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搬家,我翻出一对特殊的飞马笔筒,它们由全铜的二五炮弹壳制成。历经三十多载,弹壳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铜色,不见一丝铜锈。马的姿态矫健,四蹄奔腾,目光炯炯,仰首长嘶,錾刻的线条清晰分明,仿佛下一秒就要绝尘而去。看到它们,我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了当年在4806厂制作它们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那是七十年代末,我复役的62型高速护卫艇,按惯例在舟山海军4806厂进行全面检修。有一天,中炮班长用炮弹壳制作了一个飞马笔筒,独特的造型和简单却不失精巧的工艺,一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个全铜的由二五炮弹壳制作的飞马笔筒,既有纪念意义,又能插笔使用,实用又美观。一经亮相,便成了抢手货,各部门的战友们纷纷找中炮班长讨要样品,学习制作方法。班长毫不吝啬,热情地分享他的经验和技巧,一时间,一股制作飞马笔筒的热潮在艇上悄然兴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家首先四处搜集二五炮弹壳,然后准备好锉刀、铜锯、砂纸等工具。枪炮岗位的战友近水楼台,他们掌握着炮弹壳资源。虽然实弹射击后的空弹壳按规定要上交,但他们总能留下一些。机电部门则凭借拥有各类制作工具的优势,也积极参与其中。一套什锦锉刀在大家手中传来传去,直到磨平用钝,才结束它的“旅程” 。那段时间,每个寝室都热闹非凡,敲击声、锉磨声此起彼伏,大家沉浸在手工制作的乐趣中。</p><p class="ql-block"> 制作飞马笔筒的工艺并不复杂。先把弹壳在三分之一处锯开,保留底部,将上部敲平。随后,把准备好的飞马纸样用复印纸描摹到弹壳平面上,依照轮廓,用钢锯和钢凿去除多余部分,初步勾勒出飞马的形状,再用锉刀精心修整。接着,用钢凿沿着线条浅浅雕刻,让飞马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最后,用砂纸反复打磨,直到表面光滑锃亮。那些心灵手巧的战友,半天就能完成一个,而且线条流畅,切口整齐,造型逼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倪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名电工兵,他聪明勤快,多次成功排除舰艇上的电器故障。业余时间,他还自己动手组装电子管收音机,令人佩服。制作飞马笔筒时,他更是游刃有余,又快又好,名声远扬。不少战友索性委托他代劳,他总是欣然应允。舰艇检修结束时,几乎每位战友都拥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飞马笔筒。对大家来说,这个笔筒承载的回忆和情感,早已超过了它本身的实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可制作飞马笔筒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如今,这个小小的笔筒被我小心珍藏。每次搬家,我都会轻轻擦拭,让那些美好的回忆,随着它的光芒,再次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3日(中国海军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