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陈伟生教授与徐悲鸿艺术体系及新中国现实主义艺术体系(艺评家、画家陈智勇)(副本)

艺评人画家陈智勇神佐天佑金宝龙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中央美院陈伟生教授自1985 年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成立,即在徐悲鸿画室教课到现在有3O余年,然而陈伟生先生自己手里却没有一张在徐悲鸿画室的合影,去年5月份,我为我父亲在李可染画院美术馆办画展,我父亲做为徐悲鸿大师教学体系重要一员,想找一张与徐悲鸿大师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及徐悲鸿大师重要弟子合影照都没有,做为画展的学术史料上总感觉到有缺憾!现在戴泽先生的孙子戴孟先生及徐悲鸿画室的学生张聪女士各提供了一张重要合影,做为重要史实资料大大丰富了徐悲鸿大师艺术教学体系的史实,真是太好了!非常感谢!!!</p><p class="ql-block">[抱拳][抱拳][抱拳][玫瑰][玫瑰][玫瑰][咖啡][咖啡][咖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戴泽先生的孙子戴孟先生及徐悲鸿画室的张聪同学及各位朋友发的照片!!!</p> <h3>@李蒂雅-李瑞年之女 1946年,“北平美术家协会”成立大会合影。第一排:宋步云(左1)、王临乙(左2)、徐悲鸿(左3)、齐白石(右4)、戴泽(右1)第二排:李可染(左2)、卢光照(左3)、齐人(右1)第三排:董希文(右1)、冯法祀(右2)、李宗津(右3)、宗其香(右4)最后排:艾中信(右1)、孙宗慰(右3)、吴作人(右4)一一一戴泽先生特别标注</h3><h3>1946年,徐悲鸿与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同仁合影,协会中大部分为国立北平艺专教师</h3><h3>前排左起:宋步云、王临乙、徐悲鸿、齐白石、戴泽,中排左起:王丙照、李可染、卢光照、叶麟趾,后排左起:叶正昌、王静远、黄养辉、吴作人、宗其香、李宗津、冯法祀、董希文、艾中信。小孩为徐悲鸿小女儿一一一戴泽先生特别标注</h3> <h3><font color="#010101">徐悲鸿大师的学生、艺术大家戴泽先生的孙子戴孟先生提供的徐悲鸿画室师生合影!</font></h3> <h3>徐悲鸿画室的学生张聪同学提供徐悲鸿画室师生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央美院陈伟生教授</font></h3> <h3>中央美院陈伟生教授在其教学六十年时在为中央美院学生上课后,特意在徐悲鸿老校长亲手创建的中央美院老校址的"校尉胡同5号"老门牌前合影!</h3> <p>中央美院陈伟生教授和他的老同学、中国美术家协会前主席、中央美院前院长靳尚谊教授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戴泽先生画展现场!</p> <p>中国美术报:靳尚谊先生,您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的几位艺术家之一,海外的经历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呢?</p><p><br></p><p>靳尚谊:不错,我很早就出国了。1979年国家组织了一个美术教育代表团,到西德去考察美术教学。我跑了12所美术学校,西德几乎走遍了。因为建国初期的引进,我们国家刚刚有了西方式的油画专业,有点素描,有油画,创作也不完备,以前的画就是风景景物,人体都很少,没有大创作,大创作都花钱,社会不需要。那时候很关注的都是素描教学。所以我特地去了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考察素描教学,我发现他们的学生还在画素描,画解剖。我就问,你们的素描教学有什么发展?陪同我的教授回答:和 200 年前一样。就这一句话,我全清楚了。绘画的基础原则是永远不会变的,变的只是风格。</p> <h3>陈伟生教授一家在徐悲鸿老校长的雕像及徐悲鸿老校长亲手种植的白皮忪树前合影留念</h3> <h3>陈伟生教授在徐悲鸿画室授课</h3> <h3>.陈伟生教授在徐悲鸿画室授课</h3> <h3>他名字是:何复全,是90年代初卫生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办的大专班学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