有几个重要的景点没有走完!”轻轻的拉上我,告别了这座历史深远的古城。感受到英雄之城泉州的独特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元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到达了位于泉州紫宸西门外的开元寺,妮妮指着方向告诉我;“开元寺可是福建最大佛教寺庙,和泉州古城一样,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枝叶红花缠绕中,那古老的东西塔,屹立在天地之间,两者相距近200米,东塔是护佑一方平安的郑国塔,西塔是仁慈长寿,和睦安康的仁寿塔,两塔比翼双飞,造型独特,设计精美,不愧为福建塔建筑艺术的璀璨明珠之一。“是的,两座塔不仅有浓浓的寓意,而且最初是建于唐朝和武代,从木塔跨越到砖塔,两塔高达40多米以上。”我静静的望着,两座塔在春花浪漫簇拥中,经历了700多年的沧桑风雨,无论是肆无忌惮的地震,还是飘出无踪的风灾,可双塔仍然没有倒塌,这不但是宋代石雕艺术的浓缩精华,也是石建筑艺术的旗帜性古典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再望着开元寺,这座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古代大型佛寺,以中轴线为主,坐南朝北,无论是文墨飘香的紫云屏;充满神话色彩的天王殿;还是香火鼎盛的大雄宝殿,佛教文化典藏的藏经阁等等,让人无幸感叹,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寺庙居然有1300多年的历史,对比泉州市出的清净寺,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他们两者都能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多的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东方和西方建筑艺术传承弘扬的见证者。</b></p><p class="ql-block"><b> 无论是明万历年间重修清净寺的碑记,还是研究传州佛教等等文化传承,这一番旅行,颇有收获,更多的是内心的洗礼,更多的是,旅行途中内心的纯粹和思想意识的升华。我轻轻拍拍她的肩膀,没有她陪伴,或许我走不到这里。泉州的寺庙遗址之多,光一个泉州德济门的遗址,覆盖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遗址,这座遗址保存之完整;使用保存时间之长;十个古城门遗址面积之大;历朝历代时期进驻内容之丰富,可以感受到自宋代以来,泉州的人文历史演变发展,时刻在敲打我的心扉,泉州历史文化深远的寺庙,还是塔还是古遗迹,难以诉说完。但是幽静的丛林古寺,生机盎然的清风明月,姹紫嫣红的总是春,开元寺时时刻刻散发浪漫十足的春光魅力。</b></p> <p class="ql-block"><b>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b></p><p class="ql-block"><b> 和清源山的老君造像擦肩而过之后,与这个国家5A级风景区擦肩而过,可以说是一种遗憾,尤其是清源山至今保留了那些宋元时期的佛道遗迹,以及太上老君的石雕造像,以及寺庙道观等等,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样, 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历史内涵。尤其是宋代老君岩,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那慈祥和睦的形象时刻留在了我心中,那山石丛林中的葱郁,自然风光的清新弥漫,让我感慨万千。我自然知道,如果喜欢自然风光,感受山水丛林的温柔秀美,自然是清远山。如果是感受泉州的历史文化深邃,自然是漫步崇武古城。而要了解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习俗,自然是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泉州非遗馆,我和她再次穿越了泉州的千年文化历史,每一件非遗文化作品,诉说着泉州的沧桑历史,让我震撼不已。无论是灼灼生辉的德化白瓷,那闪光的那一刻,能感受到时光的回流和智慧结晶的轮回。那提线木偶,制作精美,惟妙惟肖。根据不同的故事场景,可以感受形态不一,木偶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无论是巧妙多姿的剪纸;还是韵味悠长的木雕;还是传承深邃的锡雕;这些民间瑰宝,浓缩着泉州非遗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历史长河中,还是闽南民居独特的营造技艺,还是安溪铁观音等等,无时无刻感受着匠心独运,巧妙多姿的非遗文化独特魅力。时时刻刻诉说着泉州的,非遗文化之丰历史底蕴之深厚,不是一时能描述完的。无论怎么说,他们再也不是冰冷的展览品,他们是充满岁月有温情的故事,家乡秦海根与灵魂的寻寻觅觅,早已在千年之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浔埔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以多元化文化宝库而闻名于世,无论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还是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特点,时时刻刻激荡我和她的心,一起来到这里,作为无人不知晓的戏窝子,而浔埔村寻寻觅觅的泉州南音,无论是传承下来的百鸟归巢,还是其他,时刻洋溢着南音古老的青春活力。而这座村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港的北岸, 这里流行浔埔女头戴鲜花“簪花围”而闻名于世,而这个村是泉州的三大渔港之一,这个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特色鲜明的是蚌壳厝,最早形成于宋末元初,由于通风疏气,冬暖夏凉,由于材料坚固,不容易腐烂,能抵御潮湿的气候, 从此以后,这里的房屋进驻大多采用红砖块或条石,表现出沿海渔村独特的风情。</b></p> <p class="ql-block"><b> 当妮妮戴上花簪时,我惊呆了;“我配不上你,你是仙女下凡。”她忍不住笑了;“这里的神诞节庆,是崇拜神明的一种庆典,也是这个层最为浓重的盛会。”我也静静的知道,每年的正月29到9月初九,各家各户为了马祖巡香,每家的桌上摆上了新花水果,而少女带上了“箸花围”,秀气美丽,静静的出席着盛大盛宴。无论是锣鼓喧天,还是队伍提着灯笼前行,时时刻刻洋溢着独特的民俗风俗气息。对于这里的村民而言,对于妈祖的崇拜和敬仰,早已成为了一种独特民风习俗。</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的浔埔女服饰特点往往称之为田螺头,无论是发饰还是装饰等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与讲究,儿童时代是菊花玉兰山茶花,插满头发。到了成年之后,就把头发扎成了田螺形状,渐渐成了鲜花团簇,这些花儿都是大资源的,黄菊,玉兰花等等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金钗,银钗还是梳子,对于旅行的游客而言,到了这里,才等于真正的来到了泉州。他们又被称为四季花团,不同的花环,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节日中,时刻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静静的望着这一切,漫步在花海中,感受着渔家儿女的深情款款,感受着诗情画意的花园浪漫,随着渔船日出日落。每一朵绚丽多彩的花儿,让我感受到浪漫诗意的归来。以花为衣裳,以海洋生存,以四季花儿相伴,生活如诗如画,感受这里花的浪漫,感受花的文雅气息,我宁愿在这里静静的陪伴她。</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缓缓的前行,泉州之行快结束,感受了美丽与勤劳节奏曲,感受了闽南渔家女子独特的风情,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鱼味,海鲜味,感受着海浪等待下一次继续远航。当这一切与海鸥相融合时,川州充满了神奇魅力,充满了闽南独特的风情画卷,她的美丽与神奇继续吸引我。面对即将告别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泉州,无时无刻感受着人们对海洋的崇拜和喜爱。当我和妮妮,两眼相视时,泉州的传统习俗“送王船”,作为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在传统祭司的形式上,融合了海洋信仰等等,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枢纽之一,从那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渔民对海洋生物多了一丝敬畏,于是祈求逝者平安。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习俗成了一种传统。</b></p> <p class="ql-block"><b> 我和妮妮看到这一切时,送王船其实它并非是某神祗或某人,多元性与关公,岳飞等相关,其实更多的是融合了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中原传统文化等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船的搭建,还是龙首龙尾,神奇的麒麟,象征着吉祥安康,那些船舱内放着的衣物,电扇,手机等,是年年好运,远离黑暗,佑护安民等,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b></p><p class="ql-block"><b> 后在南音的伴奏下,巡游村区,最终会在海滨或者天空焚烧消失,随着海水漂流,寓意黑暗瘟神送走了,意味着平安归来,这是一种民风习俗的载体,也是海洋贸易的历史文化的追忆。妮妮告诉我:“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习俗早已和商贸活动产生了新的寓意,赋予了五谷丰登,生活美满。生态资源平衡绿化的理念融合,从此以后,它更像一部泉州风俗文化的历史画卷”。</b></p><p class="ql-block"><b> 回想丝绸之路,回想一路经过的泉州人文风情,感受历史文化底蕴,泉州的人文历史景观,还是文化习俗,更多了一些创造性。千年古城泉州的未来无限美好——</b><b style="font-size:20px;">“在鲤城泉州寻找故事”</b><b>是我和妮妮,灯火璀璨,人们欢声笑语时,我和她两眼相视一笑,望着船儿消失时,春光浪漫中的泉州,未来现在无限美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