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张良燕</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184454</p><p class="ql-block">注:白居易《琵琶行》,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第8课</p> <p class="ql-block">九江,这座承载千年风韵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而琵琶亭,宛如一颗镶嵌于诗意大地上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3月30日,春光明媚,我从九江市烟水亭出发,乘公交车满怀期待地前往琵琶亭。当我踏上这片浸润着古韵的土地,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古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p> <p class="ql-block">琵琶亭,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如今傲然屹立于九江市长江大桥南岸东侧。它临江而建,背倚琵琶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如画。据史书记载,琵琶亭始建于唐代,已有1200年的历史。最初位于九江城西长江之滨,是白居易送别友人的地方。然而,岁月的变迁使它几经兴废,多次迁址,直至1988年3月,崭新的琵琶亭才在今址落成,再现昔日辉煌。</p> <p class="ql-block">琵琶亭占地面积达3300多平方米,方位坐北朝南,整体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设计,分为主亭、左碑廊、右碑廊及园林(包括假山、池塘)四大区域。主建筑琵琶亭巍然矗立于临近长江七米高的花岗岩石基之上,亭高20米,双层重檐的设计别具匠心,上方悬挂着刘海粟大师亲笔题写的“琵琶亭”金字大匾额,熠熠生辉,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亭前大门的照壁之上,镌刻着毛泽东墨迹的《琵琶行》巨幅贴金大理石碑刻。毛泽东那笔走龙蛇、酣畅淋漓的书法,随着诗意起伏跌宕,与《琵琶行》的优美诗句相得益彰,堪称千古绝唱。全诗八十八句,616字,但伟人有意疏漏了体现悲观情绪的六句42字,留下后人无尽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亭院正中,一尊汉白玉白居易塑像巍然屹立,阳光洒下,为这位伟大的诗人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四周环绕着碑刻文化环廊,琵琶亭古朴厚重,重檐锐顶,尽显唐代建筑风格。两旁碑廊中镶嵌着56块历代诗人题咏琵琶亭的诗赋碑刻,每一块碑刻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购票30元走进琵琶亭内,参观“江州司马白居易”主题展。四个章节如四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引领我走进白居易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初识江州”,白居易初到江州,满怀壮志却遭遇挫折,心中苦闷与迷茫交织。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新环境,用心观察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为日后的创作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湓浦遗韵”,在这部分,我仿佛看到白居易漫步于浔阳江头的身影,他倾听着江水的流淌声,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一切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书写出千古不朽的诗篇《琵琶行》。</p> <p class="ql-block">“漫游庐山”,庐山的壮美景色让白居易流连忘返,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庐山的奇峰异石、飞瀑流泉,让人心驰神往,对这座名山充满无限向往。</p> <p class="ql-block">“惜别江州”,当白居易即将离开江州时,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他在这里留下太多回忆与情感,这些都成为他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登上四楼,俯瞰九江大桥,滔滔江水奔腾不息,展现出九江最美长江岸线的壮丽景色。江风拂面,思绪万千,我仿佛看到当年白居易在此送别友人的场景,那份深情厚谊穿越千年,依然触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回到一楼,我观览四幕融合沉浸式影片与数字交互等多媒体形式的展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琵琶行》的创作过程,加深了对课文《琵琶行》的理解。全诗八十八句,白居易通过对琵琶女高超技艺和悲惨人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情。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江夜闻曲(1-14句),那是一个秋夜,枫叶荻花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白居易送别友人,心情沉重。就在这时,水上传来一阵琵琶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这琵琶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引出琵琶女的出场,令人不禁心生怜惜。</p> <p class="ql-block">琵琶演奏(15-46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通感等手法,将抽象的乐声转化为视觉与情感体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艺。音乐从欢快明朗到幽咽凝绝,暗示着人物命运的起伏,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身世自述(47-74句),琵琶女回忆起年少时的风光,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然而,时光流转,如今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她的命运如同落叶般飘零,个人的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艺人的普遍命运,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同病相怜(75-88句),诗人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身贬谪之苦,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这一句千古名言,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结尾“江州司马青衫湿”,以泪湿衣衫的细节强化共鸣,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中学课本中的《琵琶行》,曾经只是一段文字,而在琵琶亭,它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耳边响起唐宣宗李忱的《吊白居易》一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在这里,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白居易的情感与他对人生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离开琵琶亭时,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亭台楼阁上,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我不禁回首,再次凝望这座充满故事的建筑,心中充满了不舍。</p> <p class="ql-block">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无数的情感。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