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汝州市之城隍庙、钟楼、法行寺塔等

孤云野鹤

<p class="ql-block">上午去了风穴寺,中午吃了饭,回到宾馆睡个午觉。下午无所事事,怕荒废光阴,约着骑友上街骑车逛一圈。</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城隍庙,这在汝州市文物古迹排名第一。我在网上查,老城隍庙九二年已拆干净了,这个城隍庙应该是新建的,为什么能排名第一呢?骑车过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十二老母殿</p> <p class="ql-block">倒座的两个殿内诸神要待农历四月初三开光。</p> <p class="ql-block">城隍大殿</p><p class="ql-block">有明一代,城隍信仰较前朝尤为兴隆,《明会典》载,洪武二年(1369年)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城隍也封为王,秩正一品;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灵祐侯,秩三品;县为显祐伯,秩四品,都、府、州、县城隍各赐王、公、侯、伯之号,并配制相应的衮章冕旒。</p><p class="ql-block">汝州旧辖鲁、宝、郏、伊四县,城隍爷官秩三品,称“灵祐侯”。</p> <p class="ql-block">地藏老母殿</p> <p class="ql-block">中皇殿与玉皇殿</p> <p class="ql-block">离开城隍庙,我们骑车去南关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清真寺周边正在拆迁重建,已经无居民,只有清真寺还完整保留在原地。</p> <p class="ql-block">汝州市南关清真寺暨汝州市伊斯兰教协会</p> <p class="ql-block">网上对南关清真寺的介绍:</p><p class="ql-block">南关清真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伊斯兰教宗教场所。作为汝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清真寺见证了当地回族社区的发展历程。寺院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与伊斯兰特色,是汝州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2025年斋月汝州市南关清真寺修缮坊民捐款名单</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南关清真寺骑车到中大街。</p><p class="ql-block">这是仿古一条街,号称十里长街,屋舍还算整齐,当街铺面所售都是寻常之物,有些路段狭窄,电动车、机动车交织在一起,骑行少了些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钟楼</p><p class="ql-block">建于清雍正二年,坐北朝南,东西宽18米,南北长25米,总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钟楼建于三米高的砖砌平台之上,系重檐六角攒尖式建筑,整个建筑造型古朴端庄,线条流畅富有美感,为汝州市区内现存不多的历史古迹之一。 1981年,临汝县(汝州)人民政府拨款对钟楼进行修缮。1983年5月25日,钟楼被临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汝州钟楼建筑很有特色,正面看方正,背面看是一弧形。</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1986年钟楼后身照片,据介绍这里平时可做戏楼演出,或群众集会时官员讲话用。</p> <p class="ql-block">现状是……</p> <p class="ql-block">张公巷窑址</p> <p class="ql-block">未开放,扒着门封往里看看……</p><p class="ql-block">问当地人说不定期开放。</p> <p class="ql-block">汝州市汝瓷博物馆关于张公巷窑址的介绍:</p><p class="ql-block">张公巷窑址宋元(960-1368)</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区中大街与张公巷街交汇处,遗址总面积约120000平方米,特别重点保护区面积20000平方米,是一处烧制精良的北宋时期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官窑遗址,始烧于北宋神宗元年,也是“北宋官窑”烧制的鼎盛时期,已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及200余件能复原器物,出土的瓷器制品胎骨细腻、坚硬、以粉白胎为主,釉色润泽,胎薄而釉更薄,工艺精细,造型灵巧,蕴润如玉,釉层匀净淡雅,宝光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效果。该窑址是北宋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齐现于世,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的缺遗,在陶瓷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公巷窑址出土的瓷片</p> <p class="ql-block">梦回大宋</p> <p class="ql-block">督造处</p><p class="ql-block">督造处开着门,我们大摇大摆进出未受阻拦。</p> <p class="ql-block">屋里不知在拍广告还是在直播,我们经过惊扰了人家。</p><p class="ql-block">有工作人员出来告诉我们这里还未开放,我们保证安安静静转一圈就走。</p> <p class="ql-block">御窑厂</p> <p class="ql-block">雅宋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雅集馆</p> <p class="ql-block">汝州曲剧社</p> <p class="ql-block">这里确实是在建设中,预祝这里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汝州市的新名片。</p><p class="ql-block">我们原路返回,出了督造处的大门,马上有工作人员过来,把门关好。</p> <p class="ql-block">宋京御窑厂</p> <p class="ql-block">中大街</p> <p class="ql-block">承流宣化</p> <p class="ql-block">中大街</p><p class="ql-block">此片是从网上下载的</p> <p class="ql-block">法行寺塔</p><p class="ql-block">法行寺塔是汝州古城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其始建年代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建于唐代,也有专家推测其可能始建于北朝时期,并在宋代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塔名“法行”源于佛教经典《法华经》,传说南朝梁武帝与高僧志公禅师曾在此讲道,塔内藏有志公禅师的衣钵,因此也被称为“衣钵塔”。</p> <p class="ql-block">法行寺塔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整体造型优美,呈抛物线形。</p><p class="ql-block">‌塔基‌:为正方形,边长6.8米,高0.68米,采用青砖平卧顺砌而成。</p><p class="ql-block">‌塔身‌:第一层为唐代风格,正南面辟一半圆券门,内设塔心室,顶部为砖砌叠涩四角攒尖形藻井;第二层至第九层为宋代风格,呈八角密檐叠涩式,每层檐角施木质角梁,悬挂塔铃。</p><p class="ql-block">‌塔刹‌:为清初重修时所建,铜质葫芦宝珠形,刹下覆钵铸有“顺治十年十月七日立”铭文。</p> <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时期,汝州有蛟龙作祟,三皇姑下界捉蛟,将其囚于深井,并在井上建塔镇压,法行寺塔因此被称为“镇妖塔”。</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区转了一圈,觉得零乱,到了宾馆楼下,为扩大战果,又跑到煤山公园(文化遗址)转了一圈,找找有何遗址。</p> <p class="ql-block">公园环境很好,是周边市民活动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花开得正好</p> <p class="ql-block">健身道舒适。只是有两拨唱曲儿的,像在打擂台,我们绕着走。很普通的公园,没看到有什么遗址。</p> <p class="ql-block">临出公园门,看看文化墙,墙上如是介绍:</p><p class="ql-block">河南省汝州市煤山公园内的煤山遗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研究我国夏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划时代意义及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整个遗址呈立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直径220米,南北直径230米,文化层厚度约4米,地势北高南低,断崖上袋形、敞口灰坑多见,文化堆积层次明显、地表还</p><p class="ql-block">散存有大量的龙山、二里头以及商代、西周、汉代陶片及螺壳、鹿角等遗物。</p> <p class="ql-block">由于古代人类长久居住而山体地层呈黑灰色,故有“煤山”为名。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夏代, 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性质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煤山类型,煤山遗址的发现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的生活、栖息、种植、狩猎、制陶工艺、冶铜、生产工具等均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研究我国第一个奴隶国家的建立以及夏代人活动范围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唉,没文化真可怕,我们在公园绕了一圈,唯独把煤山绕过去了。懒得再重新再走一遍,只能自我安慰一下,这么高深的东西,咱看不懂。今天就到这里吧。</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