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的邕城和桂林,暖风轻拂,繁花似锦,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我们广西师大中文系叠彩大院发小们,迎来了建群一周年的纪念日。2025年4月18日(周五),在邕城和在桂林的发小们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分别相聚在南宁肥仔茶楼和桂林味香阁,共同为这份珍贵的情谊写下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为如实记录此聚会活动,经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及相关资料,特制作本美篇,以保存记忆,日后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上篇</p><p class="ql-block">广西师大中文系叠彩大院发小南宁聚会</p> <p class="ql-block">贺叠彩大院发小邕州/桂林团聚</p><p class="ql-block">—樊运宽(88岁、广西师大文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真发小谊情深,</p><p class="ql-block">叠彩王城遍屐痕。</p><p class="ql-block">问道从师奔四海,</p><p class="ql-block">添砖加瓦献身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雷激荡千重浪,</p><p class="ql-block">华夏中兴万象春。</p><p class="ql-block">今日欢欣齐会聚,</p><p class="ql-block">举觞共庆一生亲。</p><p class="ql-block">(2025.4.18)</p> <p class="ql-block">建军发小致开场白小视频</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发小们:</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这么多熟悉又亲切的面孔,我的心里满是感动!感谢各位能抽出时间,跨越距离来赴这场相聚之约,特别想竹君发小昨日还在武汉公差,昨晚坐夜班车赶到南宁,一早就出现在茶楼。咱们从小一起在叠彩大院里互相学习,摸爬滚打,那些偷摘果子、追逐打闹的日子,是我们这辈子最珍贵的回忆。这份发小情谊,早已超越普通友情,成了血脉相连的亲情。</p><p class="ql-block">去年的4.18我们相聚在莱茉莉餐馆,一年后的今天有缘再相聚肥仔茶楼,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想提个小建议:不如把每年的4月18日定为"叠彩大院发小日",要是这天不方便,就定在每年四月的第三个周五 。往后每到这天,无论多忙,咱们都聚一聚,聊聊生活的酸甜苦辣,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让这份情谊永远鲜活滚烫!希望大家能支持这个提议,也期待未来无数个发小日,都有你们相伴!</p><p class="ql-block">预祝我们今天的南宁聚会和桂林聚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大家相聚在充满烟火气的肥仔茶楼。氤氲的茶香中,儿时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精致的茶点,一边畅聊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笑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时光从未走远,我们依旧是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与会全体发小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里,八十岁的银发与六十岁的鬓角相映成趣,这群相伴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小,笑纹里藏着儿时追逐的街巷,眼眸中闪烁着永不褪色的童真。</p> <p class="ql-block">四零后发小</p> <p class="ql-block">五零后发小</p> <p class="ql-block">六零后发小</p> <p class="ql-block">甲辰年4月18日,广西师大叠彩大院南宁发小在邕城聚会。今又4月18,南宁发小再聚会。群主高妙策划,发小踊跃参与,建平发小特赋诗二首,并在茶聚上朗诵,以襄雅兴。</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甲辰乙巳两相逢</p><p class="ql-block">又是邕州绿映红</p><p class="ql-block">昨次翩翩七君子</p><p class="ql-block">此番雄雄十二龙</p><p class="ql-block">欢言谑语说童趣</p><p class="ql-block">起舞放歌诉情衷</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懵懂事</p><p class="ql-block">今朝尽在笑谈中</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去年今日南湖边,</p><p class="ql-block">发小雅集笑语喧。</p><p class="ql-block">童蒙稚趣争相议,</p><p class="ql-block">翁媪形容赛八仙。</p><p class="ql-block">情谊纯洁固长在,</p><p class="ql-block">人世无忧自安然。</p><p class="ql-block">莫道时光难再现,</p><p class="ql-block">神聊畅饮胜少年。</p> <p class="ql-block">建平致辞并朗诵专为本次聚会写的诗词视频。</p> <p class="ql-block">记乙巳春日广西师大中文系叠彩大院南宁发小群(后扩大为含国内外各地发小的大群)建立一周年聚会</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8日,群主刚苹果发起,叠彩大院在南宁的发小首次相聚,一见面,那种刻在骨子里的熟悉和亲近,顿时消弭了几十年的时空距离。大家抚今追昔,言笑晏晏。</p><p class="ql-block">今年由王鲁朗大哥提议,发小们在2025年4月18日举行聚会一周年纪念。大家共叙别情,各展才艺。建平兄现场赋诗,情深意重。遵群主之嘱,和韵建平兄诗作,仿古风一首,以记此情。</p><p class="ql-block">诗书品茗去岁逢,弦歌雅意今日同。</p><p class="ql-block">携手细数别后事,把盏笑谈天外风。</p><p class="ql-block">卷云舒云百年忆,漓水邕水一脉通。</p><p class="ql-block">生当盛世心不老,共约长看梅花红。</p><p class="ql-block"> 注:梅花,指南宁三角梅。春日南宁三角梅已成网红盛景。</p><p class="ql-block">——周莹</p><p class="ql-block">2025.4.18</p> <p class="ql-block">惊喜总是不期而至,建平发小特意带来了几本自己的原著,并在扉页上郑重地签名,将它们一一赠送给发小们。那一本本承载着心血与智慧的书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发小们深厚情谊的见证。大家手捧书籍,眼中满是欣喜与感动,纷纷向建平表达祝贺与感谢。</p> <p class="ql-block">建平是《知青文化与广西实践》一书的第一作者。他是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广西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知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桂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知青文化与广西实践》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知青文化论,主要从知青文化现象、后知青文化现象、知青文化特征、知青文化内涵、知青文化价值、知青文艺研究等方面对知青文化背景、现象、特征、内涵、价值等问题做了探讨;下篇为广西知青文化实践,主要从广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回顾、广西知青人才研究、广西知青文学研究、广西后知青文化现象述评等方面对广西地域性的知青文化做了多方面的研究。《知青文化与广西实践》是研究知青文化,尤其是广西知青文化不可或缺的著作,对了解那段历史、传承知青精神、挖掘地域文化意义重大,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提供思路 。</p> <p class="ql-block">建平将《知青文化与广西实践》一书赠送给子健发小。</p> <p class="ql-block">建平在赠送给麦春芳的《知青文化与广西实践》一书上签名,交周莹转交给麦春芳。</p> <p class="ql-block">李建平是《品阅人生书系:我们这一家》的作者之一。该书于2014年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是李建平一家用近百年人生经历和情感熔铸而成。</p><p class="ql-block">书中呈现了李建平父亲由农村青年成长为大学教授、母亲由一字不识的农民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和人民代表的艰苦生涯和坎坷传奇,也讲述了父母言传身教使八个子女成长为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教师、高级工程师的悲欢故事。读者能从中获取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共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周莹发小为《我们这一家》读后感签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建平兄的《我们这一家: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百年历程》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8日南宁发小聚会时,建平兄给我们赠送了他的著作,并分别给我们签名题字。我获赠的是建平兄的《时光书迹——来自签名本的温暖》,很是喜欢。后来群主刚苹果又热情地把他获赠的《我们这一家: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百年历程》借给我阅读。两本书摆在案头,相互辉映。一本体现建平兄的事业足迹,一本讲述建平兄的原生家庭。一本是他的果,一本是他的根。曾想为这两本书好好写篇读后感,回馈建平兄的厚赠,但诸事忙碌兼自己懒散,始终没有成文。</p><p class="ql-block">如今一年过去了,南宁发小将再次聚会纪念我们的一周年。于是仓促写下一点草率的文字,说说自己读了《我们这一家: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百年历程》的感想,也算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并向建平兄致谢吧。作为发小,我家与李耿教授家都在叠彩大院五舍,李耿教授和曾妈妈都是从小就熟识的长辈,我们小辈楼上楼下也经常乱跑,所以这本书特别让我感到亲近。读这本书的时候,许多当年的情景一一浮现眼前,与书本映照,在读建平家的故事,也是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少年。</p><p class="ql-block">我认识李耿教授时,他已经不年轻。印象中,李耿教授个子挺高,身体瘦削。为人很温和。那时候五舍的教授家里都是有很多书的,我经常去看书的有两家,一家是贺祥麟教授家,一家就是李耿教授家。林志仪教授家也有很多书,但是他家在五舍西头,而我家在东头,相比贺教授和李耿教授家,距离有点远。更主要的是千柯、深滋兄弟都是我们中华路小学同学,是真正的玩伴。他俩都是资深玩家,到了他家,根本想不起读书这件事,就顾着满世界疯玩了。所以常去读书的就是贺教授家和李耿教授家。贺教授家有很多外国小说和文艺理论书籍,我跟贺康、贺平两姐妹都是好朋友,从小到大的闺蜜,所以去他家看书很随意。李耿教授家书也很多,还有很多文学杂志,这是特别吸引我的。光明姐住校不常在家,建平、建红跟我不同一个学校,也不常在家。我就常常自己跑去他家看书。想想那时候也够冒昧傻气的,莽莽撞撞就去跟李教授或曾妈妈说:“我想来看书”,但是每次李耿教授或曾妈妈都是微笑着说:“来看书啊,好啊!”然后就完全放任我一个人在那里翻阅读书,从不催促打扰。正是这种宽容包涵的态度,使我完全没有顾虑和拘束,自由地徜徉在书籍的世界里。那是我童年少年时期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为此,我终身都感激李耿教授和曾妈妈。</p><p class="ql-block">我在五舍的时候,年纪很小,建平家八个兄弟姐妹,真正认识并有较多接触的只有光明姐和建平、建红两兄弟。读了这本书,才真正从书里了解和认识了这个庞大的了不起的家庭。李耿教授的家庭,是一个略带传奇色彩的家庭,李耿教授的母亲居然是他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北方女子,在一百年前非常边远落后的广西,这应该算是奇人奇事了。李耿教授的父亲有过走南闯北的经历,眼界开阔,为人仗义,重视学习,这些都对李耿教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李耿教授早在193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过各种革命活动,而且还两次被捕,一次差点被杀,但他却坚守气节,威武不屈。真没想到当年在幼小的我的眼里,看上去普通瘦削的老教授,竟然还有这样的壮举和经历。这种从李家祖父传承下来的胸怀大义、勇敢善良的家风,也正是李家子女后代兴旺发达、茁壮成才的家族基因。这个家庭之所以让人肃然起敬,不仅是因为几代人都是大学毕业各有成就的高级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百年长河中,自觉地将家庭命运和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祖国发展的每个转折,每个阶段,都积极的、坚定地把自己的赤诚和才华融入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在祖国大业的进展中实现个人的抱负和成就。如果说,李耿教授从一颗陆川县西捻乡捻坡村的种子,成长为经霜历雪、根深叶茂的老树,培育出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家庭;李家众多子女后代就是这棵树上生机勃勃的枝叶,发散到祖国的四面八方,绽放出灿烂的花朵,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俗称两院院士)李京文教授则是这些花朵中最耀眼的那一朵。从书中可以看到,以李京文院士为代表的李家八个子女,人人要强,个个上进,都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了成就,实属不易。但也许女性的关注点不同,这本书里特别吸引我的,是两段爱情。一段是李耿教授和曾妈妈坚贞不移、相濡以沫的爱情。一段是力明哥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曾妈妈是童养媳,十岁就来到了李耿教授家,对两个毫无选择权的懵懂的十岁孩子来说,这似乎是个不算美妙的开头。但是李耿教授是个善良而有担当的人,虽然这桩婚姻最初不是他选择的,而且两人在各方面的确有差距,但他却一直信守承诺,尊重曾妈妈,关爱有加,不离不弃。而另一方面,曾妈妈虽然文化不高,出身贫寒,但曾妈妈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我个人认为,智慧这种东西,不一定与学识有关,中国民间就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生智慧。命运的齿轮常常会发生奇妙的错置,在李耿教授和曾妈妈的前半生,李耿教授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忙于革命和学术,是当时的风云人物。曾妈妈则默默地在李耿教授身后承担家务,抚养子女,用自己的勇敢勤劳全力支持李耿教授。而在他们后半生,由于种种原因,李耿教授在政治上受到打击,长期处境不佳。曾妈妈却成了优秀党员,先进生产者,荣获各种表彰,光荣地赴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两人的差距似乎倒过来了。但曾妈妈却始终绝对信任和支持李耿教授,给与李耿教授最深沉的理解和最妥帖的照料,保证了家庭的安定温暖,让八个子女都健康快乐的成为了国家栋梁。就这样,李耿教授与曾妈妈相依相伴,走过六十年的千山万水,把一个开头不算美妙的婚姻酿成了人间最美好的蜜酒,真正做到了你不离不弃,我坚贞不移。这种老一辈的高尚品德和美好情感真的让我深深感动。</p><p class="ql-block">力明哥曾在北京大学学习两年,因病回家后,又考上广西师范学院。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大学生,又出生于教授家庭,在大学生极为稀罕的年代可算是天之骄子。但他却偶然认识了一个从湖南来桂林投亲的女中学生,于是一下子坠入爱河。说实话,这么浪漫的事情发生在力明哥身上,今天读来,仍然感到很意外。但是,爱情的来临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两颗心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是爱情的基石。后来力明哥大学毕业,毅然离开广西,去她的家乡湖南与她相聚,在湖南安家落户,与她共度艰难。我还在小学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他俩回广西探亲,力明哥高大健壮,他妻子娇小玲珑,两人肩并肩,手挽手,恩恩爱爱的。不过当时并不知道他们的情感故事,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力明哥原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这样的忠厚善良、有情有义。而且,很让人赞叹的是,李耿教授和曾妈妈都很尊重力明哥的选择,很支持他们的爱情婚姻。再次让我觉得,李耿教授和曾妈妈真的是令人敬重的老人。《我们这一家: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百年历程》是建平家兄弟姐妹的集体创作,是他们献给父母、献给家族的纪念碑,也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重大意义,建平兄在书前的代序中做了清晰完整的总结。群主刚苹果认为这本书不仅是建平兄的家庭记录,其实也体现了我们叠彩大院很多知识分子家庭的共同特点,李耿教授家是那个时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充满正能量。所以刚苹果在群里开展了传阅活动,推动发小们阅读这本书。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一定也会有诸多感触。匆匆结笔,不妥之处,请建平兄见谅。以后有时间,再争取汇报阅读《时光书迹》的感想。 </p><p class="ql-block"> 周莹 2025年4月12日</p> <p class="ql-block">叠彩大院发小周年重聚有感</p><p class="ql-block">——麦春芳</p><p class="ql-block">去年欢叙犹盈耳,</p><p class="ql-block">转瞬流光又一秋。</p><p class="ql-block">叠彩追思童梦绕,</p><p class="ql-block">华堂把盏友情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路英才重聚首。</p><p class="ql-block">岁月虽迁情愈厚,</p><p class="ql-block">发小往事道不尽,</p><p class="ql-block">年年欢聚意方遒。</p> <p class="ql-block">竹君专程从柳州赶来参加聚会,并做简短致辞。</p> <p class="ql-block">强华与竹君,两位昔日的学霸,如今的金融和法律专家,时隔多年,今相聚邕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祖籍玉林的几位发小合影</p><p class="ql-block">其中: 鲁朗、周莹和强华(博白县)</p><p class="ql-block">建平(陆川县)</p><p class="ql-block">建军(玉州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查了一下,我们周氏一族,先祖辗转从湖南到江西,又到广东,再到玉林,定居博白宁潭镇已一十二世矣。只不过自我爷爷从博白出来以后,定居广西靖西。一百年来,只有我姑妈曾陪我爷爷回过一次博白,之后再没有人回去过。老家我爷爷这一支也都没有人了。不过族里还有联系。(周莹)</p><p class="ql-block">我下乡扦队的地方就是博白宁潭镇,真有缘啊。(鲁朗)</p><p class="ql-block">@刚苹果 咱们什么时候组个玉林团,拉上玉林老乡,一起回玉林逛逛。(周莹)</p> <p class="ql-block">两位祖籍博白,客家发小合影。</p><p class="ql-block">在五十年代的广西师大中文系,鲁朗的父亲曾是强华父亲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建平与子健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鲁朗与建平在回忆往事</p> <p class="ql-block">三位曾经同在兴安县金石公社插队落户,今在邕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茶余饭后,多才多艺的发小们纷纷即兴亮相。悠扬的乐器演奏声响起,仿佛将大家带入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深情的诗歌朗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小合唱和独唱更是将现场的氛围推向高潮,那熟悉的旋律,勾起了无数共同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邦大哥与子健合唱《山歌好比春江水》</p> <p class="ql-block">联邦大哥聚会前,特意创作的几幅国画,祝愿双城聚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千柯与建军用笛子和葫芦丝合奏《望春风》、《梦中的额吉》</p> <p class="ql-block">《望春风》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梦中的额吉》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子健清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竹君因事提前离开,与各位发小话别。</p> <p class="ql-block">强华发小行动不便,一早花了二小时,从琅西辗转来到大学东路/鲁班路口的茶楼,就为参加发小相聚,实在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茶楼楼道合影</p> <p class="ql-block">唐大哥发来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早茶过后,发小们兴致勃勃地前往广西大学参观,几位在西大工作生活的发小提前在校园网上为发小们办理好了入校许可,发小们轻松刷脸入校园。</p> <p class="ql-block">阳春四月,春暖花开,发小们步入校园,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特感惬意。</p> <p class="ql-block">在广西大学校名石碑前合影</p><p class="ql-block">广西大学于1972年重建中文系,从广西师院(现广西师大)中文系抽调了十多位骨干教师(含教授和讲师)到广西大学,其中包括几位在邕发小的父辈。</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我们几位发小考入广西大学中文系、数学系等专业就读,或分配到广西大学中文系任教。</p><p class="ql-block">今天十余位发小又齐聚广西大学美丽校园,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在广西大学圆形地标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广西大学简介</p><p class="ql-block">广西大学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创办于1928年,开创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p><p class="ql-block">学校占地面积约2.18万亩,其中校本部占地3982.5亩(教育用地),亚热带农科新城占地1.69万亩(主要为农林用地),支撑学校办学的校舍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总计7.8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下设25个学院,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p><p class="ql-block">师资队伍中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4人。学校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7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68人。</p> <p class="ql-block">校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建平一路为发小们介绍西大校园美丽环境</p> <p class="ql-block">漫步校园</p> <p class="ql-block">一群发小魅力无穷,引来一位来自版纳的小姑娘欣然与我们合影,并为我们贡献属于年轻人特有的pose。</p> <p class="ql-block">参观育才广场</p><p class="ql-block">广西大学育才广场的名人雕塑包括马君武、白鹏飞等6位大师级校长,李达、陈寅恪等9位著名社会科学家,李四光、刘仙洲等10位著名自然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祖籍博白的鲁朗大哥与王力雕像合影,两人还是同族兄弟关系。</p> <p class="ql-block">建平与王力先生雕像合影。当年曾读过不少王力教授的书籍。</p><p class="ql-block">王力与广西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1938年,王力在广西大学任教,担任过文史地专修科主任。</p><p class="ql-block">在广西大学期间,王力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为广西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和教学理念也对广西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学校相关学科的进步。</p><p class="ql-block">197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王力应邀到广西大学讲课,在学校大礼堂作了名为“怎样学习古代汉语”的公开课,备受好评。建平作为七七级学生也聆听了王力先生在西大作的讲座。</p><p class="ql-block">此外,王力先生的长子秦似(原名王缉和)也曾长期在广西大学工作,曾担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p> <p class="ql-block">千柯与陈望道先生雕像合影。陈先生曾经是千柯父亲的恩师。</p><p class="ql-block">陈望道与广西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陈望道应邀到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担任中文系主任。</p><p class="ql-block">- 后来广西省政府改组学校体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广西大学,陈望道留任中文系主任,成为广西大学中文系的开创者和首任系主任</p><p class="ql-block">- 传播马克思主义:陈望道作为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广西大学任教期间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种子播撒在八桂大地上,为广西培养了一批进步学生。</p><p class="ql-block">- 推动文化发展:他积极倡导新文学,传播新文化,发起话剧运动,创办《月牙》校刊和《普罗米修斯》壁报,助推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及后来的广西大学形成了浓厚的进步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奠定学科基础:作为广西大学中文系的首任系主任,陈望道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学术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广西大学中文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建平与盛成先生雕像合影。建平在广西社科院工作期间曾专程去北京采访过盛成先生,并写过盛成先生在广西活动的文章。</p><p class="ql-block">盛成是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语言学家、诗人、作家、翻译家。1939年至1944年,他在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担任教授。</p><p class="ql-block">在广西大学任教期间,盛成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学生们带来了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思想启发。他在文学、语言学等领域的见解和研究成果,对广西大学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丰富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发小们在瞻仰盛成雕像,查看盛成生平介绍。</p> <p class="ql-block">千柯与陈寅恪先生雕像合影</p><p class="ql-block">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在广西大学任教期间,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治学方法,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建平和建军与李四光先生雕像合影</p><p class="ql-block">李四光: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在广西大学任教时,他的地质力学理论和科研成果,为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勘探提供重要指导。</p> <p class="ql-block">育才广场小凉亭</p> <p class="ql-block">漫步育才广场花园</p> <p class="ql-block">漫步校园荷塘</p> <p class="ql-block">国旗下勇敢追梦,革命人永远是年轻。</p> <p class="ql-block">坐在荷塘边,回眸往事。</p> <p class="ql-block">西大,曾经的梦想之地。</p><p class="ql-block">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p> <p class="ql-block">建平带领大家前往文学院大楼</p> <p class="ql-block">文学院大楼前的孔子雕像</p><p class="ql-block">- 1936年,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系成立,这是文学院的最早源头。</p><p class="ql-block">- 此后,文法学系改为中文系,著名学者陈望道、王士菁、秦似等曾先后出任系主任,陈寅恪、王力、逯钦立、沙少海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在此任教。</p><p class="ql-block">重设与专业调整(1972年-1997年)</p><p class="ql-block">- 1972年,广西大学重设中文系,开设理论写作、文学创作、新闻三个专业。</p><p class="ql-block">- 1977年恢复高考后,文学创作专业更名为汉语言文学专业。</p><p class="ql-block">合并发展与新学院组建(1997年-2008年)</p><p class="ql-block">- 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合并,学校学科资源进一步整合。</p><p class="ql-block">- 2008年3月13日,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正式更名为广西大学文学院,下设了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等本科专业。</p><p class="ql-block">学科建设与发展(2008年-至今)</p><p class="ql-block">- 2013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p><p class="ql-block">- 2019年,文学院挂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 2019年和2020年,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别获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p><p class="ql-block">- 202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p> <p class="ql-block">曾经在中文系七七级求学的建平发小和在文学院任教多年的周莹发小,热情地担当起了导游的角色。他们带领大家走进文学院,一边走一边详细地介绍当年在校教书、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教室里,仿佛还回荡着曾经的读书声;走廊上,似乎还留存着大家匆匆的脚步。发小们认真聆听着,不时发出阵阵感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p> <p class="ql-block">昔日文学院教学楼,当年建平就在这座教学楼上课</p> <p class="ql-block">建平和周莹发小在介绍文学院情况</p> <p class="ql-block">文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建平热情介绍文学院今昔,并回忆当年在此求学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建平介绍文学院的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在文学院的活动场地,发小们再次纷纷登台表演节目。歌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忘却了年龄,忘却了烦恼,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欢歌笑语中,我们共度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这份情谊也在这一次次的相聚与交流中愈发深厚。</p> <p class="ql-block">建平笛子独奏</p> <p class="ql-block">小合奏</p> <p class="ql-block">洁群葫芦丝独奏</p> <p class="ql-block">昔日同在灵川插队,今天西大同台献艺。</p> <p class="ql-block">荷塘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昔日同在兴安金石插队的知青,如今在西大美丽的荷塘边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西大校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广西大学美丽校园集锦</p> <p class="ql-block">步出南门,圆满结束西大校园游。</p><p class="ql-block">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p> <p class="ql-block">岁月虽已染白鬓角,但叠彩大院的情谊却历久弥新。邕城的这次相聚,不仅是对建群一周年的纪念,更是我们发小间深厚情谊的又一次见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这份珍贵的情谊都将永远延续下去,成为彼此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在此,感谢各位发小的参与,以及拍摄的照片和视频。</p><p class="ql-block">期待下次有机会我们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下篇: 广西师大中文系叠彩大院发小桂林聚会</p> <p class="ql-block">同日晚上,广西师大中文系叠彩大院在桂发小相聚芙蓉路"味香阁"家味馆,形成南北双城同庆发小重聚建群一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桂邕两地月同光,叠彩芙蓉共举觞。</p><p class="ql-block">中文大院情深深,发小情怀岁月长。</p><p class="ql-block">南宁肥仔欢声起,桂林味阁酒香扬。</p><p class="ql-block">纵使青丝换华发,此心依旧少年郎。</p> <p class="ql-block">题桂林发小聚会(七绝)</p><p class="ql-block">竹马之交鬓染霜,</p><p class="ql-block">重逢故里话沧桑。</p><p class="ql-block">童心未泯欢歌起,</p><p class="ql-block">岁月情牵比酒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按惯例,唐大哥继续以三花酒,特别赞助桂林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哥俩兄弟情深似海!大哥幼鸣精神矍铄,小哥神采奕奕,专程从北京返桂参加聚会。</p> <p class="ql-block">即是发小,又是同窗!</p> <p class="ql-block">咱俩哥喝一杯。</p><p class="ql-block">幼鸣诗作二首</p><p class="ql-block"> 叠彩发小聚会有感 </p><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岂悲此身老,犹好聚旧朋。</p><p class="ql-block">辨茶调谑语,樽酒酿诗中。</p><p class="ql-block">未笑先喷饭,诗成趣趋浓。</p><p class="ql-block">夜阑犹念念,窗曙尚未终。</p><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夜阑梦回桑梓地,常醉叠彩霞蔚天。</p><p class="ql-block">浅笑后生歌圣诞,闲插新梅过旧年。</p> <p class="ql-block">唐大哥,桂林三花,好酒啊,谢谢你啊</p> <p class="ql-block">酒过三巡,深滋话匣子打开,,,,</p> <p class="ql-block">来敬大家一杯</p> <p class="ql-block">我敬外地发小一杯,祝你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有空常回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小胖,来一首歌啊</p> <p class="ql-block">俩老哥都七十多岁的人了,有机会经常能凑到一块儿,这份缘分真的太难得!一见面就忍不住咧嘴笑,年轻时的回忆一股脑儿涌上来,聊起那些糗事、趣事,笑得直不起腰。</p> <p class="ql-block">举中斟满,与中华路小学老同学共饮一杯。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彼此的情谊不但没淡,反而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香。希望以后还能常常见面,一起晒太阳、唠家常,把这份快乐一直延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叠彩山重聚寄怀》</p><p class="ql-block">青鬓已随逝水远,白头犹染晚枫香。</p><p class="ql-block">几番叠翠侵诗鬓,依旧碧云濡墨香。</p><p class="ql-block">摩崖共抚苔文瘦,曲水徐斟劝深觞。</p><p class="ql-block">归来笑数星霜字,万叠晴岚沁诗囊。</p><p class="ql-block">(刘暾原)</p> <p class="ql-block">老大笑得好开心啊!</p><p class="ql-block">小佬弟,小胖举杯痛饮!</p><p class="ql-block">叠彩发小南宁聚会周年庆和建平兄韵</p><p class="ql-block">叠彩烟霞梦里逢,邕城花绽又春红。</p><p class="ql-block">青梅共忆苔痕路,白首同吟月色风。</p><p class="ql-block">漓水长流情不断,青山遥峙意相通。</p><p class="ql-block">他年再约兰亭会,醉揽云霞入盏中。</p><p class="ql-block">(小佬弟)</p><p class="ql-block">发小们诗情澎湃,想起长征组歌里的一句:“南北兄弟手牵手,扩大前进根据地”。(周莹)</p> <p class="ql-block">广西师大中文系叠彩大院发小4.18桂林聚会群英谱小视频。</p><p class="ql-block">故乡有个张大师,给我们今后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你,张丽,我们的幕后英雄,总是这样为大家默默付出。</p> <p class="ql-block">邕桂发小同日聚 </p><p class="ql-block">(乔燕康)</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几十秋,发小聚首意难休。</p><p class="ql-block">童颜已换霜丝染,旧谊犹存暖意留。</p><p class="ql-block">嬉戏山间追蝶影,迷藏树下乐无穷。 </p><p class="ql-block">杯中美酒倾欢悦,且把离情一笔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年轻</p><p class="ql-block">那是年龄</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年轻</p><p class="ql-block">那是心态</p><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年轻</p><p class="ql-block">那是快乐</p><p class="ql-block">一辈子我们年轻</p><p class="ql-block">那是健康</p><p class="ql-block">白头方知青春美</p><p class="ql-block">珍惜时光醉余晖</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飞逝去</p><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再难回</p><p class="ql-block">夕阳也要开心过</p><p class="ql-block">健康平安永相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p><p class="ql-block">广西师大中文系叠彩大院发小</p><p class="ql-block">友谊天长地久!</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