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真迹觅不朽

吾祁白马

<p class="ql-block">一个喜欢艺术的人上了年纪,又退了休,总要找些寄托,把业余的某种爱好注入寂寞的光阴,才能把日子一天天地安生地过下去。</p><p class="ql-block">譬如我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书法,退了休后更是用心专攻,笔下略有寸进。同时因为在职专呆过六年,与美术专业结了缘,虽不能画,但现在手机里的公众号除了书法就是绘画,书画同源,用笔中多有相通之处。</p><p class="ql-block">欣赏书法、绘画作品,最好能看到真迹,只有真迹才能呈现丝丝笔触,近距离感受一件作品从底稿是如何生成的,才能学到真正的笔法和章法。十多年前,我曾带队和美术老师一起远赴湖北省博物馆看画展,无论是国画的用墨写意,还是油画的块面处理,只有看到了真迹的笔触,才能为之倾倒和潜移默化。尽管我后来被迫远离美术专业,但情怀依然未变,愈老愈爱!</p><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近在咫尺的省广电集团的七彩盒子今下午有一场拍买而来的馆藏的上世纪大师级画家作品真迹展,闻讯后,我匆忙赶去,以求先睹为快,同时也以女婿所在的单位竟有如此的眼光和雄厚的实力而自豪。</p><p class="ql-block">等到开展仪式结束后,我随涌入的各方观众步入展厅。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些早就耳熟略详的大师的真迹,我缓缓地移步,在每一幅真迹前都要停留几分钟,既看旁边对画家及画论的介绍,又久久地近视整幅画的构成与用笔,然后用手机拍下来,存入网盘,以便以后常看常新。</p><p class="ql-block">真迹画展侧重特展了徐悲鸿和齐白石两位大师,作品相对多些。徐悲鸿先生侧重其巨作《愚公移山》,从底稿到正作都被收购而来,配以文字说明,一百年后仍有巨大的冲击力。愚公举家合族团结一心奋力叩石垦壤的干劲和气息扑面而来,画风雄健,肌肉虬结,在抗战时期,大师将愚公移山上升为一种民族精神,呼唤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国魂归来,笔势墨韵让我久久为之默然无语。而齐白石先生侧重其平凡世界里,特别是故国家邦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和风声雨影,大师以大写意的笔法将其勾勒出来,妙在略加设色,留余充分,诗、书、画、印合为一体,生动简洁,极富生活气息,再现了大师对故土风物和生命的热爱。我们也知道在这些真迹之外,徐悲鸿善于画马,齐白石善于画虾,张大千善于山水,后两位都是长寿画家,而这些大师的真迹作品比人寿更长,可谓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看了真迹展后,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在想,大师的真迹对自己来说是高山仰止,但人生几何,惟艺术不朽。对于书法,自己还未窥其堂奥,更要转益多师,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