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花开荼靡 送春迎夏

曲宝胜

<p class="ql-block">谷雨——花开荼靡 送春迎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开到荼靡</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三个物候,共七十二候。元人吴澄在他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有详尽的解释。所谓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长规律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现象,如植物的萌芽、抽枝、展叶、花开花落等;动物的迁徙、初鸣、始乳、冬眠等,以及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结冰、虹现、始雷等。</p><p class="ql-block">除了物候外,二十四节气中还有花候,即以花为候应。从隆冬的小寒到盛春的谷雨这八个节气中,每个节气选取三种花,共二十四个花候,这便诞生了文人骚客们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所谓花信风,就是某种花,某个方向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风有信, 花有常,以花为物语记载时光,温馨而浪漫。</p> <p class="ql-block">花开管节令,鸟鸣报农时。通过物候和花候,我们的先民对某一个时节的自然现象了然于胸,从而知道怎样去安身立命,劳作生活。以谷雨节气为例:当听到“布谷布谷”的鸣叫声,他们明白布谷鸟在催耕了。“布谷布谷”听起来就像“阿公阿婆,栽秧插禾”;当看到戴胜鸟降落在桑树上,他们知道这是栽桑养蚕的时节了。餐桌上出现鲜嫩的香椿,手里捧一杯雨前茶,他们懂得这是谷雨时节上苍的馈赠。他们祭祀文字始祖仓颉,感恩他让老天给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这一天被叫作谷雨节。</p> <p class="ql-block">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桐花是清明节气的物候和花候,桐花初开,便知清明节令的到来。谷雨节气的第一花候是牡丹。牡丹盛开之日就是谷雨节气到来之时,民间有“谷雨始于国色天香”的说法。但是,第二花候荼靡却意味着春将不再。这种寓意源自宋代诗人王琪的“开到荼靡花事了”的诗句。苏轼也有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红楼梦》中,十二钗抽取花名签的时候,麝月抽到的是荼靡花,叫“韶华盛极”,这意味着盛极始衰,因为荼靡花是春天最后的花。</p> <p class="ql-block">(二)送春迎夏</p><p class="ql-block">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春夏之交的节点上,标志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到来。“谷雨送春归,青杏满枝头”,这种诗意的表达生动地描述了谷雨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节气更替的意境。人们经历了迎春、探春、赏春、游春之后,至谷雨开始惜春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似描写谷雨时节的风物,实则是一首春之将逝的伤感之作。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杜鹃夜啼,柳絮乱飞,残花将落尽,随流水而漂逝,我们的汉语又多了一个成语“落花流水”。所有有关春的美好词语和赞美不尽的意境,都将在春深时酿成最醇的思念储存在心里,那些杏花雨、杨柳风,润物细无声,著物物不知,虽是不舍,但也是期盼。</p> <p class="ql-block">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春季行将结束,但我们仍有机会去珍惜和享受春天的美好,仍然可以结伴出游,赏山玩水,把春天的美好收集在最后的回眸里。读取大自然,阅尽春之韵。</p><p class="ql-block">春天让人赞美,夏天令人激动。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阴阴柳岸长行,习习荷风微凉,墙头爬满丝瓜黄花,满架蔷薇一院香,夜垂繁星列宿,月明虫影遍地,一串串,一簇簇,一帧帧,一幅幅夏之意象,怎能让我们不去迎夏爱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4.20</p> <p class="ql-block">文字原创首发,图片网截诚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