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墙

胡彭生

<p class="ql-block">  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尤以北部最峻。</p> <p class="ql-block">  台州府城墙,是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位于临海市老城区。始建于南朝,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重建。后元代统治者下令拆毁各地城墙,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得以幸免。历代均有修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p> <p class="ql-block">  府城平面呈方形,城墙周长6287米。西、南二面沿江城墙长2370米,现存高度一般为7米,下宽9米,上宽4米。保存有四座城门、瓮城及八座马面。</p> <p class="ql-block">  台府城墙内芯为宋代原构,按城砖规格可明确区分宋代以后的历代加修层面。由于城区地面不断淤积,宋代城墙已有2.5米沉于地表以下。</p> <p class="ql-block">  台府城东墙1615米于1956年拆除。北墙长2300米,系20世纪90年代在原墙基上重修。</p> <p class="ql-block">  因灵江经城外西南两面东流入海,而海潮汛位亦达城西6公里,故在城墙修筑中极其注重防洪措施。如城门在大木门外侧设有防洪闸槽;城墙马面的迎水面做成圆弧形或斜形,以减少江水冲阻力;西南城墙外侧固以捍城、内侧加筑护城,以增强防洪能力。城墙夯土做法亦极为讲究。</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城墙上修建了13座双层空心敌台抵御倭寇。戚继光创建空心敌台,是其军事实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学的巨大发展,是军事建筑史和城防史的重大突破。</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历经三年,台州府城墙全部修复,首届江南长城节迎来了台州府城墙工程竣工剪彩。</p> <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台州府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由台州府城墙等组成的“中国明清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曾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赞誉为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p> <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根据考古勘探,认定台州府城墙分别于宋、明、清三代进行过重修,与史料记载完全对应,且各个朝代层次分明。该次勘探由于挖掘的深度及选址限制,唐代墙体难以确定,但可以确定台州府城墙的扩建时间在唐代初期。</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5日,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