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8日,我们一行22人自国内各地齐聚成都天府机场,搭乘9点25分的国际航班CA437,向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进发,开启尼泊尔八天之旅。</p> <p class="ql-block"> 飞机上,人们怀揣一个期待,在舷窗一睹珠穆朗玛峰的风采。有人提前做了攻略,预订机票时特意挑选飞机右侧窗口的位置,只为能更好地观赏珠峰。</p> <p class="ql-block"> 飞机离开成都不过半小时,连绵的雪山便映入眼帘。我知晓,此处应是我曾涉足的川西、滇西北以及藏东南一带的横断山脉。往昔,我们只能仰望其中的一个个点,如今,它们竟连绵成片。四姑娘山、噶贡山、梅里雪山,已然难以分辨。它们或如银龙盘踞,或如玉屏开散,在云海中若隐若现,连绵不绝地铺展到天际。让人不禁感叹,不愧是世界屋脊、高原雪域。</p> <p class="ql-block"> 当导游提示珠峰即将出现时,机舱内涌起隐秘的躁动。从万米高空侧视地球之巅,是地面上难以企及的角度。由于我坐在左侧眩窗,不得不来到卫生间附近的小圆窗前。虽说窗口极小,但玻璃洁净无划痕,视线清晰。透过窗口远望,云絮弥漫处,一座金字塔状的雪峰隐约显现,那种遗世独立的姿态,如同佛陀趺坐于莲台。</p> <p class="ql-block"> 加德满都山谷静卧在珠峰西南,立体地图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在此陡然沉降,形成垂直落差近六千米的"地球阶梯"。正是这道天然屏障阻挡北方的寒流,才使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扑入尼泊尔,造就了喜马拉雅山南麓这片世界闻名旅游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 在当地时间11时许,我们到达加德满都机场,当我看到机场那砖红的墙体及赭黄色调,仿佛感觉到了中世纪城市。</p> <p class="ql-block"> 而当尼泊尔地导马达为每位来客献上哈达时,我又想起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泥婆罗国"。千年流转,这座山谷之城古老却不沉重。</p> <p class="ql-block"> 虽说来加德满都之前已有心理准备,但亲眼所见,还是超出想象。</p> <p class="ql-block"> 没有交通红绿灯的街道上,喇叭声与尘土在空气中混同一起;摩托车与汽车同道穿行;警察在道路中间不停地走动,左右瞭望,手臂挥舞,哨笛连连。</p> <p class="ql-block"> 当聚集的人流通过马路时,那似乎是行人与车体近距离的摩擦。而公交车时停时开,车门上乘务员的眼睛和拍打车身的响声,就是指挥公交车行与停的信号。</p> <p class="ql-block"> 这一切,对外来游客格外刺眼,而对于尼泊尔人却习以为常。在他们眼里那些车流和人流以及喇叭声和哨声,仿佛与移动的彩色经幡及佛塔檐角的风铃交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我不禁吟出一首小诗:《加里满都交通即景》</p><p class="ql-block">车流电掣掠风前,</p><p class="ql-block">汽笛烟尘两混缠。</p><p class="ql-block">狭路相逢看警示,</p><p class="ql-block">声声哨起响连绵。</p> <p class="ql-block"> 午餐过后,我们参观了南亚最大的“博达哈大佛塔”,这里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素有“小西藏”之称。</p> <p class="ql-block"> 在宏大的白色穹顶之上,矗立着一座方形的塔,四面皆绘有巨大且洞察世俗的佛眼。</p> <p class="ql-block"> 转经道上,红衣喇嘛与信众游客摩肩接踵,转经筒的嗡鸣与祭祀铃铛的清响编织成奇妙的和声。</p> <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公元五世纪的佛塔,如同嵌在喜马拉雅南坡的曼陀罗,将八万四千法门化作具象的坛城。</p> <p class="ql-block"> 这里寺庙供奉的佛像与礼佛方式以及僧人和信众的穿戴与我国西藏寺庙所见几乎相同。</p> <p class="ql-block"> 佛塔四周是上世纪初期以前的建筑,砖红赭黄的色调,洋溢古朴陈旧的气息,与店铺经营的佛门法器和工艺品极为搭调。</p> <p class="ql-block"> 所有人脸上都显现着平静安详,看不到怨气和戾气。这大概缘于他们的处世哲学,不争、不急,安于现状。</p> <p class="ql-block"> 尼泊尔是印度教与佛教共存的国度,但佛教徒仅占总人口的8%。其中,大佛塔和猴庙是为数不多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斯瓦扬布纳特寺,俗称猴庙,又称四眼天神庙,坐落于首都加德满都郊外的斯瓦扬布山顶上。它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其主建筑是一座巨型舍利塔,塔身为圆锥型,底座呈四方形,底座四面绘有“智慧的眼睛”图案,象征着佛眼法力无边,能洞察加德满都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佛塔由13层圆锥形相轮构成,表面镶镀着铜片和金箔。塔顶是结构繁复的华盖,华盖之上高竖着镏金宝瓶,塔冠还嵌有一颗硕大的宝石。</p> <p class="ql-block"> 在主塔四周,分布着一些小型舍利塔和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 由于寺内猴子众多被当地人视为“圣猴”,受到寺庙僧人和居民的尊敬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 相传文殊菩萨在此剃去三千烦恼丝,头发变为树木,头上的虱子则化作猴子,所以这里的猴子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和大佛塔,我看到一些狗横卧在路中间,对来来往往的游客视而不见。想到猴子和牛在尼泊尔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感觉狗一定为此忿忿不平,才采取这一行动。于是我又戏作一首《尼泊尔街犬》:</p><p class="ql-block">皆因民众信佛神,</p><p class="ql-block">貫把猴牛奉上尊。</p><p class="ql-block">家犬未能列序位,</p><p class="ql-block">忿然横卧路中心。</p> <p class="ql-block"> 当夕照掠过塔顶树梢,我忽然懂得:这个将80%信仰献给印度教却保留着佛陀诞生地的国度,或许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众生平等"——也如那些坦然酣眠在朝圣之路的狗,在神与人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2025.4.18尼泊尔旅游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