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老物件/凉床

秋月寒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克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凉床,本意为夏天乘凉时的睡卧床具,古代时属于榻的一种。早期专指坐具,后来因其搬运方便,常可供临时休息,后来就成为卧具,与床类似,但比床狭窄一些。在我国南方,多为竹、藤所制,如单人床一般模样,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放置均可,是很流行的度暑纳凉的家具。而在北方地区,这可坐可卧的凉床并不多见,也没有江南人家月夜坐在或躺在凉床上摇扇乘凉的那份惬意。自古以来,家乡人都是睡炕不睡床,包括笔者在内,过去一直将这器物视为长凳,常置于土炕下紧靠山墙的地方。每年春节人多,上面铺上一块粗布,就当凳子坐。在我的印象里,凉床常年摆在爷爷奶奶那屋的一侧,占据一大半床面的地方放置粮食口袋和盛着米、面、豆的圆笸篓,或许是因为床腿高,老鼠不易爬上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凉床为北方常见的榆木所制,长195厘米,宽50厘米,高58厘米,在我家已有70余年,为土改时的“果实”。当老父亲陪我拍摄、测量这件老器物时,感慨地说,可不能小看这张凉床呀,在咱们家不知道送走多少位老人呢。虽然现在它闲居厢房一隅,当年却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老一辈人坐也好、躺也罢,一生在享用它,乃至生命终止,仍然离不开这张床。人老之后,在家里最后的时刻是躺在床上的,这床的长与宽正好容一个成人平躺。出殡那一天人去床空,便从此永别了家宅,永别了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走后,按照民俗,凉床在家门口的当街上要停放三天才被搬回屋。凉床是有温度的,关乎冷暖,更关乎生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