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门前唱大戏,大胡垒村话历史

心远居士

<p class="ql-block">  乙巳年三月二十,大胡村的传统庙会。村里请了山东省菏泽市的大平调剧团,日夜演出连续三天。一时间看大戏凑热闹的,卖杂货做生意的,走亲戚看朋友的川流不息。大胡村李家大院是婶婶的娘家,也就是我的姥姥家。大戏台搭在李家大院的门前……想起早已过世的姥姥姥爷婶婶姨姨,那首“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的童谣即刻回响在耳际。其时恰在老区看牙医,移步现场,目睹此情此景,不禁浮想联翩,过去的好多事儿涌到眼前……于是写下了这些文字,聊以寄托乡愁,与知情人共享……</p> <p class="ql-block">姥姥门前唱大戏,大胡垒村话历史</p> <p class="ql-block">  鹤壁市山城区大胡村本来叫胡垒村,说是得名于孔夫子。传说中孔夫子周游列国,在卫国遇小儿辩日的故事为人熟知。但很少有人知晓,胡垒村名即得于此时。遥想当年,孔夫子驾车到此,见一小儿在路中间用沙土垒造房屋,夫子诧异,令子路问询何故并劝小儿为车驾让道。小儿答曰在垒造城池。并反问子路,是城与车让道还是车绕城而过?孔夫子闻此言不禁莞尔,笑曰:此乃胡垒也。圣人一句话,遂成为胡垒村名。至于小儿问孔夫子早起太阳大还是中午太阳大的故事,野史有记载,不再赘述。之所以现在叫大胡(垒)村,则是因为历史上村人为方便耕作,从村里迁出去几户,在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小胡(垒)村。 </p><p class="ql-block"> 大胡村坐落在汤河畔。汤河发源于太行山。古代此地乃卫国属地。《诗经.卫风》里好多诗篇描绘的就是这里的风土人情。现在这里还有个故县村,据说是古代汤源县城旧址。汤源县即现在的汤阴县前身,均以坐落在汤河畔得名。 </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在卫国从政。见于史书的“子见南子”的故事足以佐证。所以,胡垒村因孔夫子问路而得名也属自然,时间、地点都对得上号。 </p><p class="ql-block"> 我婶婶的娘家就是大胡村李家大院,过去家里书写着“大胡垒村”的器具并不少见。我少年时期在该村读高小。也曾亲眼目睹一些村民装粮食的布袋上墨写的“大胡垒村”文字。现在的大胡垒村挖掘历史,发现婶婶娘家历史上曾经出过尚书,李家大院就是当年的尚书府。政府资助将年代久远的老房屋老院子整修一番,包装成了旅游景点。后来又发现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刘邓首长曾经驻扎此院,指挥千军万马挺进中原。所以,现在的李家大院还是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p><p class="ql-block"> 鹤壁因优质煤炭而建市。第一座煤矿开建于鹤壁集村西边的陈家庄。那时候新建单位多以所在地命名,第一座煤矿就叫陈家庄矿。为领导和服务煤炭开采而组建的市委机关,来不及建设办公场所。紧邻陈家庄矿的鹤壁集村大街里,有一所闲置的天主教堂,市委机关就将这里作为办公场所,顺理成章的将鹤壁作为新的城市名。据考证,鹤壁集村南边的河流是羑河,羑河南岸的山叫南山。史书记载有“仙鹤栖于南山峭壁”字句,故推断鹤壁这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当因此出。该地区古代是卫国属地,当时定然有许多仙鹤集聚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舞姿翩翩,仙气飘飘,令人心旷神怡,才导致卫懿公好鹤成癖,玩物丧志,最后被外敌驱逐离乡别井迁都顿丘。羑河更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流经下游汤阴县城北的河畔上,有一座名闻遐迩的羑里城,当由羑河得名。据说羑里城乃周文王“七囚羑里”处,就是史书上“文王拘而演周易”记载的羑里。现在的羑里城是一处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羑里城周边的野地里野兔非常多,但自古以来无人捕猎。传说是那时殷纣王为了试探周文王有无未卜先知的道行,在妲己的怂恿下,杀了周文王之子将肉体烹制后给文王食用。周文王心知肚明,但为了逃命,只得强装作不知道而吃进肚里。瞒过了殷纣王和妲己,才被释放。周文王出了羑里城后,心痛难忍,将吃进肚里的肉吐了出来,结果这团肉变成了小兔子跑走了……读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鹤壁地下煤炭资源丰富,而且都是优质煤炭。在石油、电力不太充足且没有核能作动力的时代,这里的煤炭是火车、轮船的主要动力燃料。新中国建立之后,这种资源属于战略物资,鹤壁市就是围绕这种战略物资的开采而新建的城市。由于煤炭资源的重要地位,所以鹤壁建市就是省辖市,煤炭生产计划、调运直接听令于国家计委。 </p><p class="ql-block"> 鹤壁市市区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围绕服务于煤炭开采而建设的。第一座煤矿陈家庄煤矿选址在紧挨鹤壁集村的陈家庄。后来的第二煤矿建在鹤壁集村南山杨家庄村旁,第三煤矿建在教场村东南地里。第二煤矿第三煤矿衔接的地区有一座山,据说古代辽国的肖银宗曾在山上安营扎寨,故名曰宗山。为便于服务煤炭生产,鹤壁市委办公地点也随之迁出鹤壁集大街的天主教堂。将宗山改名为更有政治意义和时代特色的中山,在山脚下建设了新的办公场所。当时叫新市区。那个火红的年代,祖国的大建设日新月异。随后,又接连不断的在鹤壁集北边的粱峪村,由苏联援助开建了使用水采煤新技术的第四煤矿,在新市区以南汤河流域的罗村开建了第五煤矿,在大胡村开建了第六煤矿。煤炭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市委的服务事宜越来越多,中山的新市区明显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于是市委又谋划了第三次迁移。 </p><p class="ql-block"> 当时迁址动议曾谋划有三个地方,除了大胡地区还有京广铁路汤阴火车站西边的五里岗,另一处是现在的庞村地区,就是现在的淇滨新区京广铁路两侧。对后面这两个地区动议的原因,是近邻京广铁路有利于煤炭运输。但上报北京后,中央部门认为,这两个地方距离煤炭生产基地太远,不便于服务,而且作为战略物资基地也不利于备战。最终,批准鹤壁市在汤河畔的陈家湾村南部土地上,建设新的鹤壁市委市政府和鹤壁矿务局办公场所。同时,从矿区职工生产生活便利着想,国家不但为鹤壁市投资建设了煤炭运输铁路专线,而且还在汤阴火车站专设了两次特快列车停靠。后来人不了解这段历史,有的妄自非议当时的决策,这是不应该的。历史已经证明,新中国的各级开拓者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每一次重要决策都是从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服务生产生活出发的。 </p><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城区叫山城区。民间俗称之为大胡地区。实际上,新城区所占土地绝大部分都是我老家陈家湾村的土地。至于为什么叫大胡而不叫陈家湾,历史也证明这是由当时的决策者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决定的。一是陈家湾村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宁波移民来的新建村落,所占土地大都是浅山丘陵沟坡,在这里建新区有利于保护周围原生村民祖辈留下的良田。二是叫大胡(出于圣人之口嘛)而不叫陈家湾,有利于彰显历史的厚重。君不见现在的石家庄虽因省会而显赫,但城市市名屡遭诟病乎。大胡不仅得名于孔夫子,而且在口语里易于引起丰富联想。至于后来有人把大胡的胡字加了三点水,说是因有一爿湖水。这其实是以讹传讹。实际情况是,那爿水面是由于煤炭开采造成地面下沉,小胡村东侧的那条小河流到大胡村、第六煤矿三角地带积水形成的。我在大胡村上学时,小胡村的同学经常带我们去那里玩水。河边有小胡村农民种的果树,有杏树,也有梨树。我小胡村的同学非常顽皮,他带着我们有杏时摘杏,有梨时薅梨……玩的不亦乐乎。现在想起青杏的酸涩,梨子的脆甜,还禁不住会流口水。 </p><p class="ql-block">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历史告诉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把山城区建成鹤壁市委市政府和鹤壁矿务局机关所在地,是当时中央部门的正确决策。而俗称大胡也是当时地方领导人的匠心独运。曾记否,唐代汪伦智邀李白不就是假借“十里桃花、万家酒楼、千尺深潭”,才留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佳话和传世名篇吗!事实上,俗称大胡抑或误写作大湖,也确为山城区的魅力增色不少。但不知道是否有人留下过名诗名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