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社会领域中“关心尊重他人”“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的培养目标,需通过日常活动渗透服务意识。在一日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在班级活动中存在自我中心倾向(如争抢玩具、忽视同伴需求),缺乏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幼儿为他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2025年4月18日高鑫麓城幼儿园班长组聚焦幼儿为他人服务行为现状进行剖析研讨。</p> 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教研活动更具科学性与专业性,老师们共同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相关内容,重温书籍里重要的指标与内涵价值,从书本中汲取灵感,为后续实践提供理论支撑。</p> 研讨来源,明确方向 <p class="ql-block"> 基于各班级实际情况,产生了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本次教研共同探讨具体策略,通过游戏化、激励方式、情感体验等提升幼儿为他人服务的主动性。</p> 问题聚焦,策略攻坚 <p class="ql-block"> 教研主持人李情老师带老师们观看典型案例视频,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积极表达所见所感,李情老师从幼儿、教师、环境三个因素深入分析幼儿消极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提炼出幼儿积极性不足的核心:“无趣、无意义、无能力”,并带老师们学习了分年龄段的具体策略。</p> 集思广益,交流经验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围绕“如何提升幼儿为他人服务的积极性”展开热烈讨论,将实践中的困惑与智慧充分交融,结合幼儿积极性不足的因素口头交流制定小、中、大班具体可实行计划(前、中、后期,家园等),经过思维的碰撞,教研团队达成共识:提升幼儿服务积极性需要兼顾“兴趣引导”“技能培养”和“情感内化”,并通过家园共育巩固效果,让服务意识真正成为幼儿的内在品质。</p> 总结提升,共同进步 <p class="ql-block">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最后,何滔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给出了老师们实践性较强的几点具体做法:</p><p class="ql-block">1.先了解班级幼儿的收整情况。</p><p class="ql-block">2.了解老师收整意识是否渗透于一日活动中。</p><p class="ql-block">3.抛出问题,讨论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p><p class="ql-block">4.聚焦问题进行交流讨论。</p><p class="ql-block">5.跟进问题,再去实践。</p><p class="ql-block">6.再次发现问题,实践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p><p class="ql-block">7.教幼儿收整材料的方法,让幼儿知道先收什么,再收什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8.进一步跟进幼儿情况。</p> <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如何提升幼儿为他人服务的积极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地进行指导教育,才是培养和提高幼儿为他人服务能力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当幼儿园里的“我来帮你”取代“这是我的”,当孩子们开始享受“给予的快乐”,我们便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最美的生命之花。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那一双双主动伸出的小手里.……</p> <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服务他人的初心,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温暖的小太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班长组成长团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谭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批:王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