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门寺传说(民间文学)</p><p class="ql-block">作者:高亚丛整理创作</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红石砬山落座在努鲁尔虎山脉北麓,敖汉旗金厂沟梁镇罗洛营子村西南5华里处。远远望去,这些朱砂群山群峰有如丹霞地貌,有丹红色的、有紫霭色的。蜂拥急簇,高矮参差。在青峰峦聚的山岭之中,有一红峰挺拔凸起,跌宕凛然,高耸入云,令人驻足神望;近处一瞅,呈现在你眼前的是千态万状,活像许许多多的造型艺术品,带着一种洒脱的神气,好像随时可以飞离地面似的。奇形怪状,或如鳄鱼盘踞、或似雄狮眺望、或像神龟北望、或似驼峰高耸、坐佛望日。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雄伟和神奇,令人充满无限遐想。</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说,红石砬子山有宝藏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埋就是埋后坡”,这是流传在金厂沟梁镇地区老百姓中有口皆碑的一句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以不寻常的魅力笼罩着神奇的色彩。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早春黄昏,当地百姓看见一个全身穿着红衣的陌生的年轻美貌女子来到井口旁边打水,站在井口旁边有一个红公鸡在石台上引颈长鸣,那个穿着一身红衣的年轻女子和红公鸡,清晰可见,大红公鸡红冠抖动,威风凛凛;年轻的女子长发过腰,婀娜多姿,美轮美奂,灼人眼目。正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公鸡和女子不一会就消失了。一时间,小村的人们骤然聚谈,在人们惊诧之时,上了岁数的人一语道破天机,说这是埋在山坡前的宝藏“闹妖”,宝藏显灵啦。看起来太平盛世就要到了,过不久“红门寺”就会被重新修建。咱们的好日子就要来到了。这宝藏一“闹妖”,使这个美丽的传说更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无限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时空拉回到隋唐时代,有一高僧云游到了此地,慧眼发现这里是个风水宝地,山峰顶端是一条巨龙盘卧在山峦之上,山脚下突起的巨石左边是一头雄狮把关,右边是一鳄鱼伏身守卫入口,各种神兽灵物自然落成,固守着这处神奇的土地,于是高僧四处化缘修建了庙宇,各路僧侣纷纷到此修行,方圆周边众多的信男善女都前来顶礼膜拜,香火旺盛,隋末唐初时达到鼎盛,建成了颇具规模的大寺庙,因庙门皆是朱红颜色,十分耀眼,而被当地人你之为《红门寺》。期间,僧侣成群,晨钟暮鼓声在山谷间悠扬回荡。逄年过节,香火旺盛,成为敖汉南部北票朝阳界边一处极负盛名的佛教圣地,然而在隋末唐初时,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农民,迫使各路起义风起云涌。其中,一个武艺高强的恶霸看中了这座山峰关隘险要,于是带领人马,占据了红门寺这地方,还假惺惺的膜拜佛祖,祭奠山神,不久就原形毕露,强取豪夺,无恶不作,危害一方,寺院的僧侣们发现这些人的险恶之心和丑陋之处后,围在放方丈左右谋划未来。不久,方丈下发密令留下佛教咒语,悄悄地把僧侣们化缘来的和信男善女捐赠的无数金银宝物装在几十个大小瓮之中,偷偷地埋在山坡中,并告诫弟子们,这些宝物绝不交给强盗,等到盛世来临,有缘人才能得到,让他们重建寺庙,弘扬佛法。强盗们索要宝物无果,便畜性大发,放火烧了寺庙,屠杀了僧侣,并下山四处暴虐抢掠,无恶不作,残害乡邻百姓。面对没有人性的强盗百姓们苦不堪言,只有委屈求生,艰难活命。</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忽一日,唐朝大将罗成平定北方率领大军经金厂沟梁横墙子沟(罗成夜走常沙岭)到达红门寺。百姓们纷纷前来诉说苦衷,大将罗成听说此事,义愤填膺,咬牙切齿,恨不得催马扬鞭直冲山峦,杀尽贼寇。冷静下来之后,罗成心生一计,然后吩咐手下如何如何如之何。</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一个艳阳高照的天气。罗成假扮新娘,男扮女装地被兵将们敲锣打鼓地用花轿抬上了红门寺山里,当盘据山寺的恶霸匪徒欣喜若狂时,罗成大喝一声,"罗成在此,坏蛋拿命来!"一个鲤鱼翻身伫立在恶霸匪首面前,用罗家枪抵住了他的咽喉。恶霸一听罗成大名,吓得魂飞魄散。埋伏在山口的罗成大兵,杀声震天,快速跟进,不一会功夫,大将罗成就率兵解决了战斗,把恶霸贼兵全部拿下,当场释放了收押在山上的良家百姓的妇女,十里八村的百姓都高兴地集聚在红门寺山口脚下感谢恩人罗成。后来大将罗成看好这个宝地。就把这里当做驻军的大本营,山前一望无际的平原当做练兵场,罗成兵马众多,就铸造一个巨大的铁锅为士兵做饭,现在那个当年做饭用的三块巨大的支锅石和罗成栓马桩还依然安静的矗立在这里。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大将罗成,把这个营子叫做了罗成营子,后来时间久了叫白了,就叫成罗洛营子。把去金厂沟梁横道子南边的一个沼泽土梁之地因陷过罗成的战马,就被当地人叫咋了陷马梁。后来有姓段的迁入就叫成了段木梁。由于朝代的变更,年代久远,方言口语的变化,罗成营子和陷马梁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罗洛营子和椴木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