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和《佛国记》简介(1)

常真

<p class="ql-block">(上图是法显到印度取经的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法显(公元337~420年)生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山西平阳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俗姓龚,上面曾经有三个哥哥但是都在幼年时夭折,所以他很小就被送到寺庙。十几岁时父母双亡,20岁时受大戒成为正式的僧人。法显在20岁到62岁之间的事情因为没有史书记载,所以基本上不知道他这段时间的情况。大约在50岁时到达当时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长安。</p> <p class="ql-block">  在法显所处的时代,已经有许多佛教经典传入中国,但是这些经典全是西域(指中国新疆)僧人和印度僧人等传到中国的,有些是凭记忆、有些是不全的本子,差异较多、甚至有讹误。因此中国有些僧人想到印度看看佛教的真实情况,取得佛教正宗的经典、观摩印度佛教的宗教仪式和僧人日常生活方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其中中原地区第一个正式出家的僧人朱士行只是到达了于阗(是当时到西域最远的)就为止了。当时国内的僧人“纪律”很乱,法显到印度取经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戒律(因为印度当时的五部主要戒律只有一部传到了中国),考察印度人管理僧人的组织机构。</p> <p class="ql-block">  399年农历九月,法显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一行五人从长安出发向西部行进。</p> <p class="ql-block">  400年,法显一行到达乾归国(今甘肃兰州市),进行第一次夏坐(按照佛教的规定: 每年夏天的阴历五月到八月为了避暑和避雨,僧人只能在寺庙里面坐禅或者学习研究佛经,一般不准到寺庙外随便活动)。夏坐后他们行走到了耨(nou)檀国(今青海西宁市)。之后到达张掖镇(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p> <p class="ql-block">  401年,法显一行在张掖镇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慧达六人(一行人数增加到11人),一起夏坐。之后到达敦煌,居留一个多月。再历时17日穿过甘新库木塔格沙漠到达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县),休整一个月后向西行15日到达焉夷国(今新疆焉耆县)。因为焉夷人对他们不友好,智严、慧简、慧嵬三人欲到他处寻求帮助,从此离开队伍回中原。法显等8人在焉夷国居留两个多月后向西南前行,用一个多月时间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县)。</p> <p class="ql-block">  402年,法显一行在于阗国特意停留三个月,观看每年阴历四月一日到十四日举行的佛陀(即释迦牟尼)诞生日“行像”(一种盛大的佛教节日)活动。结束后,僧绍一人随胡僧前往罽(ji)宾(今克什米尔)。法显等7人继续前行25日到达子合国(今新疆叶城县奇盘庄),在子合国住15日后向南行走4天进入葱岭山,到达于麾(hui)国(今新疆叶城县西南叶尔羌河上游峡谷一带),并在于麾国夏坐。之后行走25日到达竭叉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参加“无遮大会”(即佛法大会)。从竭叉国向西北行走一个月,成功翻越葱岭,到达陀历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的达丽尔),进入北天竺境内。</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外景图。阿旃陀石窟是南亚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古代印度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阿旃陀石窟某一窟的内景图)</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参考了《法显传》(南京: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22年6月第1版)、《丝绸之路全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