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表演大师赵丹

傅爱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1915年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赵凤翱,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位熠熠生辉的巨星。他不仅是演员、导演、编剧,更是一位充满激情与才华的艺术家。赵丹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其艺术生涯跨越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作为“人民艺术家”,赵丹塑造了诸如林则徐、聂耳、周恩来等一百多个不朽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在中国电影史上璀璨闪耀,成为人民心中永恒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原名赵凤翱,父亲赵子超曾为北洋军阀营长,母亲黄秀芝。1916年随父迁居南通。少年赵丹受田汉“南国社”“摩登社”影响,中学时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组织“小小剧社”,演出进步话剧,展现出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与天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学毕业后,赵丹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攻国画山水。期间,他加入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积极参与“左翼剧联”活动,改名为“赵丹”。1932年,他被明星影片公司导演李萍倩发掘,在无声片《琵琶春怨》中出演纨绔子弟,从此踏入影坛。赵丹凭借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与钻研精神,迅速成为耀眼明星。1936至1937年间,他主演的《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被誉为30年代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在世界电影史上享有盛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赵丹与白杨主演的故事影片《十字街头》上映,成为经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路天使》电影海报展现了赵丹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在《马路天使》中的剧照,定格了他的艺术巅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战初期,赵丹在武汉结识周恩来,二人一见如故。赵丹接受周恩来布置的任务,投身义演献金活动。此后,周恩来常称赵丹为“老朋友”,赵丹亦对周恩来敬佩有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恩来与赵丹等人合影,记录了二人的深厚友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恩来与赵丹的友谊长达三十余年。在赵丹因《武训传》遭受批判时,周恩来多次挺身而出,保护赵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七七事变”后,赵丹参演抗战名剧《保卫卢沟桥》,加入“抗日救亡演剧三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1939年,他参与拍摄影片《中华儿女》,后赴新疆从事进步戏剧工作,不幸被盛世才监禁五年。抗战胜利后,赵丹回到上海,主演《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导演讽刺影片《衣锦荣归》。1948年后,他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影片,其中《乌鸦与麻雀》中饰演的“小广播”肖老板,成为经典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乌鸦与麻雀》剧照,展现了赵丹精湛的演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中国成立后,赵丹的艺术才华得以充分施展。他成功塑造了李时珍、林则徐、聂耳、许云峰等艺术形象,为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留下宝贵财富。赵丹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主演的《为了和平》《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代表了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高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在《李时珍》中的演出,付出了巨大的创造性努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在《聂耳》中的演出,生动再现了音乐家聂耳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训传》剧照,记录了赵丹的艺术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在《武训传》中饰演青年武训,展现了他深厚的表演功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赵丹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为高等学府讲授表演艺术。尽管重病缠身,他仍于1979年完成《银幕形象创造》《地狱之门》等著作。赵丹还擅长书画,其作品受到书画界的珍视,《赵丹书画选》相继问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早年师从刘子美,与赵无极、保彬等同门。在上海美专,他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一生热爱书画。他曾赴柳州创作200多幅画作,自称获得“第二次艺术青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9年,赵丹在桂林与保彬等艺术家相遇,话里话外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保彬为赵丹创作钟馗图,赵丹则书赠《光明在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馗》图,寄托了赵丹对新生活的期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书法《光明在前》,现为保彬藏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9年,赵丹、黄宗英夫妇与陈大羽、保彬等在桂林合影,记录了这段珍贵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丹书画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他留下“人活着或是死了,都不要给别人增添忧愁”“艺术家在任何时候要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的遗言。赵丹纪念大会上播放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放映《他活着——赵丹影片精选》,其中包含赵丹试拍周恩来形象的珍贵镜头,令人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衍在讲话中深情缅怀赵丹:“赵丹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他和人民心心相印,一生探索艺术的真谛。半个世纪以来从舞台到银幕成功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使他闻名中外成为我们引为骄傲的光彩夺目的巨星,在我国电影艺术发展道路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span></p> <p class="ql-block">图文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