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玄古道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四月十三日,我应汛桥谢君邀请,欣然前往汛桥光明溪谷,踏上徒步葛玄古道之旅。上午九点左右,大家陆陆续续到齐,一数,同获邀请者,居然有十多人,彼此间既有熟悉的旧时友,也有初见面的新朋友,同走这条千年古道,收获颇多,感叹颇多!</p> 徒步起点:山清水秀的光明溪谷营地 <p class="ql-block">葛玄古道位于台州临海汛桥镇,葛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字孝先,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后世尊为“葛仙公”。相传他曾沿阮家洋溪(西岙坑)从汛桥、经光明村、到下路坑、上盖竹洞,盖竹山是葛玄植茶修道之地。这条历史古道历经千年,才子谢君命名其为葛玄古道!</p> <p class="ql-block">葛玄古道由平原段(从汛桥镇到光明村)、溪谷段(从光明村到下路坑)、登山段(从下路坑到盖竹洞)组成,平原段已不复存在,但溪谷段与登山段保留完好,光明溪谷即是溪谷段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溯溪而上,春天的溪谷,草木葱茏,流水淙淙,行走其间,清幽怡人。</p> <p class="ql-block">谢君是个热心人,对宣传家乡的山水美景、古道文化不遗余力,那溪谷两边的树上,随处可见他撷取的古诗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着便是主人”,都是非常应景!</p> <p class="ql-block">“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的这首《行香子·述怀》,道出了多少游子人生的理想啊!</p> <p class="ql-block">溯溪四十分钟左右,到达下路坑,穿过公路,便是登山段古道。</p> <p class="ql-block">路边有一座不大的寺院,叫“盖竹寺”,却不知建于何时,但既然是寺院,那供奉的自然是佛祖,而盖竹洞信奉的却是本土道教,小小的盖竹山,也是佛道两教并存。</p> <p class="ql-block">从盖竹寺沿石块垒筑而成的山道往上攀爬,到达盖竹洞,海拔要上升260多米,对于已惯于驴行的人来说,这点高度,当然算不得什么,于是我抬腿就往山上走。同行的几人却踯躅着不肯向前,只得让他们先行原路返回,这样,十几人的队伍分成了两拨。</p> <p class="ql-block">山势比较陡峭,山道石阶左折右拐,几无平缓之处。沿途是茂林修竹,阳春时节,满山苍翠。“有竹如盖,故以为名”,这盖竹山真是名副其实了。</p> <p class="ql-block">身处深坳幽林中,远山近处,满目苍翠,一派生机,清新的空气中,无处不透着树叶蓬勃的清香。半个小时左右,已到达山顶,翠竹掩映之中,一座建筑依山崖而建,那就是盖竹洞,洞外还立着一块“临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盖竹洞”石碑。</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座二层的廊屋,我来到盖竹洞前,洞后的两峰一如腾龙,一若奔狮,遥遥相对,人称“龙狮相凑”,狮口之内,便是被誉为道教“第十九洞天”,又名“长耀宝光洞天”的盖竹洞,也即是栖真观。</p> <p class="ql-block">顺前殿右侧拾级而上,一侧立有一碑,记录黄岩金清勤劳村人、1984年起任盖竹洞监院的徐宗达(1926-2007)道长之事迹,栖真观现有的规模,便是徐道长倾平生之力而修复!</p> <p class="ql-block">洞中建有二层建筑的三间半前殿,洞门上书“盖竹洞天”四字。盖竹洞历史悠久,它始建于晋,汉代有道士陈仲林等四人在此修道,汉末三国时期,葛玄在此修道植茶,留下诸多民间传说,之后自晋至宋,时有道人在盖竹洞修道访仙,明清时期,盖竹洞香火不绝,明代旅行家王士性赞美盖竹洞:“宇内洞天三十六,玄都仙伯纷相逐。我闻此洞多素书,葛洪谓是神仙居”。</p> <p class="ql-block">盖竹洞前临深涧,地势险要,站在洞外,对面的青山,一目青黛,真是“半山毛竹半山松,竹林深处景色浓”。</p> <p class="ql-block">出盖竹洞,沿左边小道行径不远,尚有仙翁茶园遗址。据考证,盖竹山的“仙翁茶园”,应是葛玄离开天台,前往括苍山探望其叔父葛弥,经过盖竹山时所植,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葛玄也被后人称为江南植茶始祖!</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葛玄古道,虽历祀近两千年,但葛玄在此修道植茶的痕迹依然尚存,后人踏着他走过的足迹,还能细细寻找那些被遗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道在此戛然而止,这处名为垮头的地方,已经通上公路。但我们不想走回头路,于是从垮头沿着公路,走环线回山西村。</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依然是竹海松涛相伴,路上不时见村民在山间采挖春笋,听谢君说,这盖竹山与黄土岭相连,盖竹山春<span style="font-size:18px;">笋,</span>清甜爽口,味道鲜美。</p> <p class="ql-block">谢君告诉我,盖竹山不仅竹笋鲜美,盖竹茶叶也久负盛名,“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座山中,盛产竹笋与茶叶造福百姓,山水之灵性钟于斯地,亦可信也。</p> 徒步终点:汛桥镇山西村 <p class="ql-block">好酒需要时间的沉淀与酝酿,好山更需要后人的开发与推介。对于宣传家乡的盖竹山,以及山中的葛玄古道,谢君自是最热心的一个人,但是凭他一人,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作为他多年的朋友,作此文以记之,不求广传于世,只是聊表寸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8日记于台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