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网上预约了星期四去参观故宫。本意是参观据说在文华殿展出的“健陀罗”艺术。路不算远,可坐地铁要倒两次车,都是一站两站的。6号换2号,2号换1号,结果稀里糊涂在2号提前一站的阜成门就下了车,没办法,只能再等下一趟。这个小插曲,是老天暗示我们今天会不顺吗?待到了天安门西站出站,进天安门广场要排队安检。进故宫要过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只见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大多是来看天安门的外地旅客。过金水桥,步入端门,再进午门,又是排队安检。进了午门询问工作人员,在文华殿可有健陀罗展览?对方一脸懵圈,说文华殿现无展览,等下个月才有个故宫藏的动物画展。这回答恰如一盆冷水浇到头上。怎么会呢?我是在网上查的呀。幸亏今天本来还要去午门看一个由朋友参加策划布展的中西园林文化展。到入口处,说要先预约才能进。旁边一位高个工作人员,大概看我们两个岁数大,主动热情地为我们补办了预约。拾级而上,给老伴在大广告牌前留了个影。只见广告上写着:乐林泉一一中外园林文化展。由中国故宫博物院和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联合主办。展览在午门正楼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展出。</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到北京来旅游,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天安门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过天安门走向端门。</p> <p class="ql-block">密密麻麻的人群在等待安检进午门。</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笔“乐林泉”(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进西雁翅楼展厅,迎面是一个大大的手镯装饰,效果不错。</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长卷局部一。无论人物、山水、建筑都画得是精细入微,造型悦目。(故宫博物院藏·佚名)</p> <p class="ql-block">局部二。</p> <p class="ql-block">局部三。</p> <p class="ql-block">局部式四。</p> <p class="ql-block">《西厢记》册页之一。(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竹林拨阮图。(宋·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花园中的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天堂园中的舞者向统治者献艺。(印度 · 18世纪晚期)</p> <p class="ql-block">1797年,乔治·斯当东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撰写了《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分上下册出版。上下册扉页分别附有随团画师为英使和乾隆绘制的肖像图。(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此为乾隆肖像图。西方人绘画以素描见长,此像应八九不离十。国内绘制的清朝十二帝王像,乾隆也是位貌不惊人的清瘦样子。但他却是一位寿命最长,在位也仅次于康熙。虽为满人,但他极力倡导汉学,修《四库全书》。其书法也有特点,虽不算极品,但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p> <p class="ql-block">石涛的真迹。(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画作右上题:老莲洪绶画步定香桥。图绘仕女坐芭蕉叶上,长裙曳地,作抚琴吹箫状。(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九歌图卷。(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铜版画册。海晏堂西面。由郎世宁等欧洲传教士设计。前面有大家已熟悉的12生肖塑像。(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幅都是国外的铜版画。这铜版画传入我国较晚,在国外却已经很普及了。瑞典的安德斯·左恩,德国的凯绥·珂勒惠支,荷兰的伦勃仑等都是铜版画的大家。我当年在中央美院版画系学习。主修木刻,石版铜版只是学点皮毛而已。教我们铜版的是从英国回来的陈晓南先生老师,教我们石版的是李宏仁老师。</p> <p class="ql-block">沙龙聚会。(法· 大都会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缂丝五箴及龙额围屏上之印鉴。所谓五箴,是指帝王修身须在貌、言、视、听、思这五个方面做到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秋鸿图谱册之一。(明·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壁挂烛台。(法· 大都会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这是1922年法国画家安德烈为莫奈画的肖像。(美·芝加哥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在莫奈的原作《睡莲池》前。(美·芝加哥博物馆长藏)</p> <p class="ql-block">在莫奈的原作前,懂与不懂的都有权利欣赏,各有所获。正如在法国罗浮宫的蒙娜丽莎画像前。</p> <p class="ql-block">绛色纳纱缪佛手花鸟檀柄团扇(清·故宫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符望阁紫檀嵌瓷片夹双面绣花窗。(清·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十二月花令之一。(英·芝加哥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蓝田玉海晏河清图鼎式提炉。(清·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泥塑彩绘八仙之何仙姑像。(清·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云光楼16罗汉屏风。紫檀嵌玉。此组屏风是根据五代时前蜀画家贯休所画《十六应真像》的原作制作后进献入宫。(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屏风背面为漆地描金花果植物。(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玉壶氷琴。(南宋·故宫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琴名“玉壶氷”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旁边另有刘长卿写的《听弹琴》: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p> <p class="ql-block">大忽雷(唐·故宫博物馆藏)。因其发音怱忽如雷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龙颚下刻篆书“大忽雷”三字。</p> <p class="ql-block">匏描金仙人纹三弦局部(清·故宫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看这个展览,觉得分六个单元,有点勉强。园林文化,不管是亭台楼阁的建筑,或历代著名的书法绘画,或中西雕塑,或古玩乐器。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也是只捡自己感兴趣的多看了几眼与大家分享。</p>