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周一13:15分来到麦积山景区-仙人崖景点。此景点有2公里的观光车,但景区较大需要徒步。 <b>仙人崖。</b>天水市麦积区泉湖路2号麦积山风景区内,仙人崖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位于公园中偏北部,距麦积山景区东北约15公里,距街亭温泉景区13公里,行政区划属麦积镇后川村,依据本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分布特点、等级及易破坏程度,自西向东分为净土寺、仙人崖两个小区,景区长约9.18公里,宽约3.15公里,面积27.59平方公里。该景区以白垩系的丹霞地貌及仙人崖石窟著称,群山环抱,赤壁丹崖,奇峰直立青云,相互辉映,佛教、道教、儒教长期共存,共同发展,展示了宗教文化奇特的一面,是一个以丹霞地貌科普旅游为主,可观赏寺庵石窟、溯古修学、游湖度假的游览区。核心景点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日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除灵应寺现存较完整外,其余各寺均不程度损坏,遗存甚少。"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仙人崖的寺宇总名叫华严寺,到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华严寺改名灵应寺,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庙宇,划拨给韩开府(明韩王朱松的府第),变成了韩开府朱家私人家庙了。故一般人把仙人崖和灵应寺往往互称。仙人崖的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如西崖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修缮的,大佛殿内西北角一个小斜梁架,据专家鉴定,是唐代屋架遗品。东崖有罗汉堂一幢,供大佛及十八罗汉,系明代建筑和塑像。南崖燃灯阁虽于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但仍残存北魏晚期塑像。石岩洞为明未肃王朱炽宏(韩王朱松第十五代世孙,世袭与肃王)、大剑侠汪士墉、大书法家王了望隐居论道之处。玉皇阁东南侧下的壁岩间,有石窟佛龛,内存唐代壁画。外围景点主要有仙人湖、罗汉沟、象鼻山、姊妹峰、净土寺、石莲谷等青山碧水作为陪衬。仙人崖景区发育有壮观的丹霞洞穴、丹覆尖山、丹霞长崖等丹霞地貌,尤以"五峰"和罗汉沟群峰共同构成的"十八罗汉朝玉帝"(丹霞尖山峰林地貌)及西崖(顺层凹槽)蔚为壮观,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 <div><b>仙人崖景区导览图。</b></div><div><b>马家坡-康家崖-土桥断裂。</b>大部处于白垩系麦积山组紫红色砂砾岩中,由于地表风化残积物及植被覆盖,断裂痕迹不易发现。北起马家坡-康家崖,延伸至土桥,断裂破碎带总长推断大于10公里,宽约30米,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7°。断裂带中岩石破碎,多星碎裂岩及大小不一的岩块和透镜体,无规则排列,被错断的岩块表面粗糙,属张性正断层,形成于喜马拉雅山早期,距今约70-42百万年。该断裂和温家峡断裂平行展布,二者体现了我国南北向中央造山带(贺兰-川滇)在公园内延伸通过的具体位置。</div> 仙人崖景区。 仙人崖景区。 仙人崖景区。仙人湖。 仙人湖。 <b>白皮松。</b>松科,常绿乔木,高达30米。幼树树皮灰绿色,老树树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裂片脱落后露出粉色肉皮。木材加工容易,花纹美丽,耐腐力强,一般供建筑用及制家具、文具等。种子可食或榨油,球果入药,生长在海拔800-1300米的岩缝、山脊或山坡。繁殖方式可播种繁殖。产于中国山西、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及天水麦积山、四川北部江油观雾山及湖北西部等地。 仙人湖属人工湖景观,位于宝盖峰之山脚,湖面长500米,宽80-100米,水深10-13米,面积约75亩,储水量50万立方米。湖水一泫,水波粼粼,碧水蓝天,翠竹映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边庙宇参差排列,秀峰倒影湖中,丹崖碧水相映成趣。 仙人崖景区景色。仙人湖导览图。 仙人崖景区景色。 仙人崖景区景色。 仙人崖景区景色。 仙人崖景区景色。 仙人崖景区景色。 唉,爬山这么这么累啊! 仙人崖景区景色。 <b>千佛崖(贤劫千佛)。</b>北魏(重建于宋、元、明)。这是在高约7.50米宽约23.1米的天然崖面上雕凿的小佛龛群。现存15排整齐划一的小龛,约有一千多个,原来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个神态各异的小佛像,历经沧桑大多数已经不存在了。它与麦积山133窟里小千佛形式完全一样。 仙人崖景区景色。 仙人崖景区景色。 仙人崖景区景色。 仙人崖景区景色。 仙人崖景区景色。 <b>仙人崖景区文物简介。</b>仙人崖石窟、古建筑群是自北魏后历代建造和修缮而成的,现存建筑以明清遗构为主,主要由西崖、东崖、南崖三部分组成,建筑布局依山就势,多为依崖筑屋式。现保存有明清建筑27座,摩崖小龛近千,殿、窟、龛内留存释、道、儒教历代造像197尊,壁画83平方米,造像优美,保存完好,释、道、儒三种艺术交融,具有很高的历史、宗教、人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古建筑群。 <div><b>灵应寺(大雄室殿)。</b>明代,单檐悬山顶式结构,造像为殿内正中塑三世佛,主尊释迦牟尼佛,左侧塑药师佛,右侧塑阿弥陀佛。莲台下前方塑立像有四大菩萨,前方金刚座下有韦陀、护法塑像。壁画为左右墙壁上有明代壁画,内容为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br></div> 古建筑群。 <b>古建筑群。</b><div><b>三官殿。</b>明代,悬山顶式结构。造像为内有塑像五尊,正中塑像天官。左侧水官,右侧地官,台下两边各一尊供养人。壁画为左右两侧墙上绘有四大护法神。<br></div> 古建筑群。 古建筑群。 古建筑群。 <div><b>文殊殿。</b>清代,前柱单斗悬山顶式结构。造像为殿内塑像11尊,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左侧文殊菩萨,有侧普贤苦萨,前方两尊供养菩萨,左壁塑像为达摩、僧璨、弘忍三位祖师,右壁塑像为慧能、道信、慧可三位祖师。<br></div><div><b>慈云庵(观音殿)。</b>清代,前柱单斗悬山顶式结构。造像为殿内正壁莲台上塑三尊观音像,主尊为正观音,左侧为白衣大士(白衣观音),右侧为面燃大师(骨魂大师)。壁画为左壁为众神斗蛟龙,右壁为众神斗女妖。<br></div><div><b>三清殿。</b>清代,硬山顶式结构。造像为殿内塑像25尊,正中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侧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侧为太清道德天尊,左面塑像白脸的知府子,有面塑像红脸的广成子,左右壁各浮塑十尊群仙像。<br></div> <b>财神殿。</b>清代,硬山顶式结构。造像为殿内塑像三尊,正中塑关公(武财神),左侧塑一尊长者(比干丞相-文财神),右侧塑一尊青年(孙思邈-药财神)。壁画为在关公身后的墙壁上画有郭巨、刘海。<div><b>地藏殿。</b>清代,悬山顶式结构。造像为殿内塑像33尊,正中主像地藏王菩萨,左侧为道明尊者,右侧为闵公长者,左右塑像有十殿阎君,壁面上方各有上下两排悬塑,上排为十方佛,下排为十方菩萨。<br></div> <div><b>三教殿。</b>明代建筑,悬山顶式结构。造像为儒、释、道三教圣人塑像,也称三教观太极。正中塑像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老子,右侧为孔子,边左侧为达摩天师,边右侧为慧能大师。壁画为左墙内侧绘孔子、老子传经说道,内侧绘释迦牟尼说法;右壁绘释迦牟尼涅槃,上绘孔子宣讲。<br></div> 仙人崖我来了! 仙人崖我来了! 艰难的下山路。 仙人崖景色。 艰难的下山路。 仙人崖景色。 艰难的下山路。 艰难的下山路。 15:17分到了山下观光车坐车点。 坐观光车出景区。 坐观光车出景区。15:30分到了景区出口。 15:31分出景区到达停车场。 到达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