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p></p><p></p><p></p></h5><h5>都市的崛起与灵魂的升华<br></h5><h5>(诗评/原创)<br></h5><h5>评读上海诗人琳琳的《魔都双子山》诗歌。<br></h5><h5>作者:欧阳欣悦<br></h5><h5>(图片/取材于 /网络)</h5><h5><br></h5><h5><br></h5><h5>朦朦胧胧的天机,迷迷糊糊的视线,仿佛都被外面的世界包围着。临近夏天的日子里,我还是一个人呆在长寿乡的车城的家里,听听音乐,写写文字。今天在群里,再一次读到上海诗友琳琳的又一首诗歌。感触匪浅。只是几个月不见,她写的诗歌,有一种突飞猛进地感觉,真为她感到高兴。</h5><p></p><h5>琳琳,本名:高琳,是一个美丽与才华兼备的江南女子。<br></h5><h5>然而,认识她,是因为去年应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李必新(尹名) 老师的邀请,我很荣幸地加入了他们的微信群《北上海新诗论坛》,此后参加了由这个群举办的采风活动。因此我就有了第一次与她近距离见面的机会。自从采风过后,我们平时只是在群里做互动。她写诗歌,也写散文。而且都写的不错,还被大家称为才貌双全的女诗人。<br></h5><h5>今天我只想把她发在群里的诗歌《魔都双子山》推荐给朋友们欣赏。希望大家喜欢。<br></h5><h5>《魔都双子山》这首诗歌,它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现代都市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双子山。诗歌以“来自大地的磁场”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活力的空间。诗人通过对双子山的描绘,展现了都市的崛起与灵魂的升华,引发我们对城市、自然和生命的思考。</h5><p></p><p></p><p></p><p></p><div><h5></h5><h5>比如,我们首先从城市崛起的象征来看:她的“喷薄而出的朝阳”和“48米垂直仰望”诗句,展现了双子山的高度和气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150级台阶”和“8分钟触摸云端”等数字,突出了双子山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挑战。这种高度和速度,无疑象征着都市的崛起和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h5><h5>接下来的诗句:“PEC框架下,两座绿茵茵的穹顶”描绘了双子山的独特造型。这座人工建造的山,既是对自然的模仿,也是对人类智慧的体现。诗人将双子山比作“双生星球”,寓意着都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在诗人的笔下,双子山不仅象征着城市的崛起,而且是人类智慧和努力的结晶。</h5><h5><br></h5><h5>第二、我们从灵魂的升华的角度来看:诗歌中,“站在灵魂的高度,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就能感受脊梁的硬度”这一句,揭示了双子山带给人们的启示。诗人将双子山与愚公移山的精神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人类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赞美。这让我们觉得,在都市的喧嚣中,人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而双子山则成为了人们追求灵魂升华的象征。</h5><h5><br></h5><h5>“在等高线上,刻下新的极值”这一句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双子山的精神内涵。双子山不仅是城市崛起的象征,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标杆。正如杜甫所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双子山之巅,人们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渺小。</h5><h5><br></h5><h5>第三、从自然与都市的和谐共生的角度来看:诗歌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混凝土,这孕育了四年的子嗣,能量的核心,至此,魔都不缺山了”这一句,却表达了自然与都市和谐共生的理念。双子山虽然是由人工建造,但其存在却弥补了城市中自然景观的缺失。因此,诗人用“孕育了四年的子嗣”来形容双子山,寓意着这座建筑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h5><p><br></p><h5>然而,“你我都在,便是晴天”这一句,却是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在双子山的映衬下,人们可以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正如王之涣所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让诗人在双子山的见证下,与我们共同书写着城市的辉煌篇章。</h5><p></p><h5>总之,琳琳的《魔都双子山》以它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都市的崛起与灵魂的升华。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双子山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人类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关注精神世界的成长。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因此说,在都市的舞台上,我们需要努力地去成为那只飞鸿,在未来的旅途中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足迹。</h5></div><p></p><p></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