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蓬车”带领我们来到了苏州,在江南的水墨画卷中,藏匿着一个时光流转、古韵依旧的秘境——木渎古镇。这里,青石板路蜿蜒,白墙黛瓦掩映,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木渎古镇,是一个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古镇,与苏州古城同龄。“木渎”这一叫法,在江南水乡并不多见,它的起因竟然是因为古时候成排成列的木材,塞满了古镇周边的河浜,所以外界便称这一地方为“木渎”。<div> 曾经的繁忙见不到了,留下却是一片宁静和安详。</div> 踏入古镇,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烟雨蒙蒙的江南。古镇的街巷狭窄而幽深,两旁的店铺古色古香,售卖着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和地道的小吃。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脚下青石板的轻响,可以闻到空气中飘散的饭菜香,可以感受到古镇居民悠闲自在的生活气息。 有人说,赏木渎,就是沿着山塘老街一路向西浪。木渎的山塘街建成很早,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那时,吴王兴建馆娃宫、增筑姑苏台,常年集中大批的劳力、物力,并会聚了许多能工巧匠在此。不少人家就在山塘两岸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点,并逐渐发展成为集镇。因此山塘街也就成为木渎古镇最古老的一条街。<br> 在苏州,古镇要有独属于自己的小桥、河流,木渎的这条,就叫香溪河,与山塘老街相依偎。传说,西施每天用香料沐浴,这些水流入山下的河中,日子久了,满河生香,于是取名为“香溪”。同时,香溪也是木渎旧时的雅称。 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古镇是太湖地区的门户。在明清时期,木渎古镇成为了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之一。商贾云集,繁华异常,各种商业活动和贸易往来频繁。这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和货物,还有来自海外的侨民和外商。木渎古镇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 木渎古镇,被称为“吴中第一镇”。小桥流水、深宅古木,在一众古镇中别有一番情调。镇上木光河等河道纵横,和绵延的石驳岸组成了苍古的水上风景。老街纵横,古巷中深宅大院荟萃。<div> 我们再到“严家花园”看看。</div> 木渎古镇的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严家花园。这座花园占地十六亩,是江南大型私家园林,为木渎首富严国馨于清光绪年间所建。 严家花园,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踏入严家花园的那一刻,仿佛跌进了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粉墙黛瓦间,飞檐翘角如白鹤振翅,廊下挂着的铜铃在穿堂风里叮咚作响,恍惚间,连时光都变得柔软而悠长。<div> 园中有四季小园,以“春、夏、秋、冬”命名,园内假山号称“江南第一山”,构成一幅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div> 初春的严家花园是一幅灵动的工笔画。海棠未雨,梨花先雪,白墙前几株早樱簌簌飘落,粉白花瓣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与池中锦鲤搅碎的月影相映成趣。绕过太湖石堆砌的屏风,忽见一泓碧水横陈,曲桥如虹卧波,桥头石栏上爬满嫩绿的藤蔓,叶尖垂落的晨露坠入水中,惊起圈圈涟漪。 这座藏在木渎古镇深处的园子,处处是匠心独运的巧思。每一扇花窗都是一幅天然的画框,将四季风光裁剪入景;每一处亭台都暗含天地之道,曲径通幽处,竟藏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东方美学。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成了永恒,唯有花木春秋,诉说着百年的风雅与浪漫。 御码头碑亭。据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来到了木渎。乾隆的龙舟经过运河转胥江再折入香溪,并在御码头舍舟登岸入住虹饮山房。御码头为乾隆亲题,乾隆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虹饮山房,是镇中另一处豪宅,曾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公元1751年的春,清朝的乾隆第一次来到木渎,当他乘坐的龙船抵达古镇山塘街的码头时,一登岸,便被古镇的秀美所打动,于是写下了一首盛赞木渎的诗作:平楼春日驻姑苏,为问民风岂自娱。艳舞新歌翻觉闹。老扶幼挚远物趋,周咨岁计云秋有,旋察官方道弊无,入耳信疑还个半,可诚万众庆恬愉。 乾隆是个喜欢涂鸦的“自媒体”皇帝,他一生写下了41863首诗作,大部分是不值一提的“白开水”作品。这首写木渎古镇的,也算其中之一。当然,好拍马屁的地方官员,还是把乾隆的这首诗,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古镇的山塘街上。 此后,乾隆皇帝下江南都要到木渎古镇,可以看出他当年对木渎还是很偏爱的。乾隆最喜欢去的地方,分别为古镇上的虹饮山房和严家花园,前者为古镇上著名的江南园林,因为门对香溪河,背靠灵岩山,风水绝佳。所以乾隆每次来木渎,都要在这座园林内赏园看戏。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在园中有一处乾隆用餐的展室,美味佳肴布满桌面,再看看一旁的“膳单”,方知其一餐之丰盛和奢华。 清代圣旨馆。馆内陈列有清代入关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位皇帝的十五道真迹圣旨,衬托出十位帝王相映生辉的圣旨珍品(孤本),更体现出了木渎古镇历史文化的厚重。<div> “曾经多少帝王梦,而今早已人事非”。走进中国历史,走近皇牍文化,解读圣旨这一中国古老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姑苏木渎古典园林与皇朝帝王曾历经的渊源。</div> 虹饮山房是皇帝住过的“行宫”现在是木渎古镇最知名的建筑,纪晓岚、刘墉、和珅也都曾在此下榻。苏州多精致小巧,这般将青山绿水的旷野与皇家背景的浑厚古韵融为一体的,怕是也只有木渎了。<div> 这是刘庸随乾隆来木渎时的居所,并设有关于刘庸的传奇事故和生平简介。</div> 选几幅木刻画,回味一下木渎虹饮山房曾经的韵味。 这个木渎古镇面积并不大,但也有公认的“十景”,因此必须以精致而取胜。真正要论江南文化的精髓,木渎是一个完美的体现。 木渎古镇,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可以领略到古代园林的精致与典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与小吃。无论你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美食爱好者,木渎古镇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古镇的中段,有一座黄色外墙的寺院“明月寺”,它最早建于公元935年的唐末,清代时重修过。现今人们见到的明月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时翻新过的。古时,明月寺附近还有大片的梨花树,清代诗人李果曾写下:“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可惜现今已看不到梨花盛开的景象了。 木渎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吴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