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基础应用讲座

方言

<p class="ql-block">半岛晨报资深记者来庆新作客沙区图书馆,做《deepseek基础应用》专题讲座, 揭秘AI赋能文学创作之道。</p><p class="ql-block">4月16日上午9时30分,沙河口区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数十位作协会员怀揣对DeepSeek等AI技术的好奇,专程前来聆听半岛晨报资深媒体人来庆新的专题讲座。这场主旨为当文学遇见AI智能时代的创作革命的学术分享,为在场作家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写作的新窗口。</p><p class="ql-block">主讲人来庆新先生系辽宁大学中文系硕士,身兼资深记者、新锐作家与技术达人三重身份。其二十余万字的都市文学作品《双城记》以细腻笔触和深刻洞察广受文坛好评。近年来,他潜心钻研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应用,在文理交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作为公益知识传播者,其在网络平台开设的AI应用课程已吸引超10万学习者,其中关于DeepSeek的系列教程尤受写作者青睐。</p><p class="ql-block">讲座现场,来庆新以其特有的"文理双栖"优势,将晦涩的技术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创作案例。"AI不是替代创作者,而是拓展创作可能性的'数字缪斯'。"他通过现场演示,系统讲解了人机协同创作的三大核心:如何构建有效的提示词(prompt)、怎样训练AI理解写作者的独特风格,以及最重要的——在保持创作主导权的前提下,让AI成为构思落实的加速器。</p><p class="ql-block">针对写作者最关心的版权问题,来庆新特别强调:"通过特定指令生成的文本,只要包含创作者足够的智力投入与个性表达,完全可依据《著作权法》主张权利。"他现场展示了经过AI辅助创作后申请版权登记的实际案例,为在场作家吃下"定心丸"。</p><p class="ql-block">两个半小时的讲座高潮迭起。当演示到DeepSeek的"智能校对"功能如何三秒内完成万字文稿的语法纠错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这简直是为文字工作者量身定制的'24小时数字编辑'。"我不由得发出如此感慨。</p><p class="ql-block">讲座尾声,来庆新预言:"掌握AI工具的作家,就像文艺复兴时期最早使用印刷机的文人。当文学想象力与智能技术相遇,必将催生全新的创作范式。"不少与会者表示,这场讲座不仅破解了他们对新技术的畏难心理,更点燃了探索"人机共生"创作模式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本次讲座由沙河口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和平主持。</p> <p class="ql-block">来庆新老师在讲台上</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个座位,座无虚席。</p> <p class="ql-block">方言代表沙区作协,给来庆新老师颁发证书。</p> <p class="ql-block">全体与会的作家协会会员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