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4月17日</p><p class="ql-block">地点:西校区 至善楼一楼 三9班</p><p class="ql-block">事件: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研讨会</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宋灵灵</p> <p class="ql-block">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为了探寻更高效的数学教学路径,我们三年级数学组齐聚一堂,围绕“如何高效运用讲练结合”展开了一场热烈且富有深度的研讨。这一场思维碰撞的盛会,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教学之路。</p> <p class="ql-block">落日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会议室每位教师的脸上,老师们怀揣着对教学的热忱与思索,开启了这场研讨之旅。</p> <p class="ql-block">会议伊始,教研组长宋灵灵点明主题:“讲练结合作为经典教学法,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有着无限潜力,如何深挖这一潜力,让课堂提质增效,是我们今日研讨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我们学校的业务校长丁校长莅临指导,她和蔼可亲的说:“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丰富多样,涵盖图形、计算、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老师们深知,精准把握知识点特性是讲练结合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三1班韩素梅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面积”单元,韩老师指出:“这部分知识抽象,学生首次接触,概念讲解要细。从生活中桌面、书本封面引入,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感受面积大小,建立初步认知。练习时,先设计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巩固公式运用,再抛出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培养思维灵活性。”</p> <p class="ql-block">三2班郭春霞老师 </p><p class="ql-block"> 郭老师接过话茬,针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享经验:“讲解笔算除法,要分步演示,从高位除起,每一步余数与除数关系重点强调,配合动画展示除法运算过程,助学生理解算理。练习按梯度,从基础竖式计算,到解决包含除法意义的实际问题,如分物品情境题,让知识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三3班 宋灵灵老师</p><p class="ql-block"> 会议进行中,宋灵灵老师再次上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老师们纷纷拿出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模拟课堂实景,探讨讲练的时机与节奏。”</p> <p class="ql-block">三4班 孙艺文老师</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展示“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教学片段:讲解完统计表结构、统计图含义后,立即给出简单数据,让学生现场填写并小组讨论从中获取信息。</p> <p class="ql-block">三5班 曹秀娟老师</p><p class="ql-block"> 曹老师则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尝试别样节奏:先抛出生活中小数实例引发兴趣,讲解读写法,练习几个读写题后,接着讲解小数意义,再安排与意义相关练习。“这样螺旋上升式讲练,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知识层层递进,学生逐步掌握。”</p> <p class="ql-block">三6班 蒋娜老师</p><p class="ql-block"> 蒋老师发表观点说: “讲后速练,学生对新知识印象深刻,讨论交流又深化对数据解读能力,这时教师再针对问题二次讲解,效果事半功倍。</p> <p class="ql-block">三7班 展晶晶老师</p><p class="ql-block"> 展老师关注课堂互动反馈:“练习时发现,学生自主提问少,后续教学要多鼓励质疑,讲练中预留时间让学生提出困惑,教师针对性解惑,让学习更主动。”</p> <p class="ql-block">三8班 于秀丽老师</p><p class="ql-block"> 教学的终点是学生的成长,老师们不忘从学生角度反思。于老师带来学生作业错题分析:“从错题看,部分学生面积计算单位换算易错,练习设计应增加此类专项训练,讲解时用实物模型,如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用纸片直观对比,强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三9班 张珍珍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数字化浪潮下,如何借助科技优化讲练结合成为热议话题。年轻的张老师分享利用数学 APP 资源:“一些 APP 有动态几何图形演示、趣味计算挑战,课堂练习环节引入,既能寓教于乐,又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节奏,课后推送个性化练习,巩固拓展知识。”</p> <p class="ql-block">三10班 赵聘老师</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想:“预习阶段线上微课讲解基础,课堂重点讲疑难、练拓展,课后线上答疑、布置小组合作实践作业,打破时空限制,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三11班 朱梦莹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位置与方向”板块,经验丰富的朱老师率先发言:“这部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但孩子们空间观念尚弱。讲解时,要充分利用校园地图、教室布局等实景,带孩子们实地辨认方向,让抽象概念具象化。练习就从简单的‘说一说教室各个方向有什么’起步,逐步进阶到根据地图描述路线,层层夯实。”</p> <p class="ql-block">三12班 邢淑静老师</p><p class="ql-block"> “图形的运动”单元紧随其后成为焦点,邢老师分享心得:“认识轴对称图形,可先展示大量精美对称图案,引发惊叹,顺势讲解特征。动手环节必不可少,让孩子们折一折、剪一剪,制作轴对称图形,在实践中深化认知。练习既有判断图形是否对称的基础题,也有给定一半图形,让孩子补全另一半的创意题,锻炼空间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三13班 贾凤华老师</p><p class="ql-block"> 贾老师带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堂妙计:“讲解算理,利用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直观呈现乘法过程,孩子们理解后,马上跟进竖式计算练习。我会先在黑板上规范板书,再让学生模仿练习,过程中巡视纠错,及时巩固算理与算法。练习中,设计‘错题医院’环节,收集典型错题让学生诊断,强化易错点记忆。”</p> <p class="ql-block">三14班 李秀英老师 </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则在“集合”概念教学中有奇招:“引入时用生活中‘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人员名单,存在重复’的情境,激发矛盾冲突,引出集合。讲解韦恩图绘制与含义时,手把手教,随后让学生自己用韦恩图整理数据,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练习从简单的填图题,到复杂的根据集合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提升学生能力。”</p> <p class="ql-block">三15班 胡翠兰老师</p><p class="ql-block"> 教学经验极度丰富的胡老师提出:“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讲要细之又细,多利用实物模型、动画演示辅助。练习从模仿例题开始,量少而精,重在夯实基础。中等生则要注重知识串联,练习有一定综合性,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学优生可挑战拓展思维题,如在面积计算中引入不规则图形割补法,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挖掘深度。”</p> <p class="ql-block">三16班 王新老师</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补充道:“课堂练习环节,可设置分层任务卡,不同颜色对应不同难度,学生自主选择,既能保护自尊心,又能满足学习需求,课后辅导也依此原则,精准发力。”</p> <p class="ql-block">三17班 杨靖老师</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分享班级做法:“练习后即时评价,口头表扬、小贴纸奖励,激发积极性。作业批改采用评语 + 星级评定,评语点明问题与建议,星级直观反映完成质量。定期错题整理,让学生制作错题本,分析错因,教师据此调整讲练重点,形成闭环。”</p> <p class="ql-block">三18班 张秀芝老师</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则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在线作业平台,即时生成数据报表,精准掌握学生答题情况,课堂针对性讲解错题,课后推送个性化练习,让讲练更高效。”</p> <p class="ql-block">夕阳已经落下,研讨已近尾声,级段长于秀丽主任 满含笑意总结:“今日研讨,是思维的碰撞,更是智慧的集结。我们明晰了讲练结合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多元路径,未来,带着这些硕果奔赴课堂,持续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精心设计的讲练活动,为他们的数学学习铺就坚实之路。”</p> <p class="ql-block">教研组长再次强调:“这场研讨会虽落下帷幕,但探索高效讲练结合的征程才刚刚启航。老师们带着满满的干劲与决心,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让三年级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向往、眷恋的知识乐园,助力他们在数学海洋里乘风破浪,驶向智慧彼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