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这个计划经济票证时期,票证成为了保障基本供应的重要工具。每一种票据背后,都有着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它们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粮票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手里拿着一张1966年发行的一市斤粮票,红色边框装饰着这小小的纸片,左侧火车头图像仿佛在诉说着交通对粮食运输的重要性,右侧航行的船只则象征着水路运输的不可或缺。这张粮票不仅是一种凭证,更是那个时代保障基本供应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张1966年的粮票,这次是面值叁市斤的全国通用粮票。右侧下方收割机在田间作业的画面,让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们辛勤的汗水和丰收的喜悦。右侧上方“中华”字样及“全通粮票”的文字,彰显着国家对粮食分配的统一管理。每一张粮票背后,都有着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p> <p class="ql-block">五市斤的粮票尺寸更大,设计风格与前几张相似。中间部分展示了电力塔及输电线路等元素,这让我意识到,电力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从灌溉到加工,电力为粮食的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张粮票不仅记录了粮食的分配,也见证了那个时代工业与农业的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1990年,上海市发行的50克粮票上,现代化建筑结构的大圆顶体育场或会议中心成为了背景图案。这标志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即便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更新。这张粮票不仅是物资分配的凭证,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同样是1990年的上海市粮票,这次面额为100克。画面左半部分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群落,红色为主调的背景色调和花卉纹样装饰边框,让这张粮票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不仅是一种物资分配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一张上海市居民定量粮票,面值为“500克 (0.5公斤)”,日期标注为“3月份”。票据上印有一幅类似农民收割粮食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劳作。红色印章及文字说明“年内使用 过期作废”,提醒着人们珍惜粮食,合理使用。这张粮票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对粮食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居民煤油购买卡始于1955年</p><p class="ql-block">1.在计划经济时期,上海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实行了凭票供应制度。居民们需要凭借各种票证来购买生活必需品,包括煤油。煤油购买卡是其中的一种票证,用于购买煤油等商品。</p><p class="ql-block">2.这种制度旨在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缓解市场商品供应不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政策的宽松和市场的开放,凭票供应制度逐渐被取消。到1993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粮油票证制度已经取消,商品供应不再依赖票证。</p> <p class="ql-block">每当回忆起1977年参军的日子,我总会拿出这组邮票细细端详。那椰子树与夕阳的画面,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充满青春与梦想的年代。粉紫色的天空下,椰子树高大挺拔,渐变的色彩如同我们年轻的心境,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坚定,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无论风吹日晒,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p> <p class="ql-block">而另一套邮票,则让我想了家乡的四合院。北京民居的风格,灰瓦红门,对称和谐的设计,承载着多少传统的韵味。参军时,我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每次看到这套邮票,就好像看到了家的模样。那红色的装饰,仿佛是家人对我的祝福与期盼,让我在部队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些邮票,不仅仅是美丽的画面,更是我青春岁月的见证,是那段难忘时光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计划经济时代的褶皱里,藏着朴素与匮乏交织的纹理:粮票是生活的密码本,布票是体面的刻度尺,国营商店的玻璃柜台折射出整齐划一的渴望。人们用集体主义的针脚缝补物质裂痕,在平均主义的土壤里播撒希望,却让创造力的根系在计划经济的冻土下蛰伏。那段时光像一枚褪色邮票,盖着理想主义的邮戳,却始终未能抵达丰饶的彼岸。</p> <p class="ql-block">收藏.编辑</p><p class="ql-block">制作:老丁</p><p class="ql-block">2025.04.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