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云龙公园北门的西边,有个公交站~余窑。</p><p class="ql-block">近日我坐在公交上,看见余窑~这两个字,很敏感。很快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从前。母亲在世时经常提到余窑。</p><p class="ql-block">1945年16岁的母亲,嫁给了20岁的父亲。父亲8岁时就没有爹娘,是个孤儿。我母亲也没有娘,那时他们结婚后很穷,又没有依靠,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p><p class="ql-block">那时母亲经常步行十几里来余窑买线绳子,他俩帮别人上鞋帮,要用上鞋的线绳,他们的家住在老火站旁边别人家的一个坡棚里,坡棚里还长着一棵树,穿出棚顶,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棚里下小雨,他们在门边摆个小摊靠上鞋,挣点小钱糊口,(因为父亲小时候跟上鞋师傅学过徒)当时的生活比较艰难。</p><p class="ql-block">父母结婚4年没有孩子,等到全国解放后,才有了我们姊妹五个。</p><p class="ql-block">我十几岁时,母亲就对我讲过,解放前她经常走很远的路,到余窑去买上鞋的绳子。那时我只是听着,一晃而过,没入心。</p><p class="ql-block">余窑,是母亲难忘的地方,今天因为怀念母亲,我想探究一下余窑这个地方,为啥叫余窑?</p> <p class="ql-block">上图~母亲抱着幼小的我</p> <p class="ql-block">我很好奇,我查阅了资料,才知道有关余窑这个地方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徐州余窑的历史由来,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当时余家四兄弟从湖北武昌移居徐州西部,余家兄弟发现这里土质适合制作陶器,便在此安家落户,开始了烧陶事业。</p> <p class="ql-block">余窑这地方原本是一片沼泽地,随着余家在此定居,用泥土托坯烧陶,吃苦耐劳,慢慢生意红火,规模扩大,名声大振,逐渐被人们取名,称为余家窑,简称余窑。</p><p class="ql-block">余家四兄弟勤劳能干,成了明清时期徐州的创业者,他们勤劳节俭积攒财富逐步成为了当时的富裕人家。</p><p class="ql-block">余家后人清代在徐州户部山建成了余家大院,大院里几进院子,许多厢房,仑库,厨房,还有戏园子,戏台和后花园,非常大。几百年过去了,至今仍保存着余家大院旧址。现在徐州民俗博物馆内,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余窑现在是徐州一个社区,成排的楼房住在很多居民。</p><p class="ql-block">余窑的几百年的变化与勤劳的余家四兄弟息息相关,余窑的地理环境与云龙公园的形成也紧紧相连。</p> <p class="ql-block">余窑的东南角就是现在的云龙公园,由于余家及后人长期在此地挖土制陶,导致这里到处是大土坑,几百年来,土坑越来越大,慢慢的形成了荒无的沼泽地。</p><p class="ql-block">解放后1959年这里建成了云龙公园。云龙公园里有假山凉亭,树木花草,各种塑雕,艺术馆,还有大面积的观景湖。这里每天人来人往,成了市民游玩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了解余窑的历史,知道了余家的勤劳挖土烧陶的成功,没有云龙公园的土质,成就不了余家的烧陶。</p><p class="ql-block">当今繁华的云龙公园</p><p class="ql-block">离不开余窑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身为干部一生克己奉公,认真努力工作。我的母亲一生勤劳持家,待人热情,善良。</p> <p class="ql-block">余窑~连着我对父母亲的思念。知道了余窑的发展史,更加思念爹娘,我的心,还是放不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