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蛇蟠岛,位于三门县,是三门湾西部的一个半岛,老底子为一个岛,素有千洞岛之美称。陆地面积14.73平方公里。最高点蛇蟠山海拔98.7米。2008年通过围海造地连接宁海县后,蛇蟠岛成为半岛。岛内有历代采石留下的大小岩洞1300多个,岩洞纵横交错、连环套迭、怪石嶙峋、风光奇异。洞内四季似春,洞外波光帆影,是不可多得的旅游避暑胜地。人口3372人(2017年)。岛民大部从事种植业,其次为海水养殖业。另外还有少量捕捞业和加工业。</h1> <h1>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我们原虹口建委下属的原虹口市政与虹运公司的退休人员及亲朋好友52人在蛇蟠岛三日游。</h1> <h1> 4月12日上午,我们来到蛇蟠岛上的海盗邨,位于我们住舍的蛇蟠岛度假酒店的东南700米处,坐车几分钟就到了。</h1> <h1> 下车后,一看,就是我们一车人。由于下雨,大家撑着伞,往入口处走去,在“海盗邨”墙柱前留影。</h1> <h1>“海盗邨”入口处</h1> <h1>原虹口市政退休人员:胡银康、周君白、李玉海、王剑秋、王杰、石泽彬、王岳雷、吴三宝、陈宏亮、周文华、黄雅琴</h1> <h1>李玉海、王剑秋、赵毓秀</h1> <h1>李玉海、王岳雷</h1> <h1> 进入里面,石阶边着落一组“海盗塑像”,是历史上的孙恩、卢循、方国珍、王直、郑芝龙五位海盗,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海盗。</h1> <h1>下写“东海枭雄”</h1> <h1> 来到石阶顶上,眼前坐落一汪汪的水池,山崖壁怪石嶙峋,岩壁刻字刻图,象征着海盗的猖獗。</h1> <h1> 蛇蟠岛的主要岩石为火山凝灰岩,被称为“蛇蟠石”,由火山灰等细微颗粒亿万年沉积凝固而成。以赭红色为主,部分呈现粉红色调,色泽瑰丽且质地坚韧,是雕琢石窗的上好材料。明、清时期蛇蟠石产品远销于苏、沪、杭、闽、瓯等地及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h1> <h1> 大家沿着曲折木桥前行,石头上雕刻鳄鱼、狮虎等,表示海盗的强势。</h1> <h1> 海盗邨,其实是一个连续的山洞,最早是采石场。之后,成为浙东沿海海盗的藏身地。由于四周被海围着,便于防守。</h1> <h1>海盗石像</h1> <h1>炮弹</h1> <h1> “山海会盟”字刻,海盗的产生往往与海禁和暴政相关。无路可走的百姓因此成为海盗,在山海间举行会议,上演了一幕幕壮观的历史剧。</h1> <h1>鳄鱼</h1> <h1>虎</h1> <h1> 墙上刻着孙恩、卢循起义军行军路线。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自琅邪(今山东临沂)起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月,孙恩带一百多人从海上登陆,攻下上虞,袭破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最远至交州(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h1> <h1>牢房</h1> <h1> 穿过一洞又一洞,来到“忠义堂”,高大的洞厅,安放着桌椅,火灼熊熊,战鼓擂擂。</h1> <h1> “忠义堂”的方国珍像。方国珍(1319年-1374年),今台州黄岩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后降朱元璋得善终。</h1> <h1>“忠义堂”</h1> <h1> 可见经过千年的采石,洞道众多,洞高厅深,蜿蜒迂回。一处洞穴里,海盗王直在传达指示。</h1> <h1> 海盗头目王直(?—1559年12月25日),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雄村柘林人,号五峰船主,造巨船,参与同日本、暹罗、西洋经商。明嘉靖年间,朝廷执行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王直组织武装船队,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在浙江沿海,攻城略地,烧杀抢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在定海自称徽王,与朝廷抗礼,屡败官兵,浙、直、闽、广几不可支。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和其幕僚徐渭主张对其招安,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王本固所被诱归降逮捕入狱。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处死。</h1> <h1>狮子大开口</h1> <h1>龙头</h1> <h1>龙头</h1> <h1>古时采石场留下的一个个水坑</h1> <h1>古时采石场留下的一个个水坑</h1> <h1> 沿着洞内水塘的木栈道往前走,经过一个个洞门,望着采石后留下的巨洞,感叹古人劳作的艰辛。</h1> <h1> 来到“北欧海盗”石刻处,一组“北欧海盗”活龙活现展现在此。一旁牌上上写,这里竟然招徕北欧海盗来到这里,如“海上魔王”英国的德雷克和西班牙“海盗女皇”卡特林娜等人物的光顾。</h1> <h1>“海上魔王”英国的德雷克和西班牙“海盗女皇”卡特林娜等</h1> <h1> 巨大的洞穴高低错落,横在我们眼里,石桥弯曲,在洞内延展,粗木铁链,搭在石头上,一幅威武形式。</h1> <h1>周文华在洞中</h1> <h1> “玲珑飞渡”,由此拉绳索,外出打劫时,海盗沿绳索飞渡而下。</h1> <h1> 来到山顶处,三门湾宽广。望着三门湾大桥,巍巍壮观,气势宏大。</h1> <h1>“洞窟探宝”</h1> <h1> 穿过一个个洞穴,到了海盗住舍地,这里曾经架过床,架过灶,又有着长桌,想象中的“大碗喝酒、大块剁肉”的地方。</h1> <h1> 来到一个搭着舞台的洞穴,高高的洞顶,地上摆着四张八仙桌与长板凳,舞台放着铴锣与大鼓,我在此过个瘾。</h1> <h1>我在打鼓、敲锣</h1> <h1> 最后来到一个很大的山洞,大家在此凳椅桌边休息,四周望着高高的洞穴,空旷宜人,真是休息的好地方,冬暖夏凉。</h1> <h1>海盗邨出口处,也是我们进来的地方。</h1> <h1> 游逛了海盗洞,它是一个洞中有洞,小洞连大洞,从进口处直到出口处,为一个方向,就是海盗洞入口处。在洞窟里漫步,洞顶的顶面泛着幽蓝微光,大大小小的洞穴,时而登高,时而往下,时而开阔,时而狭窄,真可谓洞中有洞,形状各异,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它那神秘色彩,让我们看到了古时采石场变成了一个隐秘攻防的堡垒。</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