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拍摄于2025年2月22日至26日</b></p><p class="ql-block"><b>建水县位于云南南部,古称临安,始建于唐代,距今约有1200多年历史。</b></p><p class="ql-block"><b>作家于坚在《建水行》中说道:“如今建水城已经年华老去,与它同时代兴起的古城,大都焕然一新。而它却在20世纪的城市化、大拆迁的洪流中如顽石般幸存,以致今天在中国,人们要证实存在过一个雕栏玉砌的诗意世界,找回那些传统的建筑式样、生活方式••••••只有去建水。建水成了古典生活世界的活化石。”</b></p><p class="ql-block"><b>这是一座低调的古城,与现在云南的网红古城大理相比毫无名气。可是古时却有“金临安 银大理”之说,当时无论是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知名度都在大理之上,以至于建水本地人颇为自豪地对我说:“那时整个越南都归我们建水管辖”</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建水的标志性建筑朝阳楼。是否有点像北京的天安门呢?还真不是模仿天安门所建,因为它比天安门早建了三十多年</b></p> <p class="ql-block"><b>180度的朝阳楼</b></p> <p class="ql-block"><b>全景360度的朝阳楼</b></p> <p class="ql-block"><b>建水古城。与那些失去历史的古城无异,同样是新建的仿古建筑,同样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商家</b></p> <p class="ql-block"><b>难道这就是建水吗?</b></p><p class="ql-block"><b>不!走出新建的“古城”,生活是另一个建水。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被光影勾勒出古朴宁静的气质,同样拥有这般气质的是石板路两侧的古屋和古屋里生活的人们。走入当地人生活的小巷,就会见到一个充满沧桑感的、“落后”的建水。这种“落后”是对时间的迷恋,对经验的自信。建水的“落后”并不盲目。</b></p> <p class="ql-block"><b>明朝著名诗人杨慎的《临安春社行》中“少年社火燃灯寺,埒材角妙纷纷至。”的燃灯寺,藏在市井之中,依然敲着木鱼,依然香火旺盛。</b></p> <p class="ql-block"><b>建水的水好。遍及小巷中的古井</b></p> <p class="ql-block"><b>在家家都通自来水的今天,这口大板井依然吸引着当地人在此打水饮用</b></p> <p class="ql-block"><b>到了建水,吃是必不可少的</b></p> <p class="ql-block"><b>建水的水好,做出的豆腐也好。每家饭店必有的烤豆腐,吃起来也有意思。认识的、不认识的五六人坐在小凳子上围着一张低矮的小桌的三面,一边交流一边等待着下一块烤熟的豆腐。店家坐在桌的一面烤,每烤熟一块,食客伸筷自取。店家用玉米豆计数,用以结账</b></p> <p class="ql-block"><b>朱家花园。必去之地,因为雕栏玉砌的中国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门上是朱家祖训,前面是“循规蹈矩”,后面是“谨言慎行”</b></p> <p class="ql-block"><b>斑驳的墙壁、剥落的油漆,比那些崭新的“古建”更有古的韵味</b></p> <p class="ql-block"><b>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b></p> <p class="ql-block"><b>团山民居,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距今已有六百余年。2005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基金会将其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确认团山民居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人类珍贵遗产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米轨小火车。因铁轨仅有一米宽,所以叫米轨小火车,已运营百年,是中国现今唯一仍在运行的最慢火车。整个列车都是木质构造,行驶非常慢且有“哐当哐当”的声音,全程13公里的行程,它却可以晃晃悠悠地走上两三个小时</b></p> <p class="ql-block"><b>小火车经停的车站。每个车站都有百年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田园风光</b></p> <p class="ql-block"><b>不象是摄影,更象游记。照片多为手机所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