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垂实日 十友高邮行

貂裘换酒

<p class="ql-block">油菜花期已过,沉甸甸的油菜荚挂满了枝头,在这别具成熟韵味的暮春时节,我们朋友一行10人,结伴赴高邮4日游。在高邮,我们下榻于风景秀丽的清水潭旅游度假区内。在这次行程中,我们特别受到了朱大姐家住高邮的几位侄子的热情款待和帮助,借此,我们全体成员向朱大姐和她的侄子们深表感谢,并向他们表达最美好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7日</p> <p class="ql-block">度假酒店周边大片的油菜已花落籽结。</p> <p class="ql-block">高邮湖跨江苏省高邮市、宝应县、金湖县与安徽省天长市,属淮河流域。湖域总面积为760.67平方公里,仅次于太湖、洪泽湖,为江苏省的第三大湖。高邮湖水面宽广,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盛产鸭、龟、虾、蟹等水产品。高邮咸鸭蛋也因湖而盛产,并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朱大姐侄子(右)在湖岸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御马头,建于清代,现存48级台阶,最下面的7级台阶为清代早中期遗存。据高邮州志记载,康熙二叶八年(1689年)康熙帝二次南巡,曾在高邮北门码头停泊上岸,后人改称御码头。</p> <p class="ql-block">龙船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清水潭旅游度假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高邮市经济开发区,东接京沪高速公路、G233国道,西倚淮江公路、京杭大运河、高邮湖。景区内水网纵横交错,湿地类型多样,参天的池杉林似水上绿洲,茂密的芦苇如水上迷宫,各种水生植物葱葱郁郁,野鸭与鹭鸟悠闲宁静的生活,让人尽享生态野趣。</p> <p class="ql-block">南门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高邮古城南门外,曾是明清时期高邮城最繁华的街区。大街兴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延续至近现代,是名副其实的沟通里下河、大运河,襟带苏皖两地的要津。</p> <p class="ql-block">北门瓮城遗址,是宋代高邮龙墙的一段遗存,现长86.8米,残高7.8米,是高邮建城历史的活化石。此段城墙原为北城墙外月牙形瓮城部分,东接北城门,墙下为护城河,其位置及遗存,对确定高邮宋城方位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高邮文化园是由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高邮革命斗争史馆、高邮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人民公园所组成。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区域为文化园的核心区域,人民公园区域为拓展区域。</p> <p class="ql-block">高邮人民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纪念馆,该馆为纪念高邮战役和在这里举行的受降仪式而建。馆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上将周克玉将军题写。这座建筑建于民国十九年元月,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做礼拜用的“礼堂”,俗称“公元礼堂”。“公园礼堂”成了日军成建制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投降的历史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文化园内的礼堂即为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现有的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是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扬州地区唯一的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文化园内以“汪曾琪书馆”命名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胜利广场建于高邮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p> <p class="ql-block">广场外围民族胜利墙,高6.5米,长29米,给人以庄严、肃穆、凝思、抒怀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朱大姐和她的侄子。这次高邮旅游,我们受到家住高邮的朱大姐侄子的热情接待,他不辞辛劳连续两天带领我们游览了城里的各处景点。朱大姐另一位开饭店的侄子,还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席地方特色酒菜,让我们全方位地体验了这次高邮旅游的真切感受。</p> <p class="ql-block">在朱大姐侄子开设的饭店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俞师傅酒楼品尝地方特色菜肴。</p> <p class="ql-block">品尝高邮名菜狮子头、干丝、汪豆腐、河虾和蟮背肉等。</p> <p class="ql-block">告别时,朱大姐的侄子们还赠送了我们每家一盒高邮双黄咸鸭蛋。</p> <p class="ql-block">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原为东岳庙(即泰山庙),因苏轼途经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王巩会集于此,在东山(亦称泰山)顶端的高台建筑上,登高四望,东观禾田,西览湖天,饮酒论文而得名。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展风采,并留下千古不朽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古文游台”牌坊,由清朝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士祯所题。</p> <p class="ql-block">“淮堧名胜”特指高邮的文游台‌,这里是北宋文人秦观(秦少游)的故乡,也是苏轼、黄庭坚等名士饮酒论文的场所。其牌匾“淮堧名胜”点明了地理位置与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中期文坛领袖,<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span>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其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汪洋恣肆,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豪放不羁,与欧阳修并称“欧苏”。</p> <p class="ql-block">秦观(1049年-1100年),北宋文学家,字少游,人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酒脱不拘,善于文词。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p> <p class="ql-block">四贤祠是晚明时期的文人学士为纪念苏轼、孙觉、秦观、王巩聚会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四贤”画像。</p> <p class="ql-block">秦观读书台。</p> <p class="ql-block">东大街,清代称孝义东铺。这里的店铺民宅,多是青砖乌瓦,结构坚园,至今旧貌犹存。汪曾祺的作品中有90多篇专门写故乡的人和事,其中一大半是写东大街的。</p> <p class="ql-block">东大街的这段老墙,为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生活物资中,可窥见老城厢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各档次的高邮咸鸭蛋。</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纪念馆坐落于东大街文游台景区内,主要展示其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p> <p class="ql-block">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为数不多的融汇古典文章与现代技巧、延续“五四”文脉而艺术常青的作家。汪曾祺作品中既有深厚的民族性、又有丰富的世界性因素,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发展,他的作品以独有的风格引起世界文坛关注,为海内外读者所喜爱。其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p> <p class="ql-block">同兴当铺最早开设于清代中期,相传该当铺为清代大贪官和神的私产,到民国初年,爱国绅士马本杰(曾任江苏省民政司司长)是当铺的最大股东,1927年当铺遭到军阀孙传芳部下的抢劫,后歇业。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整的古代当铺。</p> <p class="ql-block">当铺内供奉的号(谐音耗,即耗子)神。</p> <p class="ql-block">如意算盘。</p> <p class="ql-block">防火缸。</p> <p class="ql-block">盂城驿,位于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为强化中央集权,在邗沟(古运河)沿岸设立邮驿系统,其中在今高邮市境内‌筑高台、置邮亭‌。因邮亭建在高处(为避免水患且便于瞭望),故称“高邮”,别称“秦邮”。</p> <p class="ql-block">马神庙是祭祀马神的地方,古代驿站以马为业,驿马常年在外奔驰,江湖上的风险,加上社会的动乱,还有贪官污吏的骚扰,使得从驿人员常常借助于神的力量的保护,祈求驿站人马平安。</p> <p class="ql-block">日晷,又称“日规”,中间有一根金属棒,四周刻有子丑卯寅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刚好是二十四个小时。看金属棒阳光照射下产生的阴影位置就可知道时间。</p> <p class="ql-block">供驿夫、驿马使用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北起高邮界首镇,南至高邮镇,全长30千米,反映了大运河由湖道向河道演变的动态过程。</p> <p class="ql-block">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石碑。</p> <p class="ql-block">运河两岸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高邮运河二桥。</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位于高邮湖畔,始建于唐代僖宗年间(874-888年),是一座七层方形楼阁式砖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尽管历经多次修葺,仍保留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它被誉为“南方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高邮州署是明清时期高邮州的行政中心,始建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由知州黄克明主持修建,现存建筑具有典型的明代官衙建筑风格。作为古代地方治理的核心场所,曾为魏源、左仁等知名官员的办公地,清代思想家魏源任知州时在此推行过改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