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四行仓库

庄建民

<p class="ql-block">“抗击倭寇”这个词,常出现在中国沿海各地的口岸、城关、高地、炮台…。元明清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城镇,都有抗击倭寇的历史纪念地。尤其是上世纪初以来,日本侵略者先占领东北,后策划卢沟桥事变,接着从各沿海登陆,发动了对中国的全线进攻。上海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国政府军与上海市民反击从吴淞登陆的日本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惨烈地作战史,其中最典型的战役就是四行仓库保卫战。</p><p class="ql-block">在上周参观了淞沪铁路的江湾站旧址后,想进一步了解这段铁路的淞沪抗战历史,于是来到了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这是矗立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侧、光复路上的一幢大型仓库建筑。这里建筑外墙保留着当年激战产生的弹孔痕迹,这里的内部空间布置成那段历史的展览,用人物雕塑、战争实物、文字和图片展板等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当年激战场景。</p>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北岸的一座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由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于1931年共建,故名“四行仓库”。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日军逼近上海闸北,中国军队为掩护主力撤退并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决定在闸北保留一支孤军坚守。最初计划留驻国民革命军第88师全师,后经师长孙元良建议改为仅留524团1营(实约420人),由团副谢晋元中校指挥,对外宣称“八百壮士”以壮声势。</p> <p class="ql-block">1,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p><p class="ql-block">四月中旬的一天,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四行仓库,这里是保留抗战历史的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2,血鏖淞沪</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保卫战,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四昼夜的著名战役。</p> <p class="ql-block">3,坚守四行</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26日至31日,谢晋元部依托仓库坚固结构,击退日军十余次进攻,包括28日日军唯一一次攻入仓库的突袭。守军利用楼顶投掷手榴弹和迫击炮反击,毙伤日军200余人。</p> <p class="ql-block">4,孤军抗争</p><p class="ql-block">战斗期间,上海市民通过苏州河南岸租界向守军输送物资,女童子军杨惠敏冒死送国旗入仓库,升起后极大鼓舞士气。租界外媒和民众目睹战况,引发国际舆论关注。</p> <p class="ql-block">10月31日,因公共租界施压,国民政府下令撤退。守军撤入租界后被羁押于“孤军营”四年,谢晋元后被叛徒刺杀。</p> <p class="ql-block">5,不朽丰碑</p><p class="ql-block">战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重振抗战士气,被誉为“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