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汝釉弦纹花盆,清雍正。 仿汝釉桃形洗,清乾隆。仿汝釉花囊,清乾隆。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状足。肩部对称置双系,腹下凸起一周12个乳钉。通体仿汝釉,釉面有细密开片纹,底心内凹,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仿汝釉瓷器是仿宋代汝窑瓷器的天青釉色,造型袭古又有创新,此器为插花器物,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为乾隆仿汝釉瓷器之精品。 仿汝釉桃形洗,清乾隆。 唐英题蜗寄款仿官釉墨彩题字笔筒,清乾隆。圆唇,筒腹,圈足。通体施灰青釉,自然开片纹,筒身墨题“简静二字”、“治心则心一,治事则事裕,治民则民安”。落款为“蜗寄题”,上首钤白文“陶”、朱文“榷”两个方章。唐英存世作品稀少,传世至今,尤为难得。“蜗寄”即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的号。唐英(1682—1756年),奉天(今辽宁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自号“蜗寄老人” 仿官釉四联瓶,清雍正。 仿官釉三孔葫芦瓶,清乾隆。 仿官釉长颈瓶,清乾隆。 仿哥釉花口洗,明代。菱花式口,浅腹,平底微上拱。除底部刮削成玉璧底外,通体施米黄釉,有较小的开片纹,如冰裂纹一般。釉质较厚,并有一层酥油光。此洗是明代仿宋哥窑制品,古朴、高雅,是当时文人的书房用具。 仿哥釉方形印盒,明代。 仿哥釉灯笼瓶,清雍正。侈口,短颈,丰肩,圆筒形腹下收,圈足。腹部贴有对称的瓶形双耳,圈足内釉下有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通体施粉青釉,内有开片纹,黄色的纹路较细,黑色的纹路较粗,称“金丝铁线”。足釉齐平,圈足底部涂双圈酱釉,是谓“铁足”。造型似灯笼,故名“灯笼尊”。釉色粉青,釉面滋润,是清雍正仿哥窑的代表之作。 仿哥釉三孔葫芦瓶,清乾隆。 仿官釉如意耳方尊,清雍正。长方形口,斜肩,四折长方形腹,圈足外撇。肩两侧各一如意形耳,通体施青灰色仿官釉,釉质莹润凝厚,釉面有大小开片,足底露胎,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清雍正时期对宋代五大名窑的仿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 仿官釉三系弦纹瓶,清乾隆。圆唇微撇,细短颈,丰肩,长圆腹,下敛,浅圈足。肩部三个环形系,瓶身等分三组弦纹圈线,通体施青灰釉,釉面开片呈冰纹状,足露胎,呈酱黑色。乾隆时期的仿官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造型上袭古又有所创新,器底常见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郎窑红釉观音尊,清康熙。撇口,直颈,丰肩,筒腹下敛,通体施红釉,釉色红润略有开片,底呈淡绿色。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其色彩绚丽,红艳鲜明,玻璃质感强。观音尊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此器型为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创烧。 蓝釉天球瓶,清乾隆。瓶长颈,鼓圆腹,圈足。通体施蓝釉,瓶内及底部施白釉。蓝釉烧制工艺继承元代传统,至清代历代沿袭,且烧制精细,常见造型为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蓝釉器专供于天坛圜丘台,乾隆十三年(1748年)冬至祭天首次奉诏用蓝釉器。 天蓝釉窃曲纹尊,清乾隆。此尊短颈,折肩,肩以下渐敛,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底部施白釉。仿青铜器造型,瓷器仿古铜器式样的历史十分悠久:战国原始瓷中即已出现,宋、元、明时均有所见,清代前期尤为盛行。其特点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提炼出极具代表性的线条和纹样,结合瓷器本身的材质加以表现,使瓷器平添古朴庄重之感。此尊刻工自然,纹样清晰,是以古铜纹样装饰瓷器中的佳作。 甜白釉鸡心碗,明永乐。 白釉暗刻缠枝牵牛花纹倭角兽耳方瓶,明宣德。 白釉罐,明成化。 白釉暗刻海马纹高足碗,明弘治。 白釉暗花罐,明嘉靖。 白釉刻花山水图题诗简瓶,清顺治。 白釉暗刻缠枝莲纹盘,清康熙。 白釉铃铛杯,清康熙。 白釉暗刻龙纹瓶,清道光。 白釉荷叶盖罐,清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