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书法视为“情人” 丨 近访书法家柏新民

汤雅洪(洪七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汤雅洪</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将书法视为“情人”</b><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近访书法家柏新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从广电界到书画界,多年以来,不仅拍摄过许多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而且,创作出很多精美书法作品。这位既热爱广电事业又酷爱书法艺术的人,就是江苏省大众书画院副院长柏新民。有一位好友曾风趣地问柏新民:“柏老师,你又帅气又高大,请问你有情人吗?”“有,书法就是我心爱的情人!” 柏新民如此回答,不仅很幽默,而且饱含对书法艺术的深情厚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回首往事,情迷书法故事多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江苏书画界,书法家柏新民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他长期情迷书法的好故事非常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书法产生兴趣,起源于上小学三年级。”虽已时隔几十年,但是,柏新民始终忘不了当年三年级班主任叶老师粉笔字写的太美了,令他与同学们都非常赞佩。柏新民还忘不了在小学非常喜爱书法课,由于他写毛笔字很认真、很端庄,经常受到美术老师的表扬,因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发现他喜爱书法,当然很高兴,于是特地为他买了一支纯狼毫的好毛笔,对他学书法写好字予以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提高书法水平,柏新民无论是下乡插队当知青,还是进企业当钳工,他都在辛苦劳动与繁忙工作之余,长期坚持临贴练字。1979年,柏新民在南京汽轮电机厂当钳工期间,由于拥有书法特长而带来好运,被选拔到该厂团委任宣传干事,在此期间,他不仅在出黑板报与写奖状写宣传标语等方面,展现书法技艺,而且,曾多次积极筹办青年职工书画大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9年,柏新民被选拔到该厂新成立的电视台从事摄像与采访工作。当时,他非常关注企业中的书画艺术人才,当柏新民发现车工陈振涛不仅爱好书法,而且,对人物画与山水画都很精通,于是,他为陈振涛编导与拍摄了一部专题片,详细介绍车工陈振涛的书画特长。这部专题片在企业播放后,又在省、市电视台播出,让普通职工陈振涛成为名扬四方的艺术名人。有辛勤付出,就会有可喜收获。1990年,柏新民荣获南京企业电视台新闻报道一等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执着追求,研学书法感悟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书法研学方面,柏新民投入了很多精力,并且下了很大功夫。他最先是对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欧体非常喜爱,认为欧体结构严谨,运笔灵动,觉得欧体字帖中每个字都很美。后来,柏新民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非常感兴趣,他在长期临写颜体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颜筋柳骨”的真正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新民在南京电视台担任摄像师期间,有机会认识许多书画名家。他自从拜书法名家、古陶鉴定专家徐志丹为师,既尊重恩师的教导,勤临《李思训碑》字帖中的行书,又以恩师为榜样,勤学他行书笔力雄建、气韵流畅等特色。那段时期,在名师精心指导下,柏新民书法水平进步很快。为取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柏新民在深入研学行书的基础上,又注重练写甲骨文、小篆、隶书与魏碑等多种字体。他就像一块“海绵”,充分吸收着书法艺术的精华与营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柏新民到江苏省美术馆参观书画展,在该馆展销部,偶然发现一本书法集中刊登书法大家沙曼翁作品,感觉沙老的甲骨文书法清劲有神、气息高古,其一笔一划都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此以后,柏新民对甲骨文特别迷恋。当他成为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并且有机会认识甲骨文研究专家李德龙之后,对甲骨文悠久历史、演变过程以及一字多样的特点了解的更多,对练写甲骨文书法兴趣更浓。而且他在深受感悟的基础上,将甲骨文的古韵与现代书法的章法与布局巧相融合,让古老的甲骨文在当今时代焕发新的艺术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感到挺有趣的是,柏新民曾别出心裁地研究过气功与书法的关系,并且进行巧妙地实践与运用。他在写大幅书法时,在落笔写每个字之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迸气运笔将字写成,其达到的效果是运笔很稳,笔法更加扎实。如此独特的体验,是他从长期从事摄影与摄像产生的感悟,因为无论摄影还是摄像都非常讲究稳,一旦手抖肯定会影响拍摄效果。柏新民每次进行书法创作,都会营造出幽雅温馨的艺术氛围,喜欢播放悠雅的古琴名曲,再点燃一支香,然后听着雅乐与闻着香气,神清气爽地尽情挥毫泼墨,他觉得这才是从事书法创作最美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关爱老少,传授技法好评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新民从事书法创作正草隶篆皆攻,擅长书写多种字体,其作品不仅多次入选全国与省、市书画展并获各种奖项,而且,有的书法作品被选编于书画作品集中。在苦尽甘来,品尝到研究与创作书法喜获成功之际,柏新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将自己长期研究与从事书法创作的经验与技艺传授给需要的人,而且,他还特别想到城市中老年朋友与中、小学生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柏新民居住在南京汽轮四村小区,当他了解到小区中有不少小学生喜爱书法,但是缺乏专业辅导,于是他特地在小区创办了少儿书法培训班。 由于柏新民当年在江宁农村插队当知青期间,曾在孙庄小学兼任美术老师,具有少儿书画教育经验,学生们跟着他学书法都感到易学好懂。而且,柏新民辅导学生学书法既有耐心又有爱心,他每次上书法课之前,都会为学生讲一个古今励志的小故事,启发学生们要想学好书法就要不畏艰难,就要不怕失败,就要持之以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加少儿书法培训班的学生,在柏老师精心指导下,无论写毛笔字还是写硬笔书法,都很规范、很流畅,而且都越写越好。他们写出一手好字,不仅在学校受到同学的羡慕与老师的表扬,而且有的学生书法作品还有机会参展与获奖。其中,参加培训的小学生黄劲松的书法作品,在第八届“希望颂——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中喜获二等奖。家长们看到孩子在培训班学书法有进步,都很感激柏老师,都夸他传授书法技艺教导有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喜爱书法的退休老人非常多。其中,小市街道乐亲社区小河书画社社长梁万瑞与书画社成员们,虽然学书法热情都很高,但是基础都较差。他们有幸遇到好老师柏新民,在柏老师长期义务指导下,老人们从笔画到结构,从运笔到布局,都听得非常明白,都写得像模像样。尤其是柏老师经常现场进行示范,让老年朋友学书法感到轻松易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小河书画社老友们在柏老师精心指导下,学书法由入门到提高之后,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为退休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他们写出好作品可以有机会参展,可以作为艺术礼品赠送亲友。其中,小河书画社的老人杨惠如提高书法水平之后,感到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对喜爱书法的孙女进行辅导了。如今在南京小市街道,小河书画社名气越来越大, 大家都认为,该书画社的成长与进步,柏新民老师功不可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柏新民书法作品精选</b></p> <p class="ql-block"><b>  《春光明媚城乡美如画 民族振兴华夏万年春》 (甲骨文集字)</b></p> <p class="ql-block"><b>  《祥云和风》 (甲骨文)</b></p> <p class="ql-block"><b>  《敏而好学》 (行书)</b></p> <p class="ql-block"><b>  《将进酒(首页)》(楷书)</b></p> <p class="ql-block"><b>  《游新安江盛景有感》 (行草)</b></p> <p class="ql-block"><b>  《紫气东来》(隶篆)</b></p> <p class="ql-block"><b>书法家柏新民与本文作者汤雅洪是好朋友</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书法家柏新民艺术简介</b></p><p class="ql-block"> 柏新民,<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9年生。</span>笔名:河路道人,号:弥古斋主。南京人,资深记者,现为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苏省大众书画院副院长,</span>南京市书协会员,南京市新闻界书画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灵谷寺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江苏网书法领域特聘专家。 </p><p class="ql-block"> 自幼喜爱书法,五十余年研学不辍。真草隶篆皆攻,且传授书法技艺数十年。所写甲骨文具有鲜明个性,作品从八十年代后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展并多次获奖。如今虽已年过花甲之年,毅然将沿着国粹书法之路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本文作者汤雅洪艺术简介</b></p><p class="ql-block"> 汤雅洪,笔名:洪七功,1956年出生。江苏资深媒体人、美术家、摄影家、审读专家。第七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评委,“少儿写作36计”发明人,江苏省摄影学会会员。原任江苏工人报《文化周刊》编辑、江苏广播电视报《创星少年》特刊主编、南京电视台评播员、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书画艺术专委会委员。现任江苏省大众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诗词协会春华诗社理事。</p><p class="ql-block"> 在省级报社从事文化新闻采编30年,作品55次荣获省级好新闻奖,其中11次荣获省级好新闻一等奖。担任主撰稿与主编的图书《报缘情深》,在全国集报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参与撰稿的文创图书《金陵印迹》,荣获国际大奖“班尼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