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医学教授李军红在《简养》中写道:“养生并非复杂之事,也无需过多技巧。通过简单的饮食、运动与休息,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即可调理身体、保持健康。”步入中年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心灵也常感疲惫。睁眼是家中的琐碎,闭眼是工作的压力;兜里的钱不够用,孩子的学业又让人操心。大小事务无时无刻不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对此,山下英子曾言:“让生活变得快乐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摒弃那些不必要的、不合适的、不舒服的东西。”人到中年,学会删繁就简,追求极简生活,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p> <p class="ql-block">01 物质极简</p>
<p class="ql-block">作家傅士德曾指出,现代人的通病在于渴望拥有更多。许多中年人因社会阅历深厚,物欲愈发强烈。他们热衷于比较房屋大小、车辆奢华程度以及穿戴是否彰显身份地位……然而,欲望越多,越容易成为物质的奴隶,被过高的期望压垮身心。懂得节制欲望,简化物质生活,才能摆脱外物束缚,享受舒适自在的人生。钱钟书任教清华大学时,家中除了一张桌子和沙发外,几乎没有任何家具。仅有的两张椅子也是用木箱代替,家中没有电话、电视或录像机。然而,他一生都过得怡然自得,随心所欲。正如白居易所言:“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到了一定年龄,学会为物质生活做减法,减少对物质的渴望,才能回归内心的宁静与丰盈,以饱满的精神笑对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02 言语极简</p>
<p class="ql-block">你是否常常因话多而后悔?年轻时,我们总以为滔滔不绝是一种能力,但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明白:对不该说的事情保持沉默,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一次,知名建筑师李国强与老友一同参加饭局。酒过三巡,众人开始卖弄知识,有人点评名家奇物,有人吹嘘自己的成就。老友小声对李国强说:“你可是行业翘楚,为何不发表几句高见?”李国强只是摇头,继续旁观那些人侃侃而谈。饭局结束后,李国强对朋友笑道:“若我年轻十岁,或许也会谈古论今一番。但现在,算了。我不喜欢听他们吹牛,别人也不会喜欢听我唠叨。”现实中,许多人习惯性地炫耀自己,自以为无所不知。殊不知,话多只会惹人厌烦。《心智》一书中提到:“表达欲过强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人生缺乏信心。”中年以后,与人交流时,应先收起说教的冲动。不炫耀学识,不废话连篇,不拐弯抹角。能闭嘴就闭嘴,能少说就少说。当你能做到守口如瓶、谨言慎行,便可避免80%的烦恼。</p> <p class="ql-block">03 工作极简</p>
<p class="ql-block">《麦肯锡极简工作法则》中提到:“永远不要杂乱无章地工作。”尤其步入中年后,精力迅速衰退,无法熬夜,更无法透支身体。此时,唯有极简工作,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自我消耗。商业咨询师大岛祥誉年轻时精力充沛,每天工作超过13小时,大小事务一概亲力亲为。然而,41岁时,他突然感到精力不足。孩子的教育、公司的管理以及各种琐碎小事让他头疼不已。他意识到,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无差别地处理工作。于是,他开始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专注于最核心、最重要的事务,其余一律交由下属处理。调整工作方式后,他的工作量减少,精神状态也得以恢复。最终,他不仅将公司发展壮大,还撰写了多本畅销书,成为知名作家。正如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所言:“整天忙于琐碎小事的人,注定无法成就大事。”有目的地工作,才能避免被琐事消耗。</p> <p class="ql-block">04 关系极简</p>
<p class="ql-block">作家孙犁曾写道,他年轻时非常热衷于交友。无论谁来访,他都会从书房跑出来,高兴地喊着:“来了来了!”然而,他后来发现,这些人登门拜访往往别有用心。他们要么托他办事,要么请他题词作文。过多的人情往来不仅占据了他的时间,还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年轻时,他尚能应付,但步入中年后,明显力不从心。白天客套的寒暄与喧闹的场面,让他难以入眠。无奈之下,他决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交。从此,他深居简出,得以创作出《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名篇。正如作家余华所言:“我不再假装拥有众多朋友,而是回归孤单,以真实的自我开始独自生活。”生命中有太多社交是无意义的。泛泛之交不仅无法为你排忧解难,还可能带来麻烦。与其为此伤神,不如将重心转向内心。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去陪伴值得的人,这才是中年人应有的觉悟。</p> <p class="ql-block">05 信息极简</p>
<p class="ql-block">你是否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大部分闲暇时间花在看手机上?于是,我们接收到各种信息:有用或无用,真实或虚假,积极或负面……很多时候,人感到疲惫,正是因为大脑接收了过多无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会误导我们,还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削弱独立思考的能力。步入中年后,人的精力与思维能力逐渐下降。频繁接收信息,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还会扰乱心智,使我们无法进行深度思考。减少看手机的时间,少刷短视频,腾出更多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情,生活质量将显著提升。</p> <p class="ql-block">06 情绪极简</p>
<p class="ql-block">医学家露易丝·海研究过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她认为:“过度的愤怒可能引发疖子;长期的情绪问题未解决,容易导致高血压;郁闷不乐、思想呆滞,可能与血液病相关;长期压抑内心的忧伤与愤怒,则可能与癌症有关……”对中年人而言,身体本就存在诸多潜在疾病风险。若情绪管理不当,只会雪上加霜。著名中医中里巴人曾讲述过一个案例:一位中年人因裁员失去收入来源,心情低落。某天开车时,又与他人发生小碰撞。想到事故处理会耽误时间,他气得准备破口大骂。然而,话未出口,因急火攻心,引发脑溢血,当场倒地。自此,本就艰难的家庭再遭重创,妻儿只能以泪洗面。因此,人到中年,面对接踵而至的生活压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先排遣内心的情绪。学会自我开解,凡事多往好处想。放下负面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更好地调养身体。</p>
<p class="ql-block"> 巴尔扎克曾言:“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应该像船长一样,在狂风暴雨之下将笨重的货物抛掉,以减轻船的重量。”人到中年,便如掌舵的船长,载着家庭与工作,随生活的浪潮起伏。一事接一事,一关紧一关,让人无暇停歇。若仍像年轻时那般满负荷运转,日子只会越来越疲惫。学会抓大放小,该舍则舍,该放则放。将生活调整为极简模式,卸下物欲的枷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当身心背负的负担减轻,人自然会感到轻松愉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