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益堂 我的母亲

鲁益堂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今年八十四岁了,她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付出。从她出生的那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到经历了解放战争时期,再到解放后早早参加生产大队的体力劳动,她的生活从未轻松过。十八岁那年,她进入淄川酒厂工作,成为了一名酒厂职工。然而,一九六二年,她被下方迁回农村,但集体联名给中央写信后,月余收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笔回信。回到农村后,她挑起了女队长的重任,带领着慕王村一大队的年轻妇女们热火朝天地进行体力劳动。二十三岁那年,经人介绍,她与我的父亲结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的父母一生生了七个孩子,但因为贫穷,只剩下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姨。因此,我父亲做了赘婿,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就是我姥姥的老房子拆了后,建的新院楼房。</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淄博矿务局发电厂的一名普普通通锅炉运行职工,后来升为班长及车间主管,父亲下班后总是去生产队里替我的母亲干农活,诸如翻地、播种、浇水、除草、打农药、收割,后来我们村改为菜农,就种菜、施肥。。。。</p><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发的到来全国十大明集的淄川西关大集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新机遇,南方人敏锐察觉到淄川是一块发家致富宝坻,一窝蜂似的聚集而来,服装加工业一夜春笋般的出现,小摊小贩使得西关大街迅速繁荣昌盛起来,我的母亲也随着这阵春风踏入到缝纫加工、市场摆摊的致富之路,在我母亲的带领下全家全员参与。</p><p class="ql-block">父亲58岁因病退休,退休后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先后在村里锅炉房、物业及鲁川制药门卫干过许多年。</p><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互爱互敬,孝敬双方父母,邻里互助,辛辛苦苦养育我们兄弟妹三人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儿孙满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享年八十岁,留下了孤单的老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身体逐渐大不如从前,直至今天因病住院。我们兄妹三人每天都轮流侍候着娘,尽可能地减轻她因疾患带来的痛苦和因卧床时间长了的疲劳,这是我们作为儿女唯一能做到的孝道。</p> <p class="ql-block">经过十二天的治疗,终于听到了医生的通知,告知各项指标基本上接近正常值,可以出院了。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身上盖着绿色毯子,显得格外虚弱。但她的目光中依然透着坚韧,那是她一生的写照。我们兄妹三人围在她的床边,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感激和不舍。我们知道,母亲的康复之路还很长,但我们一定会陪伴在她身边,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