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青岛都市圈核心城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濒黄海,是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五四运动缘起地。胶州湾自唐宋以来就成为北方重要港口,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驻兵建制胶澳,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遂因“一港一路”而兴,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青岛市,因有海中小岛“小青岛”、古渔村“青岛村”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青岛栈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青岛栈桥,即栈桥及回澜阁,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青岛海滨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2号,地处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栈桥及回澜阁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 状,最南端处筑有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总建筑面积354.12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岛栈桥,最早以军事专用人工码头的名义诞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为了加强胶澳(胶州湾)的海防,调派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四营兵力移驻胶澳(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开始修建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位于小青岛西北向的前海栈桥,这便是栈桥的起源。当时的栈桥全长约 200 米、宽 10 米,为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码头两侧装有从旅顺运来的铁制栏杆,前端设有吊架,便于装卸货物,也被称为南海栈桥、铁码头、大码头。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栈桥正式竣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栈桥已建至 350米左右的长度,但铁码头部分尚未完工。同年11月14日,德国海军从栈桥登陆占领了青岛,德国侵略者扩建栈桥,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桥身延长至350米,为利运输,桥面增铺轻便铁轨。使栈桥成为了他们的货运码头。 在拼命加快码头建设的同时,疏浚、开挖栈桥两侧的航道,提高栈桥作为临时码头的停靠能力。直到1901年小港码头一段铁栈桥投入使用,大型货轮可以靠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1902 年冬天,山东巡抚周馥致信胶澳总督特鲁泊,表示希望能去青岛访问,这一举动令德国方面始料未及。当时胶济铁路尚在建设之中,大小港码头也未完工。特鲁泊报请德国海军部同意,请周馥前往芝罘港,登上胶澳总督专门派去迎接的德国巡洋舰,驶往青岛,在青岛前海栈桥靠泊登陆。12 月 5 日,周馥抵达青岛,在栈桥上举行的欢迎仪式相当隆重。周馥的这次 “破冰之旅”,展示了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中德之间的一种特殊交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战争波及青岛。11月,青岛被日本占领,在当时的作战地图上对青岛铁码头的标注出现了 “青岛栈桥” 之名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14 年 12 月,日本人在栈桥上耀武扬威了一次,他们在桥上举行欢送仪式,送别率军打下青岛的日军指挥官、第十八师团司令神尾光臣2。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民国二十年(1931年),青岛市政当局对栈桥进行大修并扩建。桥身延长到 440米,桥面提高 0.5 米,在栈桥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为回澜阁。这座古香古色的建筑,使得栈桥自此旖旎为风景之妙,军事用途从此消弭于历史的尘烟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3 年 7 月,青岛市举行重修竣工落成典礼,并在回澜阁内立碑纪念。同年夏季,新建成的栈桥成为了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游泳比赛的赛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1949 年 6 月 2 日青岛解放后,青岛市委市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回澜阁及栈桥公园进行修缮和美化。栈桥开放为休闲娱乐之地,而回澜阁曾被用作展览馆、茶馆、青岛图书馆的阅览室等多种用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上世纪30年代,与林语堂、赵景深等齐名的芮麟,在《栈桥》一文中曾这样描述这处景点:“灯光照海连连空,浪鼓桥挝任好风。十万人家齐入画,胶州湾在月明中。”他认为自栈桥到汇泉炮台“是市区风景结晶处。凡听松、观涛、卧云、赏月、品花、谈心,无一不宜,无一不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两次入选“青岛十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青岛栈桥以 “飞阁回澜” 之名,前后两次入选“青岛十景”。栈桥托起了青岛明丽旖旎的风情,是无数国内外游客耳熟能详的景点和来青岛入乡随俗的首站景点,也无数次在影视剧中惊鸿一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栈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字状,最南端筑有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其建于栈桥半圆形防洪堤上,为民族风双层双飞檐八角盔顶亭阁,上覆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二层圆环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盘旋登上二楼。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栈桥恰到好处地延展到海中,在青岛前海画龙点睛地划出优美的一道线,若即若离于游人的视野,青岛前海风情万种的浪漫脱颖而出。栈桥身后的那块城市陆地,也成为青岛最有价值、最有人气和味道的区域,寸土寸金且生生不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岛人的栈桥情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栈桥之于青岛,如同外滩之于上海,故宫之于北京。在城市的过往中,这是青岛的图腾和地标。</b><b style="font-size:20px;">只要诠释它们,顿时映照出一个穿越时空的想象空间,带来属于老青岛的记忆和精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种有厚重历史感的魅力与绮丽,清晰地印在青岛人的心尖上,如同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历史上,几多青岛的产品以栈桥和小青岛为代言,或为产品名称,或为产品商标。于是,栈桥也以这些支撑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为依托,将浪漫的精神图景与实质的琐碎生活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与青岛人“天天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国内外,青岛啤酒可以称之为青岛的一张名片,许多人是先认识青岛啤酒继而才爱屋及乌认识这座城市,随后来到青岛与最新鲜的青岛啤酒醇香会合。青岛啤酒酒标上那个精致异常的LOGO就是“栈桥”的意象。栈桥多年来也以这种被简化的艺术形式,跟随着青岛啤酒声名远扬,在世界各地传送流转着自己的声望和风情。从栈桥这个景致外在的形态延展,其共有的“长虹远引”将陆地引入海中央,如同一个隐秘的心灵通道。 栈桥还是一座情调翩翩的桥,一座爱情的桥,在桥上发生过不知多少动人的情感故事。“栈桥左边第六盏路灯见。”多少年里,曾有多少情人在此约会,看大海、看海鸥、看日落,爱情回忆里所有与浪漫有关的美好都属于栈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栈桥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声望,其根源不但在于它见证了青岛城市的百年历史和“天生丽质”的海景,还在于栈桥牵引着一条堪称“城市母脉”的中山路以及以其为“坐标原点”的老城区。</b><b style="font-size:20px;">在许多青岛土著心目中,无论时光如何递进,城市如何更新,这里是城市永远的灵魂。栈桥这样的老地标作为心灵符号,所承载的象征性意义,成为百年青岛的根脉所在和对城市往事守望的坚强载体。</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许多与青岛有关的影像里,栈桥和回澜阁常常是这个城市的美丽代言。百余年间,青岛栈桥于潮涨潮落中,静静注视着身后这座城的变迁与成长。尽管城市地标更高更多,但是栈桥所焕发出的超越时间空间、超越美学概念的光彩,却是经典与恒久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注:文本素材源自百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青岛——青岛,德国强占胶澳后,将其占领区定名为"青岛",就是根据此岛而得名。这海中孤屿被德人称其为“阿克那岛”,派兵驻守,日占青岛后,称为“加藤岛”,当地居民习称“小青岛”。小青岛距海岸720米,海拔17.2米,面积1.2公顷。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岛”之称。岛距东侧海岸370余米,有长长的海堤与陆地相接。此岛原是陆地的一部分,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蚀雕凿下,渐与陆地分离,始成今日之形状。1988年,小青岛开辟为公园,并正式对外开放,全岛以栽植黑松为主的基础上,还栽有樱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春、夏、秋三季开花的观赏植物,在岛上地势较为平坦的南部有一个非常小巧的广场,广场中间立有手抱古琴、目视海面的“琴女”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海上皇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青岛海上皇宫位于栈桥西侧,由一个扣在海水中的白色贝壳状半球体和一个竖起的贝壳状半球体组成,是青岛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提起海上皇宫,不少市民会马上想到两点:它是一个白色的别致景观。2019年更名为故宫青岛文创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邻鲁迅公园,西接小青岛公园,与栈桥遥相呼应,南濒一望无际的大海,北面是著名景点青岛信号山公园,是中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8年,开始筹建海军博物馆。1989年10月,海军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1993年,海军博物馆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2021年6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新馆开馆。馆藏文物共计10000余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海天AMLL</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青岛海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旅游码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小鱼山拥翠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青岛中山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桃红柳绿又一春,今值谷雨正来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户外赏景怡情性,融入自然健身心。2025-4-20-11:1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